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遐想幽思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20303
蒋加宁

  浙江电大玉环学院

周庄的品位

每一个城市都有其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也有其各自不同的风格品味。文化背景需要历史的沉淀,城市的品位通常则是由城市某些富有特色的人文景观,特色的建筑,特色的街道,而使其颇负盛名;或者是具有一定文化底蕴厚积而成的内涵,使其挺立起来,确立而成。

  周庄随着扬名天下,游人的蜂拥而至,写她的文章也越来越多,其中在《时文经典》中,以王剑冰为名的《绝版的周庄》一文,以酣畅洒脱的笔调浓浓地包裹倾泻了古老的周庄,纯秀典雅的周庄,水乡柔情的周庄。让人沉浸在香气氤氲周庄的梦幻之中,不失为一篇清丽的美文。

  笔者今写周庄,企求写出周庄的性格,周庄的格调以及她的风味情趣。

  为何要说写出周庄的性格,难道周庄真的有性格吗?其实,很多时候,城市和人一样既有性格,甚至还有性别呢!我们从一种感性归类的解读中,认为中国南方的城市大多是“女性”。如杭州是大家闺秀,而苏州则是小家碧玉;中国的北方城市则大抵是“男性”的,比如北京是威严而慈祥的父亲,而西安、太原、济南、沈阳等,不是“汉子”,便是“大哥”。

  那么,请问周庄:你到底归属何种性格呢?你说你在苏州的孕育之下,自然是遗传了小家碧玉之基因。这一点都不假,温情怀柔,含蓄典雅成为自己性格的主旋律。你亭亭玉立于江阴之中,在阳光雨露的沐浴下,容光焕发,明丽多姿,你虽没有“沉鱼落雁,闭花羞月”之容貌,但依然有掩不住招人的妩媚,堪称光彩照人。江南的鱼米之香滋润了你的肌肤,健全挺立了你的体魄。清盈之水柔成了你那明澈的双眸,洞察世人的冷暖。

  你含情脉脉,风情万千,又落落大方,彬彬有礼。周身上下透着一种迷人的韵致,且以江南古典秀女的纯洁典雅之态笑纳喜迎八方的游客。只因走向你心怀的人太多太多了,多得让你猝不及防,多得让你周身疲惫。尤其是繁杂游人的浮躁与喧哗打破你习惯上的清静与孤寂,让你有些厌倦,可是你依然是泰然自若,无奈地耐着,默默地承受着。如此谦让柔和的心胸,我尤为赞赏欣慰,以至我真的很想揽你入怀。然而,我不能,只能远远地看着你的身影,因我实在无力且无缘置身其中。

  周庄的格调是水的柔和,小桥的古朴,天籁的平静。周庄几乎被水所包围,周庄的水是平和柔顺的;周庄具备了有容乃大的雅量,能容天下“难容之水”,不管有多大的水量,都能轻松自如地加以排放泄泽,且井然有序。整个周庄仿佛是睡在水上,于是水便成了周庄的床。这床很柔软,柔松得让周庄睡得很沉,很稳很香。无论人们怎样打搅,都不以为然。

  周庄的格调除了水之外,就是颇具特色的石桥,站在桥上远眺,这一座座拱型的石桥悬在水上,一字型展开,直至视线的消失,很像因诉说周庄太多太多后的省略号;石桥的周边布挂着各种藤藤草草,生生息息,在不停地摇荡,水上的小船儿或轻悠荡漾,或娴熟悠然地穿过石桥,还不时地传出悠扬的歌声……小桥、流水、人家,一幅典型的江南水墨画天然自成。

  民族特色浓郁的一条条两头尖尖的船儿,刻烙着深深的时代印记,静静地守护着周庄。不断地联络着周庄,让周庄这个蜚声于世的“中国第一水乡”更加地活跃便捷,不断地妩媚昌盛。更有那经过精心修整策划打造的绿色景观,让人不时地闻到一股股沁人心肺的芳香,这阵阵的馨香,历经了幽幽深深微风细雨的过滤后显得格外的醇朴湿润,浓浓地包裹了古老而现代的周庄。且色彩和格调都昭露得特别的斑驳灿烂。

  至于周边的风味情趣。它不时地渗透在周庄人们的诗意栖居里。周庄柔和温顺的水孕育着周庄的情怀,铸就了周庄的格调;而周庄的情怀与格调又深深淡淡地熏陶着周庄人们的无限情趣,洗涤着周庄人们的心灵。

  倘若我们心有雅兴,在风和日丽中,在淅淅沥沥的小雨里,在轻风徜徉间去寻访、叩问周庄的小巷,一条条不狭又不宽的小巷,纵横交错宛如网络,深深幽幽若清谷。一块块古老的青砖,一片片黛灰色的青瓦,还有那白亮亮的粉墙,以及不知历经了多少岁月的青了又黄,黄了又青,却始终站立在小院墙头的小草,在微风细雨中不停地摇曳……

