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闲谈论人非

时间:2023/11/9 作者: 杂文月刊(选刊版) 热度: 15287
杨福成

  朝金缨在《格言联璧》中有云:“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副对联无疑是具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意义,属于一种反省式的处世哲学。

  按中规中矩传统的思想来说,我们就应当是这个样子,每天静靜地坐下来,反思自己的过错,而别人的过错或不对,我们不必去议论。议论了,第一也没用,第二还显得自己是小人。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很多很多的人也都是这么做的,听老祖宗的话是没错的,这无可厚非,但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呢?自己并不会深刻地反思自己,他人也因为缺少了别人闲谈议论自己过错的帮助,而依旧是非不分。

  闲谈,就是三五知己聚在一起,吃喝拉撒江山社稷啥都说,没歪心,没私心,不避讳,说啥都行,说啥都不过分,说啥都不会得罪人。

  在这样宽松放松的环境下,是最容易出真知灼见的,在这个时候,互相批评指责,搞得面红耳赤都是没问题的,即便当事人不在场,这种开诚布公的形式,也会让其晓得后感到欣慰。

  最怕的是,那种畏畏缩缩不怀好意的当面不说背后乱说,老百姓把这种不光彩的行为叫“嚼舌根”。

  记得我在泰安上大学时,某同学关起门来在宿舍里大谈另一同学的不是,说人家小肚鸡肠道德败坏。

  谁知,另一同学早有“防备”,在门外窃听了二十多分钟,结果,某同学正绘声绘色手舞足蹈说到兴头上,他推门而进,两人扭在一起,打了个鼻青脸肿。

  当然,关起门来说人坏话也叫闲谈,但这绝不是“论人非”,论人非是高品位的,是心存善意引人向上向善的,这种发自内心的善论,让不在场的受论者和在场的受众都能获益。

  “良友若相对,抚琴不用弹”,这是传统的相知相好,但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如良友相对,畅论是非,就是与时俱进,符合现代文明的新友情了。

  前两天我到枣庄去开研讨会,主持人先约法三章,不许尽说好话,不许无味吹捧,要一针见血地批评。

  这种专论人非的研讨会,才有功效,才是真正的研讨会,只可惜太稀有。

  我们人与人之间,就是因为缺乏了这样的直面相击,多了背后的瞎论,其关系才显得越来越生分,这个世界也显得越来越淡漠。

  老子曾忧心地说:话说多了,就会一再遇到无言以对的尴尬。

  我们不求多说,只求说得有益,能医他人之非,哪还会有什么尴尬?

  也有人担心地说:正儿八经,正襟危坐地去指出一个人的不是,显然是要惹麻烦起矛盾的。

  我想这是杞人忧天,智者多虑,如果怕惹麻烦怕起矛盾,而对别人的不是不作言语,让其继续错误下去,那对于他人的发展、社会的和谐进步来说,才是真正的麻烦,才是制造了真正的更多的矛盾。

  要相信,任何起心动念,都会改变世界,我们不但要“静坐常思己过”,还要“闲谈论人非”,这样,人与人之间才会透明、纯粹,少了隔阂、怨愤,多了相知、友善。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