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经世知书味 染翰见性灵

时间:2023/11/9 作者: 文艺生活·上旬刊 热度: 9779
魏良

  

  癸巳暮秋,剑龙自黔返秦,在“半醒堂”书斋与我相见。仆仆风尘,迫不及待地告诉我想出一本厚一些的、有分量的书法集。这次专程回来带了两百多幅作品,让我过目、评点、把关、审核,并请国家画院杨晓阳院长题写了书名,嘱余作序,以壮行色。盛情难却,慨然应允,却不知从何下笔,延至岁末方成,算是应景之作吧!

  这次见到的剑龙,已是年届不惑,洗尽了铅华,脱掉了稚气,多了些成熟。他快言快语,兴致勃勃地打开书作,与我逐篇欣赏,延时一日,废寝忘食。就书法而言,少了些稚嫩,多了些老成;少了些做作,多了些真趣。他对书法执著的追求精神及对书理探究的刻苦劲头让我感动。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使我重新审视这位有思想、有才华、有追求的书法求道者。

  与剑龙相识久矣。这位自河南而来的年轻人,出身于一个书香世家,乃祖乃父都是文彩卓然的书法大家。世事浮沉,辗转往复,在长安城中的书院门开了一剪纸店,薄技谋生,殊为不易。但却又酷爱书法,得空就弄翰习书,不亦乐乎,甚而惊动了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为他誉名“子牧”。藉人介绍,几次相交,声气相投,剑龙拜我为师。余始终认为学生不好教,先生亦不好当。但此人好学,又是一块好料,我定尽我所学,辅之,导之,雕之。剑龙喜用长锋,与我之爱好一样。观其书作,很有灵气,然仍须狠下功夫,好好临摹一些名碑法帖,向古人学习,向经典鞠躬,在时代的坐标上与经典同行;继承就是最好的创新,这样才能在书法上有大的收获。相见愈多,甚为投缘,也就加深了师生谊情,无话不谈。他每每从剪纸室出来,余常告之:剪纸为技,书法为艺;剪纸为暂时谋生之道,书法乃终生所求之道;先解决温饱生计,安身立命,然后再续磨砚弄翰,修身养性之行。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诚哉斯言,苦难是人生的润滑剂,也是艺术的鲜花。剑龙的人生历程充满了坎坷苦痛,落魄时他甚而不能以技养身,只好漂泊在外,远走他乡,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开始了新的生活。剑龙在阳朔风景旅游区开了一间自己的书法工作室,受到了当时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的接见,驰誉一方,名噪一时。接着他又移师贵阳,在古玩城开了“品逸轩”书法工作室,总算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日子过得顺风顺水,也就更加挚爱书法了——人生铺就了艺术的底色!

  从书法上讲,剑龙初以欧柳为宗,上溯两汉魏晋,行效米南宫、黄山谷,后至何道洲飘逸洒脱之书风。近年博览众家,转益多师,注重对传统的继承,对经典法帖的研习。临池染翰,寒暑不辍,其用功及刻苦精神难能可贵,也使人刮目相看。他善用长锋,充分利用笔的弹性,浓淡相间,意趣浑然,既于沉雄中见飘逸,又于苍劲中显灵秀。从他的作品集中不难看出,无论是形式、书风、内容,他都费了不少心思,下了不少功夫;挑灯夜战的身影、如痴如醉的求索,这是他刻苦砚耕的真实写照。

  读书染翰,乃古今文人之日课。读书长知识,增才干;染翰为陶情,为养性。技道双修的剑龙慢慢地进入了用特有的书法语言来表达心中所思所想的创作状态。他明白了仅靠得形难抒胸臆,一味达情又失之狂野的艺术向度;也明白了在这个浮躁喧嚣的时代,如能少了一点功利思想、多一点务实精神、少凑一点热闹之所,多行一点寂寞之道的价值旨归。其实,这才是多少成功之人所必经之途,必由之路!

  书道渊源,书者抒也。由写字状态到书法状态,需要很长时间来解决。而一旦进入书法状态,就是我手写我心,吾笔抒吾情。书家到最后往往是用毛笔来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达到达其性情,形其哀乐,这又谈何容易?它需要书家不断钻研,刻苦磨砺,丰富学养,淡泊人生,以自己丰盈的内心世界、学识修养及完美的用笔结字章法来打动人。书之妙道,在于神采;笔走墨流,皆发于心,虽为书画家操翰实乃书家心迹的披露。一幅优秀的作品,既要有传统书法的意蕴和内涵,又要有作者对书法研习的体悟,同时还要表达时代的精神风貌。话好说,事难做!但对于痴迷于中国传统书法的求道者剑龙来说,我相信他会领悟和参透其中玄机,不断地去研习探索书法真谛——愿他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飞越高!

  闲言碎语,信笔涂抹,不知所言允否,观者自有评说!

  是为序!

  癸巳暮冬半醒堂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