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青莲镇李白民间故事类型及其价值述略

时间:2023/11/9 作者: 杜甫研究学刊 热度: 10889
李若熙

一、青莲镇流传的李白民间故事类型

(一)神奇宝物

青莲镇流传的关于李白的民间故事中,数量最多的要数关于李白的出生和少年求学的故事,这类故事往往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加入了神仙赐宝的情节。如《李白读书》《读书台》《玉皇赐灯》《骑竹马》等,李白刻苦读书感动了天上的神仙,神仙赐宝为李白营造舒适的读书氛围。故事中神仙赐予李白的天灯、竹马等,虽不能带来珠宝,但为李白读书提供便利,功能与珠宝之于普通人相似。这是青莲镇李白民间故事中最为常见的故事类型。神奇宝物故事以李白刻苦读书和神仙赐宝为基本形式,有的还加入了宝物失效的情节而形成变异。如《李白读书》这则故事主要讲述李白因穷困无法进学,私塾老师就将李白推荐到匡山朋友处读书习武。李白在匡山学习一段时间后想回青莲镇,太乙真人赐给李白一匹竹马(实际上就是一根竹棍),只要骑上这根竹棍,李白闭一下眼睛就可以到达想去的地方:

(二)传奇故事

上述记载乃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引北宋彰明县令杨天惠《彰明逸事》事。元符为宋哲宗赵煦的第三个年号,元符二年即公元1099年,距李白去世仅300余年,《李白与石牛》《看烧火地续诗》《观涪江涨水续县令诗》中的情节与上述记载基本吻合。吴曾引韩子苍记李太白读诗:

(三)笑话

在青莲镇流传的关于李白的民间故事中,还出现了一些李白因年少不懂事而闯祸自救或幡然悔悟的故事,这些故事体现出民间故事中笑话的特征。如《放牛坪》《磨针溪》《钻岩子的来历》《初露锋芒》《李白赴考》等。《放牛坪》讲述李白为别人放牛,牛被水冲走了,他捡到一头牛赔给东家,谁知这头牛只认李白,就跟着李白一起生活。李白没事就把牛放了,任它到处吃:

  有一天嘞,那个牛就把人家的玉米苗子吃了嘞,别人要叫他赔,李白就说:“牛口有粪,吃了一天长一寸。”就把人家打发走了。

  故事中的李白有着少年特有的淘气、狡黠与可爱,这种少年特有的聪明具有让人忍俊不禁的效果。听众在笑过之后,也拉近了大诗人李白与普通人的距离,让人听了之后感觉李白亲切可爱,使李白形象多了些人间烟火气,丰满而立体。此类故事将李白塑造成了血肉丰满、亲切可爱的少年形象,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地人对李白的喜爱之情。

二、青莲镇李白民间故事体现出的文化意蕴

(一)李白形象的垂范

(二)侠义精神的熏陶

(三)独特的民俗沿袭

青莲镇流传着许多将当地民俗与李白相联系的民间故事,其中涉及到民俗节庆描写的故事主要有《粉竹楼》《李白吟圌山》《罗汉洞》等,民风民俗为故事提供独特背景,具有鲜明的地方性与民族特色。

三、青莲镇李白民间故事的价值

在青莲镇,李白民间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人们对这类故事总是津津乐道,即使在茶馆、酒肆中,都可以听到关于李白的故事。这类故事具有神话思维价值、民俗方言价值及故事结构价值。

(一)对道教世俗化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宗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道教作为我国影响最大的本土宗教,在四川地区影响甚广。青莲镇流传的李白民间故事,不可避免会受到道教的影响。青莲镇李白民间故事中出现了很多道教人物,加入了很多仙幻情节,使这些故事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如《李白出世》《玉皇赐灯》《骑竹马》《书箱岩》《七星井》《钻岩子的来历》《李白和石牛》等等。这些民间故事很好地承载了道教信仰中的神仙人物,使仙幻情节与名人轶事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创作出引人入胜、亲切可感的奇幻作品。仙幻情节和神仙人物保存在李白民间故事中,为道教世俗化的相关研究保存了可贵的资料。道教在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中后期具有明显世俗化倾向,与商业、市民联系紧密,青莲镇流传的李白民间故事中保留的与道教有关的资料也可以佐证这一点。