  这一切仿佛都在不停地诉说着周庄这个古城所演绎的各式故事及色调不等的各类情趣佳话。若是这古老的砖瓦尚存有记忆的话,定会说出许许多多鲜明而诡谲的过往人事。我们若是在小巷的路上走着走着,很容易就走进了千百年的历史中去,走进了悠悠的岁月中去。难怪三毛搂着周庄流泪,因她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归宿。

  周庄品位之高雅,名扬天下。周庄之美,在于她的清丽和朴实。周庄的每一个角落都自然而然透出一种古老的气息,以致恰到好处地与现代融合。游人的纷至沓来,正好见证了周庄成全人类的精神花园。

滕王阁的遐想

赣江江畔轻轻摇摆的芦苇和来往不息的片片扁舟,在江面绿水的掩映下呈现出赣江一道特有的风景。视野的尽头,影影绰绰,薄雾袅绕中隐约可见滕王阁的身影,它的时隐时现,仿佛在断断续续地诉说着滕王阁的历史及它所承载的历史重负与缺憾。

  无声无息略带忧伤的滕王阁,不知不觉地给游人注入无限的遐想和追思。滕王阁的每一块木板,每一抹朱丹,每一种文化内涵,都会令熟知的游客心弦上产生强烈的颤动。此刻,我也曾想为这流泪的滕王阁,为这伤痕累累的王勃续诗一首,然而,笔者实在是愚拙,没有作诗的天赋,也着实无法找到讴歌王勃的诗句,只是心里隐隐作痛,为这位不谙练世事和现实的王勃惋惜。或许,历史己将这位英年早逝的王勃忘得一干二净?有谁还会在抚筝弹奏时,想起当年的王勃?曾经的王勃?此刻,唯有赣江畔上托起无限秋水长天风情的孤鹜,仿佛还曾记得王勃赠给它们的礼物,上下不停他翩舞。然而,就在这孤鹜翩翩飞舞的瞬间,随着江面涌起的点点浪花,人们似乎偶尔地勾起淡淡的念想,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

  这位自幼熟读诗书,贯通九经的年少,才华早露,曾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并向朝庭表荐。面对高堂的质询,王勃对答如流,使朝堂众臣折服震惊。年仅十四岁的王勃,恰逢滕王阁落成,作序时都督阎公意由其婿孟学士为之,因孟学士的故意谦让,使不懂世事的王勃果真挥笔为之,闹得阎公拂衣而起,大怒而去。幸好“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请宴所,极欢作罢。从而保住了小命。当年王勃作序时的英姿华发,挥洒自如,词典恰当,畅达精准,意境高远,倾倒在场的所有贤达文人和官宦仕臣。也因此而名声远扬,成为当朝最年轻的官吏。然而,福兮,祸之所倚也。王勃往后的人生伴随自己的竟是张惶,迷惘,失落,惆怅愤懑,以致英年早逝。

  倘若历史允许我们作几种假设:假如年仅16岁的王勃为沛王李贤征做王府侍读,没有戏为《檄英王鸡》文而被高宗怒逐出府,后来的王勃将是何等的王勃?如曰中天,前途无量?如鱼得水,飞黄腾达?假如四年后的王勃重返官场没有擅杀官奴之行,或许会东山再起?或许会踌躇满志?或许一生在官场上过得有濨有味直至老死?

  然而,历史终究是历史。历史既无法假设,也不允许假设。我们模拟日后的种种可能,却忽略了历史残酷的现实,也就是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里,且栽得如此轻松,栽得如此的容易!这位难得的精英,绝代的天才,年仅二十六岁就划上人生的句号,终结了生命。“物是人非事事休”,昙花一现之后,的确很少有人为之留恋。而这位绝代才子其巅峰力作,洋洋洒洒,无羁飘逸,放纵文字,力透木背却给后人留下无限的惋惜和同情。人们在为文坛失去了一位大文豪而痛心疾首之时,怎能会忘却流泪的滕王阁?怎能会忘却伤痕累累的王勃?

