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争论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19562
陶君君

  上海海事大学

  对外汉语教学界一直以来争论不休且争议最大的非文化这块莫属,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对外汉语教学开始在中国逐步建立以来,前人在学科初创时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致力于对外汉语教学本体知识教学法以及教材编写的研究上,轻视甚至忽视了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这使得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总是后人一步。直到八十年代,在对外汉语教学被确立为独立学科的数年后,张占一先生针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文化教学所提出的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两种概念才让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慢慢“崭露头角”。

  可以说,张占一先生的抛砖引玉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在他提出两种文化观点之后,各位领域届的专家学者也纷纷出文赘述了自己对于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看法并且讨论了两种文化在实际的汉语教授过程中的适用性与非适用性。同时,怎样将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融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以及怎样处理两种文化在实际教学中的转换问题是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非常值得探讨的两个问题,能寻找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也是我们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在文化教学领域上取得的突破口。文章对前人在张占一先生的理论基础上所发出的褒贬声做出简要概述,并且也对现今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地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现状分析以及采取的教学策略做了简要地介绍。

一、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概述

1.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概念。

  1983年,张占一先生首次提出了“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的概念,随后又对自己的理论做出了相应的补充,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上了非语言交际的说法。最终在1990年发表的《试议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译文中对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分别做出了比较详尽地定义阐述,他认为所谓知识文化就是“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进行交际时,不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文化因素”,文章中所举的知识文化范畴的例子如政治、经济;而交际文化则是“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在进行交际事,直接影响准确传递信息的语言和非语言文化因素”,文章中提到交际文化通常是“习而不察”的,例如具有较强民族性的传统习俗风俗,文章中还提到了有关于姓名文化的例子。

  在张占一先生的文章中,也提及到了赵贤州先生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的概念扩大到了非语言的情况。而吕必松先生对交际文化也进行了自己的理解,他认为交际文化是隐藏在语言系统中的文化因素,更偏向于思想意识形态。《试议》最终关于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的概念实则是汇集了张、赵、吕三者的观点而成的,在定义上已经将二者划分得非常清楚了,后文中张占一先生对于这两种文化的概念特征阐述到了二者具有交叉性和对比性却又将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交织在了一起。事实上文化的概念非常广博,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是独立存在的,但对于张占一先生在阐释中所举出的例子是否真的灵活可变或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这引起了学术界的一番热议。

  2.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的概念的争议。

  在张占一先生提出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的概念不久后,周思源对于《试议》中张占一先生的观点进行了讨论。首先,周思源对于“交际文化”的贡献意义是给予肯定的,他提到现在“交际文化”的范畴越来越大,适用范围越来越广;同时,他也说到“交际文化首次提出了要从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教学思维。但同时在文章中,他也就张占一先生在《试议》中所举出的例子尤其是关于交际文化的论述提出了自己的质疑。文章中就提到了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的转换问题,并对《试议》中关于两种文化相对性与可变性的例子进行了反驳,指出这些例子的引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交际文化”的概念被混乱,同时也挤压了“知识文化”的范畴。周思源先生也从分类学的角度提出,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的划分基础是不牢固的。就比如说文中以姓名为例,在张占一先生的文章中,姓名顺序的不同是隶属于交际文化的,但是在实际的汉语教学课堂中,由于班中同学有可能来自不同的语系,姓名文化各异,因此到底是知识文化还是交际文化还有待探讨。其次,前文有提到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具有可转换性,也就是随着教学的展开,两种文化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里周思源先生提出了就张占一先生说到的“毁我长城”的例子,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了具有“知识文化”范围的“长城”=“thegreatwall”,随后他又看到了“毁我长城”后请教了老师得知“长城”的延伸义,并转换成了交际文化。可是,对于其他同学来说,“长城”依然属于“知识文化”,只是相对于一个同学来说两者进行了转换。其次,汉语中大量词语具有延伸义和“画外音”,如果时空发生了转变,那么“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的定性就会变得比较困难。

  从周思源先生的质疑中,我们可以看出,“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确确实实存在着可以在特定情况下进行相互转换,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真理放在这里也是很贴切的。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在实际的运用中,不能遇到偶然的情况我们就轻易下论断说这两者是进行了转换。

  在《“交际文化”再思考》一文中,钟华也提出了“交际文化”存在的理论缺陷,主要也是集中在“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的相对转换上来说,提出学生来自于不同的母语文化背景,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的概念不能适用于任何人。并且在文章最后,提到了超越“交际文化”的概念,所谓超越“交际文化”是指“要真正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教学就要超越知识层,通过跨文化意识的教育达到‘文化理解’层”。由此可见,跨文化教学最忌讳的就是“纸上谈兵”,我们不能也无法忽视在语言教学中文化知识的部分,而且还要非常明确地向学生传授这些知识,但是将文化知识变成“文化意识”则是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方面。

