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知识就是力量”无需靠财富证明

时间:2023/11/9 作者: 杂文月刊(选刊版) 热度: 13458
郑宇飞

  “我是陆步轩,我还在卖猪肉。”近日,“北大屠户”陆步轩又在社交媒体上火了一把。将生鲜生意做成品牌,一年18亿元销售额,这些业绩让舆论场上过往对名校生卖猪肉的质疑几乎完全消失了,网友的评价集中于“读书是最好的投资”“有文化没坏处”。

  自陆步轩初次走进公众视野,已过去近20个年头。从其毕业初期生意失败无奈卖猪肉,引发“读书无用”的争议;到放弃公务员职务,重返屠宰场实现身家过亿……这条起起伏伏的个人事业之路,因带着名校的标签,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重现舆论中心,引发人们对读书价值、就业观念、成功标准等问题的激烈讨论。眼下看来,陆步轩正与自己的名校光环“和解”,“我给母校丢了脸”的自惭想必早已不再,外界对于“才子”与“屠户”并存的身份关系亦不像当初那样敏感。面对这一典型案例,更多人开始反思:学历给陆步轩带来了什么,知识又在其人生转折中扮演着何种角色。“读书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能改变思维”,这是陆步轩对自己能够取得一定成就的理解,更是对读书价值的客观评价。

  教育是精神世界的入口,是自我提升的台阶。鉴得失、明是非、提心智……对于知识的每一次汲取,都助力着我们实现着人生的升华。很多时候,“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正是因为文化涵养不同,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式呈现出明显差异,学识水平也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边界。有人调侃“不会用二维码,讨饭都困难”,学习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就拿陆步轩的“逆袭”来说,无论是品牌建设、新品研发,还是企业管理、电商销售,每一项具体事宜都涉及到大量专业知识,更不用说通过分析调研、走访屠宰场来撰写分析报告。诚如当事人所言,“我有文化,这就是我的优势”。而从更深层次来看,“陆步轩现象”引发的种种讨论,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社会对于读书价值的某些偏见。卖猪肉遭遇群嘲,事业有成又受追捧,对于当事人成功与否的评价,似乎总是围绕财富的多寡展开。事实上,教育是人生的基础,从事任何行业都需要一定文化知识打底,越是进步的社会,普遍受教育水平越高。以个人的钱财数字去定义人生的价值、读书的价值,本身就陷入了功利的窠臼。我们看到,名校硕士黄文秀扎根乡村,为扶贫事业奉献芳华;小学学历的宿管阿姨,常年坚持写作,成为大学讲师……可见,成功并没有统一标准,更与是否发财无关。

  知识的真正价值在于丰盈大脑、改变心境,“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商业社会的名利考验、网络时代的信息浪潮,让我们时常面临读书“有用”“无用”的问题。不妨将陆步轩的案例当成一堂社会公开课,期望更多人懂得怎样安顿心灵家园,看到更大的世界。

  摘自《北京日报》2019年11月13日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