  夕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歪歪斜鈄地躺在江水里荡漾,站在这玲珑曲雅的阁顶,眺望着无限风情的赣江翩翩涟漪,此时此刻,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还有那朦朦胧胧的王勃梦魂,连同这江面上的轻雾,紧紧地交融一起,相依相伴,萦绕相随,依偎永远……

  坐着扁舟,载着这悠悠的阁影,载着滕王阁的情怀及王勃的激情与渴望,忧忧地前行,渐渐地消失在江面溅起的层层浪花之中。滕王阁又开始着人去鸟飞空留寂夜的宁静……

大明湖的中秋之夜

今晚中秋,一个从远古流传至今而令人期待的夜。

  然而,天空中却蜂拥着不知人间情趣的云朵,时而聚集,时而离散。济南大明湖的湖岸上已陆陆续续来了不少的赏月之客。人们频频抬头遥望苍穹,可是云朵却压根儿不为所动,反而越布越密,大有乌云压顶之势。于是乎,有人扼腕,喟叹,深感扫兴;有人干脆驱车折返;有人静坐湖岸耐心以待……

  我在一位济南文友的怂恿下,倒没有丝毫的懈气,觉得赏月无非是一种心境。心在月在,心中藏月,自然皓洁。况且自古就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更有一种朦胧之美。

  云朵无心地飘忽着,仿佛在冷眼俯瞰这个甚为熟悉且又陌生之地。言其陌生,缘为观赏主人的改换,从而,尽管它是闻名遐迩,但这里确实没有平湖秋月泛舟游览,从堤岸的垂柳间,从丹桂的花枝下穿越时的惬意自如;也不曾是三潭印月那么地让人熟知自然,那么地叫人期待,那么地令人沉醉……

  如此的遐思遥想,难道是在贬低或轻慢太明湖吗?不!这是一位客旅异地作者真实内心的流露。恰恰正好表现了对久负盛名大明湖的敬重。因由济南众多泉水汇流而成,且处在繁华都市中的天然湖泊,实属难得罕见;尤其是太明湖畔那个明媚的夏雨荷早已举世闻名。大明湖这一独特之处,并非是平湖秋月、三潭印月那种妩媚所能相提评论,因人们早已将“夏雨荷”与“出污泥而不染”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将这独特的景观精神物化了。

  况且,此处依然是风姿绰约,秀逸如画,已然成为济南市民们赏月的最佳去处。

  是夜,尽管云遮月蔽,但足可让人与月,与时隐时现的月影,与被惊醒的水鸟,与水中不知疲倦的游鱼融为一体,令人陶醉。

  我们站在眺望台上依栅俯水。依稀可见湖面微微的波光,在看不见的鱼儿打滚时,或一阵微风的吹拂下掀起的粼粼涟漪,平静的湖面偶尔隐约可见几只海鸥或白鹭敏捷地拍击起飞,使稀疏的芦苇在不停地摇晃摆动。纵目远眺,朦胧中湖天一色,平静的大明湖洗尽铅华后安祥地仰卧在苍穹之下,与朦胧的月色交欢,与坚守相约、矜持自重的人们相拥。

  湖的对岸,华灯璀璨,随着高楼上霓虹灯闪烁的光焰与时隐时现的月影交辉融汇一起时,整个大明湖笼罩在一片迷茫的朦胧之中。只有那远处连绵的山影飘忽湖中,还有那高楼的灯光与霓虹灯闪烁的倒影相连成趣,显得轻盈、飘逸、动感,但它们似乎又是空灵、茫然、悠远的。只有那偶尔的三三两两赏月人的淡笑之声和湖中小船上断断续续传出悠扬的笛音才打破此刻的宁静。从而袅袅地侵入人的秋绪之中。

  此时湖岸上所有的树木花草都处在静默之中,只是不时地地飘逸出缕缕淡淡的清香。可当人们俯身细看,朦胧中最令人动容的竟是一朵朵即将憔悴不堪,聚落成泥的秋荷与一片片衰败的叶脉,矜持地守护着内心深处的高洁与真实,那怕在这缠绵揪心的时刻,还不时地释放清辉。

  此时的天空依然是云朵不停地飘忽……

  当我们移步至拐弯处那位端庄明丽、慈祥平和塑像的身旁时,端详着她抬头,凝视远方的神态,我顿生疑惑,骤然感慨:这位慈母在遥望什么?又在寻找什么?难道她也在这中秋之夜赏月吗?

  然而,我茫然迷惑。恍然间,在这朦胧隐约的月光中,我仿佛看见嫦娥正飘飘忽忽,轻轻悠悠地向那圆月奔去;吴刚正捧着浓香的桂花美酒在热切等待。可我转念一想,那是远古的传说。传说是虚幻的,它是幻化后的美艳,她无论如何都无法代替本真,我想回到现实中来。可现实又是什么?现实是去寻找朱自清笔下的“月朦胧、乌朦胧、帘卷海棠红”吗?不!那也已成过去。

  那么究竟要寻找什么呢?我茫然不知所以。

  突然间,我想起了远在北京与杭州工作的女儿俩家子以及在家的亲人们,她们此刻身在何处?有无赏月?也不知她们那儿是皓月当空呢?还依然是月色朦胧?

  一个客旅异乡的游子,在这中秋佳节的特别日子里,心中不免流淌着悠悠的眷恋,浅浅的牵挂,淡淡的思念。这一切都只是浓缩在久久的遥望之中……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