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网络小说亚文化的年轻化姿态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作欣赏·评论版 热度: 12424
朱奕雯 张媛

  摘 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类物质与精神产品依托于网络产生、发展并壮大成为经久不衰的时代潮流,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网络文学作为其中一种趋近于“零门槛”“低成本”的文化产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此种网络文化产品的诞生,本就附着大批年轻人紧跟时代步伐的思想色彩,是以其带来的亚文化现象亦与青年亚文化息息相关。网络文学的高速发展时期至今也已度过了第二十个年头,但是究竟是什么驱使着网络文学的类型逐步贴合年轻一代的发展潮流?又是什么支撑着网络文学市场日益繁荣?本文将从以网络小说为代表的网络文学出发,通过资料收集、调查问卷、写手访谈等方式,探究网络小说崛起所带来的亚文化背后与青年的关系与影响。

  关键词:网络小说 青年亚文化 关系与影响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BBS等论坛的出现让最先接触互联网的年轻一代得到的创作机遇,满足了他们的写作欲望。目前,许多官方资料将1998年青年写手蔡智恒(痞子蔡)在BBS上发布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定义为中国网络小说的萌芽阶段。随着“榕树下”“晋江文学城”“起点中文网”等平台的兴盛,直至2019年末,网络小说已经飞速发展了二十余载。网络小说作为以网络为平台,读者喜好为导向的通俗性文学,因其“低门槛”、“低成本”、“成功率高”等特点,极度符合年轻群体阅读写作的观念和途径,成为年轻写手宣泄情绪的出口,更是年轻读者在现实中安放理想的家园。网络小说带出的新兴亚文化现象,亦深深印刻着年轻一代的文化烙印。

  一、 网络小说是新兴的年轻人的小说

  20世纪80—90年代的人们,带有这个时间段特有的时代烙印,他们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首度大规模接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却在中西方文化的交界处徘徊,囿于传统文化的环境束缚,而网络小说成为他们心中理想可以游走的圣地。他们本来憧憬的未来是金色的,但是当他们遭遇到社会带来的重创时,无力反击,便开始逃避。这些读者在网络小说的族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释放出极大压力下形成的愤怒、绝望,形成了独特的带有年轻色彩的亚文化群体。

  (一)网络是年轻写手心中情感的发泄地

  网络写作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写作形式,在当今文化发展环境中最为普遍,也最具备发展前景,这更是种类繁多的青年亚文化话语中最具活力与冲击力的形式。至2019年,互联网在中国已经基本普及,有的家庭甚至人均拥有多部上网设备。根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直至2018年6月,中国网民性别结构趋于平衡,但是15—30岁的青壮年群体在网民总数中的占比已超过50%,这批80—90年的年轻一代是目前互联网使用的主体。据不完全统计,他们每天的打字总数约290亿,日均上网时间为6.6小时,占生活总时间的1/4。

  随着时代发展,新生的“80—90后”自出生开始就接受着和老一辈完全不同的教育,内心深处也蕴藏着和传统文化不一样思想与抱负,是以当现实社会中的传统模式和他们内心理想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时,无力改变现状的他们开始寻求不满情绪的宣泄口。他们基于需要一个平台,使他们摆脱“自我认可——外部否定”的怪圈,并与传统教育下的人们构建情感上的共鸣。恰巧此时网络提供的相对自由开放的空间,让这批年轻人看到了宣泄情感的极佳途径,而网络小说自身“低门槛”“通俗化”“成功率高”等特点相较于繁复的纸质严肃性文学,更是迎合了这个快节奏时代的生活方式。所以说,网络小说承载的不只是简单的文学创作与传播,更是一种新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青年亚文化。

  以耽美小说为例,近几年《镇魂》《 陈情令》等耽美小说的IP改编成功,让人们突然意识到耽美主题的网络小说在不知不觉中已然渗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禁忌性话题以另类形式突围并在青年群体中构建情感共同体。“性是传统文化禁忌的对象,也是主要的青春文学中的禁忌话题,网络小说中对性的公开表达 ,其本身就是对传统的叛逆; 同时,性的表达作为一种叛逆的开始 ,也隐喻了对其他社会禁忌的反抗,实际上,这种行为打开了通向多重叛逆和颠覆传统禁忌的要道 ”信息的流通加快,开放程度得到扩展,使得西方的“LGBT”群体进入中国人的视线,正是这代年轻人开始对此类性别问题加以思考,但是面对传统的中国广大群众,这类问题无法得到宽容与正确的对待。是以耽美主题的网络小说开始在各大网络小说平台上发表,年轻的网络写手以最为简单而通俗的形式,将这类問题再次带入公众的视野,并在数年后的今天得到广泛传播。

