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做一个“活跃的成年人”

时间:2023/11/9 作者: 杂文月刊(选刊版) 热度: 15731
沈栖

  人们常把老年人与迟滞、颟顸、呆板联系起来,其实,这一认知与现实是有误差的。

  “人生七十古来稀”,早已是一种不为人们认同的陈说。有统计数据显示:现代人的预期寿命每10年就会延长2年,进入“百岁时代”将不再是人类的一种奢望,那种“60岁前‘工作,60岁后‘退休”的人生模式似已落后。無怪乎,英国老年病理学家、皇家科学研究所所长莎拉·哈珀近日说:“六七十岁的人都不算老人,应该叫他们‘活跃的成年人。只有虚弱到需要人照顾的时候,才算年老。”

  老年人要有承认老的心理、不服老的心态。这一心理和心态乃是“活跃的成年人”的逻辑前提。一个人步入暮年,改变不了白发一天比一天多、皱纹一天比一天深、体能一天比一天弱的事实,这是人生的自然规律。老年人没必要也不可能与青壮年“试比高”。然而,它绝不是老年人整天枯坐斗室、孤守晚暮的理由。老年人倘有了“不服老”的心态,那么,他依然可以力所能及、量力而行地“活跃”于社会,让自己的晚年多一些情趣、多一些作为。近日读报,一则介绍英国老年人乐度晚年“秘诀”的消息,吸引了我的眼球:克拉克夫妇、雷伊·吉布森夫妇、彻丽·哈克、克里希·李等古稀老人,退休后或加入提供上门看护宠物服务的活动,或进入孤儿院与孩子们游戏,或用心设计生产女式泳衣,或投入每周一天的志愿服务,或隔三差五参与乐队演出……他们活动的内容不同,但都深刻感受到了做一个“活跃的成年人”的愉悦,依然体现出了自身的人生价值。

  现如今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退休后还是可以选择若干健康的爱好、有益的工作,“活跃”于社会,这不仅能够充实自己的生活内容、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还能够超越自己,甚至以人至老境的细致与平和超越青壮年时的火气与浮躁。日本的“造人革命”有一个内容就是老年人退休后再就业,开始“第二人生”。据日本《中小企业白皮书》介绍:在日本,自主创业的人大多集中在60-64岁的年龄段,其次就是65岁以上者,政府为这些老年人提供最高金额200万日元的“创业辅助金”,贷款的最高金额为7200万日元。这给“活跃的成年人”再度辉煌开拓了一个巨大的空间。

  老人理想的境界应当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按这一排序,不难看出,前两个“有”是后一个“有”的必要条件,有“学”有“为”才有“乐”,“乐”寓于“学”和“为”中。美国《职业健康心理学》杂志曾有论文显示:退休后“活跃”者身体和精神状态好于完全停止工作的人,前者罹患重病的几率低17%,精神健康测试得分高31%。恰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教授程书钧所说:“退休后老是待在家里,什么也不做,让生命处于停滞状态,那么,身心机能都会下降。”看来,做一个“活跃的成年人”,理应成为当今老年人余生的理智选择。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