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精短杂文小辑

时间:2023/11/9 作者: 杂文月刊(选刊版) 热度: 13569
目食

  祁白水

  袁枚《随园食单》中,有一条目“戒目食”。何为目食?贪多之谓也。每开席飨客,必垒盘叠碗,哪里是为口食,为的只是排场、好看,这也是面子工程。他曾去一商家赴宴,肴菜三撤席,点心十六道,盘碗三十六,主人犹以数量之巨而欣欣有得色。而袁枚席散归家,还得熬粥充饥,席虽丰而菜不洁,几无可食,苦也。

  目下文化圈亦有“目食”之病,书必卷帙浩繁,画必“清明上河图”,也是好大贪多,荒疏杂乱,令人生厌,哪里谈得上悦目?

  姿势

  凌小雅

  朋友跟几个好友一起爬山,其中有位摄影师,给他人照相时,蹲着,跪着,坐着,大幅度地倾斜着,仰面斜躺着……种种情态,无不彰显“专业”和“极致”。摄影师的每个姿势就是一幅画,看得他为之心醉。

  当摄影师说给他也拍几张时,朋友欣然应允,很是配合———觉得自己不摆出最好的姿势,都对不起人家。朋友对摄影师感慨,你的姿势决定了别人的姿势啊!

  手链

  静水

  朋友旅游回来,送我一手链。我戴了半天就是戴不上,终于戴上了,勒得手腕疼。朋友说,戴几天就不勒了。我马上抽回如同受刑的手,说绝对不要,装饰品成了紧箍咒还了得?

  有一女伴。她对金银过敏,可为了好看,她仍戴金手链和金项链。每每没人时,她就立马摘下来,因过敏而起疹的地方让人看着都心疼。可她就觉得金子能让她更美丽。

  留在餐馆的东西

  孙宝成编译

  儿子带着老父亲去一家餐馆吃晚餐。

  父亲年迈体弱,一边吃饭,一边把食物撒在衬衫和裤子上。别的食客厌恶地看着他,儿子却平静如初。他吃完飯,儿子毫不感觉尴尬,默默地把老父亲带到洗手间,除去饭渣、擦掉污渍,给他梳理头发,戴好眼镜。

  他们出来时,整个餐厅都静静地看着他们。儿子结清账单,带着父亲一起往外走。

  就在此刻,餐馆里的一位老人叫住儿子,问他:“你没觉得自己留下什么东西吗?”

  儿子回答:“没有,先生,我没有。”

  可老人对他道:“有,你留下了!你给每个儿子留下了教育,给每个父亲留下了希望。”

  餐馆里鸦雀无声了。

  三远

  陈传席

  郭熙谓山水画有“三远”,诗亦然。

  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黄云万里起风烟。”———此“高远”也。

  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此“深远”也。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平远”也。

  高远之意突兀;深远之意重深;平远之意冲融。

  高远气势高阔;深远浑涵汪茫;平远平淡天真。

  少年多喜高远,中年多喜深远,老年多喜平远。心志异也。

  猫捕鼠

  曹山

  陆游说他父亲喜读黄山谷咏猫的诗歌,如《谢周元之送猫》这首:“养得猫奴立战功,将军细柳有家风。一箪未厌鱼餐薄,四壁常令鼠穴空。”猫捕鼠,乃其殊技。如《尹文子》所说,如果让牛去捉老鼠,当然不如猫敏捷。所以,一个人有什么才干,就该去从事什么工作,否则可能误己又误事。

  “不愧三餐”

  梅柏刚

  陆灏新出一书,名曰《不愧三餐》,其在后记中说,书名取自陈老莲的诗句“略翻书数则,便不愧三餐”。近日有人于网上搜得陈老莲之子陈字所书此句诗,便疑陆灏所引有误。

  查中华书局《陈洪绶集》,见该句出于《赠刘不流》一诗:“习静能偕子,神心倍觉安。略翻书数则,便不媿三餐。秋景看将老,年光惜欲残。要知忧乐境,事事每相干。”媿是愧的异体字。而《不愧三餐》之书名题字,正是借用了陈字所书该联,沪上陆公子并未误用。清少纳言所著《枕草子》二三九段《高兴的事》有云:“并不怎么熟习的人说出一句古歌或故事,当时不好问,后来由别人问明白了,觉得很高兴。随后在什么书本里面看到了,这是很愉快的,心想原来是出在这里,更觉得当初说这话的人很有意思了。”

  人生于世,倘能一日三餐,自是应该庆幸的事;如若还能略翻数则书,知道一点人情物理,获取一些愉悦,就感觉日子没有白过。此即是陈老莲所谓的“不愧三餐”吧!

  坚硬的壳

  何松

  我居住的小区,三十年前是湖。我上小学二年级的夏天,一位同学一猛子扎进去就再没上来。那是一个少年眼中的湖。

  二十年前的夏天,它成了一块蛙声不断的水田。我和伙伴们常在夜晚,拿着手电筒,到田里捉泥鳅、摸黄鳝。

  现在我就住在这上面,我是这片小区两千住户中的一户。如今这片土地已长出了厚厚的壳,那些活蹦乱跳的鱼、泥鳅、蛙们,早已回到了大地的深处。而我还得怀着一颗同样坚硬的心,在这坚硬的壳上穿行。

  一刹那

  金水

  弗洛伊德曾说:“没有口误这回事,所有口误都是潜意识的真实流露。”

  而方方一篇小说里,警察对罪犯说:“千万不要跟我讲什么一念之差。为了这一念,你平时该是积攒了多久?”

  心理学家和小说家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一刹那内在的真实。

  不可剧透

  寇士奇

  南极一研究基地,一俄国科学家因不满同事“剧透”小说结局,愤而挥刀刺伤对方。何为“剧透”?就是在对方还没看或没看完某部电影或小说的时候,将结果提前告之。行凶者固应谴责,但这也说明了人性对不可预测结局的迫切期待。如果未来毫无悬念,那么一切都将索然无味。

  由你决定

  天空

  火灾中,他靠一根绳子逃生。他对绳子说:“谢谢你!你真是救命绳呀!”绳子说:“我没有资格接受你的感谢。”男人问:“为什么?”绳子说:“我是混沌多维的存在,有着各种身份。我曾被当作跳绳、攀援绳;曾被当作拦路绳、上吊绳。决定我是什么的不是我,而是人的心灵和双手。”

  远近

  朱强

  在一个陌生城市,判断一个地方的远和近,通常都是用公里数来计量的。地图显示3公里,于是你就开始想象3公里有多长;抵达,大概需要花费多少时间。但在自己生活的城市,远近从来都是凭感觉来丈量的。它们之间的差别,大概也就是这一段路,你会遇到几个电线杆,几个拐角,几个红绿灯,会经过几座桥梁———它们都见证过你那些疲惫与忧伤的经历,所有距离都被标记在情感与记忆中。

  青行灯辑自《今晚报》《广州日报》《思维与智慧》《新民晚报》等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