  这些作品中记录的也许只是年轻人在上学期间、工作之余对理想的一点遐思,也许只是他们对社会现状或是对人生初始的一点感悟和宣泄,但是这是他们向传统严肃文学发出的一点不一样的声音,是对当代现实最原始、最鲜活的告白。

  (二)网络小说是年轻读者理想寄托的家园

  如果说网络小说的读者群体具有普遍的年轻化趋势,那么作为网络读者为主题的受众群体是否亦具备着这样的特性?为研究网络小说受众的群体特征,我们面相学生及社会各个层次的人群,于2019年5月初制定了一份15题的《网络小说受众调查》的调查问卷,包含了读者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及网络小说阅读类型等方面,通过qq、微信、天涯等社交平台投放至社会中。经过2019年5月—2019年7月两个月的投放,大致回收了538份问卷,课题组筛选和比对后,最终统计了420份态度认真、答题完整,并有特别备注的有效问卷,发现其中将近75%的受众为18—25岁的年轻人,他们中大多数都正在或已经在接受本科及本科以上的教育。网络小说作为类型化极强的通俗性小说,作者大都并非专业的作家出身,也不见得拥有超乎常人的写作功底,于是我们就要开始深思,相较于传统严肃性文学阅读量暴跌的现实,为什么如此多的高知识青年开始选择在网络小说的世界中游走。

  首先从网络小说的语言表述来看,大部分学者为网络小说贴上了通俗性小说的标签,经过对网络小说的大致了解及部分读者访谈,网络小说的语言的确如古代的《水浒传》 《西游记》等体现出一部分通俗性的色彩。小说中常常伴随有特定网络语言、字符及较为口语化的短句(短句更适合手机或电子阅读器的屏幕宽度,便于阅读),诙谐幽默,时而调侃,时而嘲讽,自由随意地展现出个人的观点。“快餐文化”中年轻一代无法接受拗口晦涩的名篇名著,他们对传统文学严肃性的排斥,让这些读者更愿意从通俗易懂的语言中寻找共鸣。

  《网络文化时代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冲突及调适》指出:“从历史发展的视角看,网络文化是社会文明的体现,是社会进步的表征。”就其题材内容而言,网络小说主要表达青年一代超越现实生活之外的理想与希冀,实际上是来自社会中底层人们的呐喊。年轻人利用网络向社会展示了他们生活、成长的心路历程,表现时代发展变迁中的文化生活现实,因此,网络小说与当代现实生活的联系至为紧密。纵观几部刚面世即大热的网络小说,可以说几乎覆盖了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前几年伦理道德题材的《蜗居》、职场竞争题材的《杜拉拉升职记》;再到近两年流行的历史类长篇连载小说《明朝那些事》、悬疑推理小说《法医秦明》 这些小说中主人公的身份距离读者或许遥遠,但是他们所经历的情感、事业的沉浮却与读者有着极大共同性,他们身上携带的特征亦是这个时代中看客的缩影或期待。

  二、 年轻的网络小说亚文化将何去何从

  网络文化是网络作品延伸而出的一种文化现象,本身并不具备文化属性。网络文学的亚文化属性,是与同时代严肃文学所附带的主流文化对比而产生的,与青年亚文化抵抗主导文化的意识密切相关。每一种文化属性都受到时代的影响,带有所属时代的深深烙印。在21世纪的今天,网络的普遍运用,即使主流文化依然受到追捧和提倡,但大趋势的要求下,必然导致网络文学相较于传统严肃文学更加流行化、主流化的趋势,文化市场呈现出日新月异、多元并存的文化景观。

