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 “舅甥和好应难弃”

时间:2023/11/9 作者: 杜甫研究学刊 热度: 11770
张宗福

  杜甫诗歌既是艺术宝库,又是思想宝库,人类社会的诸多问题几乎都能在杜诗中找到答案。杜诗是一面镜子,它既映照着诗人所处的唐代社会,又映照着诗人的精神世界。杜诗涵盖了人类进步文化的许多重要内容,人们可以从中获得启示,比如在如何处理民族关系问题方面,诗人提出 “舅甥和好应难弃” 的主张。它包含了人类进步文化的内容,与儒家的 “大一统” 思想观念、唐代 “华夷一家” 思想观念是一致的,是对唐统治者怀柔政策、和亲策略的肯定。杜甫的 “涉蕃诗” 是诗人在对唐与吐蕃的关系历时性、贯通性思考的结果,为我们了解唐蕃交流、交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一、 “舅甥和好应难弃” 的提出

杜甫历经玄、肃、代三朝,是唐王朝盛极而衰的见证者。由于玄宗的黩武开边,不仅使唐与吐蕃的关系恶化,而且严重削弱唐王朝的国力,再加上持续八年的 “安史之乱” ,唐与吐蕃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围绕西北边境的拉锯战愈演愈烈,吐蕃最终占据了西北的大部分地区。杜甫的 “涉蕃诗” 多达150余首,涵盖了诗人对唐与吐蕃关系的全部思考,贯穿了 “诗史” 的思维,真实反映了唐与吐蕃的这种复杂关系。

  杜甫的 “涉蕃诗” 中希望维持唐与吐蕃 “舅甥和好” 的诗句还很多,如《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八有 “西戎外甥国,何得忤天威” 之句,在诗人看来,唐与吐蕃的 “皇帝舅” 和 “外甥国” 的和好关系应当得到很好地维持,而不能轻易废弃,更不愿看到舅甥相争。广德元年(763),吐蕃已尽取河陇,杜甫仍然对这种 “舅甥和好” 抱有幻想,希望吐蕃恪守舅甥之礼,因此他在《对雨》一诗中写下这样的诗句: “西戎甥舅礼,未敢背恩私。” 在《柳司马至》中说: “函关犹出将,渭水更屯兵。设备邯郸道,和亲逻逤城。” 诗人一方面希望朝廷屯兵备战,另一方面更要延续朝廷的和亲政策,对和平的重建勿轻易放弃。

二、对唐统治者在处理唐蕃关系中的失策进行贯通性思考

自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始,唐与吐蕃通过和亲建立 “商量和协” (《唐蕃会盟碑》)的 “舅甥” 关系,客观上促进了双方的交流、交往与交融,然而,唐蕃之间的诸多矛盾并未因此而解决。唐玄宗对少数民族的 “怀服” 政策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唐蕃的 “舅甥” 关系没有得到持续维护。开元末期,唐玄宗一改对吐蕃东进的积极有效防御政策,在军事上转守为攻,穷兵黩武,奖励边功,发动多次不义战争,进一步恶化了唐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与此同时,八年之久的 “安史之乱” ,使唐朝的国力日渐衰弱,唐与吐蕃的攻守之势发生实质性的转变。杜甫对这一过程都进行贯通性的思考,在他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等诗歌中得以呈现。

三、对吐蕃背弃 “舅甥” 大义的批判

杜甫的 “诗史” 思维是多向度的。在诗人看来,唐蕃关系的恶化,既有唐玄宗的黩武开边、边将贪功的原因,也有吐蕃背弃 “舅甥” 大义、肆意东进的原因。在 “安史之乱” 以后,唐朝统治者为了平叛,造成西北边防的空虚,于是吐蕃乘机发动一次又一次的侵扰,占领河陇之地,甚至一度占领长安,致使唐蕃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面对吐蕃对唐西北边境的不断侵扰,杜甫仍然希望唐与吐蕃维持这种 “舅甥和好” 的关系,他反对 “舅甥” 相争,反对吐蕃背弃 “舅甥” 大义。

四、杜甫的主张是对唐统治者的 “怀柔” 政策、 “和亲” 策略的肯定与支持

杜甫目睹了唐与吐蕃因战争给各族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他总是希望唐蕃和平相处、友好往来,即便是吐蕃大兵压境,占领西北的大部分地区,他仍然幻想吐蕃不要背弃 “舅甥” 大义。在对唐蕃关系进行贯通性思考之后,诗人认为,唐与吐蕃应该维系 “舅甥” 关系,友好相处,造福人民,进而提出了 “舅甥和好应难弃” 的主张。这一主张与中华文化 “大一统” 的观念有着天然联系。古代中国虽历经多次改朝换代,但大一统王朝始终是基本政治形态,国家分裂与地方割据只是暂时的现象。大一统王朝为民族融合提供有利条件,各民族的和平共处、友好交往又构成大一统王朝的政治基础,这是古代文人希望出现的政治局面。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