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成年人不要乱叫“爸爸”

时间:2023/11/9 作者: 杂文月刊(选刊版) 热度: 14731
谭保罗

  这段时间,企业家抛头露面的机会又多了起来。在朋友圈,我经常看到有人叫马云、马化腾两位企业家“马爸爸”。这让我感到不适。

  除了“马爸爸”,在现实中,我还发现在各行各业,竟然有越来越多的职业人士叫客户为“金主爸爸”,有的索性省略了“金主”二字。

  用称呼去释放尊重的信号,甚至是讨好人,这些都无可厚非,这是一个职业人士行走江湖的生存法则。但不要过了头。

  这些年,普通人把有钱人和上流社会的精英纳入“家庭成员”的叫法越来越流行,除了叫“爸爸”,还有叫“老公”“姐夫”的。这样叫显得很亲切,而且也有一种分享上流社会荣誉感,并获得认同的幻觉。

  不过,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可能,你要反驳我,以前我们不是也有尊称好人为亲人的习惯吗?比如,要学习“雷锋叔叔”,捡到了一分钱,要交给“警察叔叔”。

  你必须知道,叫“爸爸”和叫“叔叔”是两回事。

  其一,称呼对象不同。被一些人叫“爸爸”的人,主要是社会的精英阶层(企业家),或者交易中的强势一方(甲方)。从本质上讲,其中蘊藏着一种地位和财富的不平等。

  但被叫“叔叔”的,则不过是普通人中的大好人,他们和多数人一样归属于同一个社会财富阶层。这种敬称,多半代表了一种信赖感、亲切感,双方是平等的。

  其二,社会背景不同。如今,追捧大企业家(不是小企业家)已经成为一种强劲的社会潮流,他们说的话,基本上会被普通人奉为圭臬——即使很多都是废话,或者逻辑上根本站不住脚。但这没关系,牛人说的话,自然是對的。

  我们必须警惕那些向资本谄媚的语言,任何自我矮化、自我侮辱式的语言风格都是不可取的。

  因此,“爸爸”这种称呼的背后,其实折射了一部分普通人对精英阶层的自我臣服感,而且是无条件的。毕竟,小时候,咱们都听爸爸的。

  但叫“叔叔”不一样,在那个火红年代,道德建设被放在很高的位置,叫叔叔的背后代表了普通人在道德上对他们见贤思齐的愿望,而不是服从于他们。

  其三,叫法不同,魔鬼在细节里。

  “爸爸”“老公”“姐夫”的叫法有一个被忽略的前提,即称呼的使用者和被叫的对象,都是通过女性建立起身份关系,这些词汇富有“侵略性”。某种意义上讲,这样的称呼可以说有点不尊重女性,如果深究细节,你一定会发现非常滑稽,这是一种自我的侮辱。

  但“叔叔”或者“伯伯”的叫法不涉及家中的女性,因为一个人那必然是先有了叔叔,叔叔娶了老婆,才有叔母,而不是反过来。因此,它并不富有“侵略性”,相反显得温和可爱。

  大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曾表达过一个观点,语言会影响一个民族的性格。因为,人是用语言思考的,语言源自大脑,但语言也会反过来不断“影响”和“设计”人的大.脑。当一个人长期使用某种风格的语言,那么这种语言风格便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这个人的思维模式和性格。

  这些年,中国一些大财团的公关人员正在通过新的媒体工具,着力构建企业家和富二代“伟光正”的形象,“爸爸”“老公”的叫法,他们一直在背后推波助澜。其实,他们并没有通过语言塑造、影响社会心理的“雄心”,但他们的炒作的确带来一个严重的负外部效应一制造了大量语言垃圾。

  一个人讲语言的过程,是一种自我暗示、自我期许和自我塑造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警惕那些向资本谄媚的语言,任何自我矮化、自我侮辱式的语言风格都是不可取的。

  不要乱叫“爸爸”。你的爸爸妈妈同意没有?

  水云间荐自《南风窗》2019年第6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