  (一)主流文化冲击下的青年网络文学亚文化

  网络小说为代表的网络文学作为一种互联网延伸出的文化产品,本身并不具备任何文化属性。但是每一种文化,在其产生和发展的特定时段内,都必定被特定的人群和时代刻上独特的烙印,即我们常说的文化属性。而网络文学所附带的文化属性就是由那群80—90年代的年轻人赋予的,他们给予了网络文学自由化、理想化的独到形式,集中体现出青年亚文化群体的价值观念及思维特征。相较于当下仍然提倡的主流文化,网络文学在其发展的短短二十载的时间里,以一种对抗传统严肃性文学的亚文化姿态,反复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幽默诙谐的语气,通俗易懂的文字,异想天开的情节,加上其中隐含的反叛意识、个性追求,都可以带来区别于传统文学的快感。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艰难时光对这一代人来说已经相距甚远,没有切身的体会,是永远也无法写出类似于《活着》这样冷寂又具深刻内涵的文字,也无法像当年的革命烈士一般为了理想事业振臂高呼死而无憾。老一辈崇尚的贴合于主流文化的文字也许将要逐渐淹没于时间的长河中,但是新媒介语境下的文学形式,将网络文学亚文化现象推入公众视野,亦将其推向与青年亚文化紧密集合的方向,以青年人的视觉加以呈现。与以往不同,当今的青年群体纵然处于纷扰的大千世界,但他们的内心依然十分孤独渴望理解和爱,具备极强的反叛心理的他们,会更加注重当下社会的发展现状,将写作的目光着眼于个体的自由和未来的幻想,但是这种思想在当前主流文化不断的冲刷下,也会激发整个群体对主流文化的重新审视,丰富两种文化的内蕴,甚至促成新的文化整合,即网络写手可以通过自己的符号、文字系统,在战争文中加入爱情和人性的叩问(寐语者《衣香鬓影》),在科幻文中想象中国未来科技的强盛(刘慈欣《三体》),在古代权谋文中重现“礼仪之邦”的文化传统(海晏《琅琊榜》),通过这种方式中和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分歧,增进相互之间的影响力,此举也同时表达出年轻一代对于生活的体悟和态度。这种独特的气质或风格将赋予一个群体有效而一致的特性,在群体中形成一定的联系,并定格这个群体的存在,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主流文化中存在的一些老旧的观念和价值。

  (二)网络文学亚文化基础上的商品市场

  在老一辈眼里,青年的文化往往离经叛道,带有些许不和谐的影子,但是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壮大,这些小众的网络小说群体必将引领这种年轻的网络文学亚文学现象站在阳光下。每一种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经济对其的作用,正因如此,以网络小说为代表的网络文学需要一个从网络走向市场的契机,而这场转变是文学市场化的必然,也是青年亚文化特性的必然。在BBS刚刚盛行的年代,很多商家就已经从中看到了商机,盛大集团便是运营商中成功的典范。随后,在这些运营商的撮合下,各大平台汇集了众多网络小说写手,吸引了大批固定的读者,逐渐形成了“写手——运营商——读者——国家监管”四位一体的稳定的网络小说的商品运营模式。这种模式亦能迅速反映,紧跟在信息化的潮流中,例如接收广告商的投资增加收入来源,通过第三方平台拓宽宣传渠道,抑或联系出版机构吸纳其他年龄段受众。当前的网络语境已经从幕后走向台前,形成较为成熟的商品市场。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在21世纪的今天,新媒体传播下的网络市场,必然导致以网络小说为代表的网络文学蓬勃发展。网络小说的兴起与流行是媒介技术与文化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成为青年亚文化族群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读者、写手、运营商、国家这种“四位一体”的商品运营模式的支撑下,这种文学形式势必更为流行,其延伸为一种文化现象,与同时代严肃文学所附带的主流文化交汇融合、相辅相成,形成一种适用于未来新一代青少年的新型文化,以年轻化的文化产业的姿态推动各个相关行业的发展。当然,在网络小说质量良莠不齐,媒体过度炒作与泛娱乐化的当下文化语境中,如何坚持主体性与批判意识,跨越娱乐化与戏谑化的藩篱,回归对公共问题的关注,这是需要从政策与实践层面进行严肃思考与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 吉敏.同人创作及文化:独特的青年亚文化景观[J].中国报业,2019 (14).

  [2]马中红.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转向[J].文艺研究,2010 (12).

  [3] 蔡朝辉.网络文学的青年亚文化意义研究[J].求索,2007(11).

  [4]肖鹰.青春亚文化论[J].艺苑,2006 (5).

  [5] 周志雄.网络小说的类型化问题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4 (3).

  [6] 冯永刚.网络文化时代青少年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冲突及调适[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6).

  [7]姜英.网络文学的价值[M].成都:巴蜀书社, 2013.

  基金项目: 本文为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019年本科生创新计划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 者: 朱奕雯,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生;张媛,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江苏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赛珍珠研究。

  编 辑:赵红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