二、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概述

1.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概述。

  就如前文所说,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的提出也是为了对外汉语的文化教学服务的,因此,我们不得不将两种文化放在实际的文化教学中进行讨论与分析。孟子敏在1992年发表的《交际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一文中就将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放置于对外汉语教学中,文章首先从文化的概念着手,提到了文化的广义与狭义,并再次强调了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其次,文章着重于交际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作者指出文章采用了张占一先生对于交际文化的概念描述。随后作者赘述到将交际文化放置于教学中就要有两方面的认识:“对本文化群体内部而言,交际文化是制约本文化群体成员的交际行为的一系列规范或准则;对另一个文化群体的成员来说,交际文化是干扰另一个文化群体成员与本文化群体成员的交际行为的一系列规范或准则”。孟子敏的这段对于交际文化的理解实质上与张占一的观点并无出入,但是补充了交际文化对来自于本族文化群体的成员的意义,“弄清楚存在于汉文化群体内部的交际文化,然后与另一个文化群体做比较,看看存在哪些差异和干扰等”,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交际文化不仅是相对于外族文化群体而言也存在于本族文化中,并且这些存在于本族文化群体中的交际文化也会对语言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将此上述影响与交际文化在在于文化群体中所产生的影响做对比是在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课题,这样对比的意义在于,在教授来自外族文化群体的学生时,我们可以有着重地意识到制约着本族文化群体的行为规范应该也要着重教授。

  随后孟子敏在文章中又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交际文化教学必须要系统化,要形成一套交际文化教学体系,正如专家学者所建立的汉语语言体系一样。其实不只是交际文化,知识文化的体系建立也要提上日程,这两种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范畴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广的。前文中也提到了,现如今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之间的关系转换还尚有模糊地带,若是不将二者分别建立成一个相对完整清晰的框架体系,那我们是无法在实际教授中就此给学生做出明确解释的,那就更无法培养学生全面的文化意识。

  在孟子敏之后,戈江生也在《交际文化与语言教学》中提到跨文化意识与语言教学和交际能力培养密切相关。这篇文章中,作者将非语言交际独立出来阐述了其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张占一先生后来补充了交际文化的概念加上的正是非语言交际,可见在提到交际文化中,这是一个无法忽视的概念。对外汉语教学中,更是如此,我们所面对的有可能是完全无汉语基础并且是来自不同母语背景的学生,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尤其是初级阶段我们是不能够完全实现目的语教学课堂的,文化教学也是如此,这时非语言形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2.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争议。

  在意识到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后,对外汉语教学界对这两种文化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都做了一些探讨。在说到两种文化在文化教学中的争议之前,首先我们要明确地是目前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现状:在对汉语教堂上文化教学内容做出调查时可以看出,文化方面的教学依然存在着一些缺失: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的教学分类不明,知识结构较为零散;相对于交际文化,知识文化更容易引起汉语学习者的兴趣,尤其是在中高级阶段,学习者都已经掌握了汉语的基本知识,因此他们更向往更深层次一些的东西,在赵丹所做的《汉语课堂上文化教学的调查与分析》中就提到“趣味性较、相对比较生动的文化知识如‘地理、旅游’等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是‘风俗习惯’”。这就再次向我们提出了要求,交际文化在跨文化教学中确实是比重越来越大,但是我们在教授过程中也要注重到学生的实际需求,万万不可忽视知识文化的教学与研究。

  3.知识文化教学与交际文化教学。

  面对学术界对两种文化在教学中的热议,也有不少人就此提出了一些关于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策略。张戎茸在《论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中分别对知识文化教学与交际文化教学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在知识文化教学中,作者提到我们进行文化教学一定要考虑到汉语教学的阶段特征,并且我们不能将目光只放在技能型的层面上,社交礼仪层面的文化不可忽视;在交际文化教学中,文中提到了一项新的概念就是“体演”,这是与前文提到的非语言交际有相通性的,在文化教学中,仅仅只谈理论是无法让学生切实领悟到其真实语境的也就语法培养学生真正的跨文化意识,进行交际文化教学时一定要是有意识地去创设情景让学生真实地去感受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语

对外汉语的文化教学并不是一个新话题,特别是自张占一先生提出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的概念以来,学术界关于这两种文化的话题就众说纷纭。本篇文章,结合张占一先生的理论阐述以及其他学者对他的理论提出的看法进行了综述,并由此延伸到将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放置于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去,探讨了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是如何处理这两种文化的。但至今为止,知识文化与交际文化的分类问题仍是省略号,由于文化的时空性概念太过宽泛,纯理论探讨已经无法满足,若要真想做出个究竟来还是要将二者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在实践中寻找并理清体系出来,这样才能反过来再指导实践。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