(二)对江油民俗、方言资料的保存价值

民间故事作为口耳相传的口传文学,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其浓郁的民俗性密不可分。民间故事往往与生活息息相关,更加接近听众的经验,更加容易引起听众共鸣。讲故事的人与听故事的人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心灵感应,共同激发出愉悦的审美感受与情感共鸣。文人小说家创作的小说与民间故事相比,前者比较精细、文雅,讲究人物塑造、叙事描写、铺排情节、营造环境等,以及像“草蛇灰线”“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等小说写作技巧。而后者往往是幼稚而粗糙的,正是由于民间故事艺术技巧偏低,很多学者并未将民间故事视为文学作品,而只是将其视之为民俗样本,要求研究民间故事要以人类学、民俗学的视角,而非文学、美学视角。但恰恰是这种粗糙的故事样式,却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赢得听众的喜爱,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其中的民俗性强,很容易与听众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总体来说,文人创作小说偏理性,而民间故事偏感性。而恰恰是民间故事这种感性的思维方式,使民俗学价值以最大程度、最为真实的状态保留在其中。因此,文学作家应该重视和学习民间故事中蕴含的浓郁的民俗传统。

  其次青莲镇流传的李白民间故事,既具有民间故事普遍的共性,也具有独特的个性,最大的价值为“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对于故事类型来说,青莲镇流传的李白民间故事大致可以归为神奇故事、传奇故事和笑话三类,但就具体情节来说,每个民间故事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即使再细致的分类,也不能将所有民间故事囊括殆尽。就流传在青莲镇的李白民间故事而言,即使同一类故事,具体情节也会有出入,而其经久不衰,千百年来仍引人入胜的地方恰恰是这些情节上的出入。所以,不能将李白民间故事从传统民间故事中割裂开来,而应将其视为中国民间故事,乃至世界民间故事的一部分,与其他民间故事构成有机的整体,共同促进民间故事的繁荣与发展。

(三)故事结构价值

“故事结构”指一系列母题所组成的故事基本框架,故事结构不同,故事类型相差甚大,可以说,判断故事类型的基本依据就是故事结构。它是每个故事类型以大同小异的方式流传各地而保持基本梗概不变的根本,是民间故事类型的核心要素。同一故事结构可以生发出不同故事类型异文。故事结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成为文人小说或民间故事是否优秀的关键,文人小说家也可以根据故事结构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青莲镇李白民间故事在故事结构方面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人物类型化与情节模式化两个方面。

四、结语

青莲镇流传的李白故事是民间故事中的典型代表。它从生活出发,在民间流传,以其夸张性和丰富的寓意被人们所喜爱。《旧唐书》《新唐书》中关于李白童年、少年时期的记载多为其出蜀之后的行踪,而关于李白出生至少年出蜀之前,相关正史记载极少。但这并不妨碍民间故事中对李白这一人生阶段的描绘,《李白出世》中的讲述与《新唐书》中的记载相吻合;《李白读书》《磨针溪》《读书台》《玉皇赐灯》等对于李白在大小匡山的学习生活做了生动、细致的描绘;《初露锋芒》《李白在县衙》《得罪县太爷》对于李白在县衙谋生时期的生活描写真实可感;《李白与石牛》《看烧火地续诗》《观涪江涨水续县令诗》等与《彰明逸事》中的相关记载相吻合,此类例子不胜枚举。流传在青莲镇的李白民间故事是否可以补李白生平之缺,是一个可以继续探讨的问题。另外对于李白诗歌“传疑”问题的探讨也有裨益。据中华书局1977年出版的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统计,李白存世诗歌古诗59首,乐府145首,古近体诗779首,共计983首,除此之外,“诗文拾遗”部分还有几十首诗歌,故该集中收录李白存世诗歌应在一千首以上。青莲镇流传的关于李白诗作的故事主要有《看烧火地续诗》《观涪江涨水续县令诗》等,这些故事中的诗歌在《李太白诗集注》标为“传疑”,其真伪有待查验。因此,流传在青莲镇李白民间故事中的诗歌,是否具有李白诗歌拾遗的价值也是一个有待于继续研究的课题。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