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谈“十四五”时期省级文化馆如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22085
黄 娜

  辽宁省文化馆

  2020年,经过8年持续奋斗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农村发展将开启新征程,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将迈上新台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以“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为发展目标。

  文化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丰富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的构建,参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是文化馆的职能之一。多年来,辽宁省文化馆始终立足这一职能,关爱、关注全省农村地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指导农村地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逐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面对“十四五”时期新的发展方向,更高的标准与要求,省级文化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更好的指导与助力全省乡村文化振兴,本文将以辽宁地区为例从以下几方面探讨这一论题。

一、摸清家底开展基层调研活动

2018年,辽宁省文化馆在全省开展了“全省群众文化工作业态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础数据普查”,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及部分地区实地走访调研等方式,了解到目前辽宁农村地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现状,以及普遍性特点。

  1.广场舞为主,自发性强。

  广场舞因简单易学、要求简单、欢快热闹而广受群众欢迎和喜爱,村民聚集在文化广场跳起广场舞,享受文化生活的乐趣。广场舞参与者自发性强,以自学为主,缺少指导,缺少创新性。

  2.阶段性参与,季节性强。

  农村地区的留守人员大多数在农忙时节无法参与文化活动,只有在农闲时节才会有时间、有精力聚集到一起参与文化活动。

  3.人员不固定,灵活性强。

  广场舞参与人员不固定,无法形成一支固定的队伍,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家时间自行安排活动时间。

  4.老年人妇女,参与性强。

  广场舞的参与人群主要是留守老年人和妇女,这同时也是农村地区文化活动的主要参与者。青少年儿童以学习为主,参与文化活动较少,而在学校的学习中,缺少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的学习,课外也较少会参加这类课程的培训学习。

  以上几个特点在农村地区具有普遍性,但也有一些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例如,锦州郊区县(市)的文化广场中,秧歌这种传统文艺形式非常容易见到,而且部分秧歌团队水平较高,在当地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为文化传承做出了贡献。

二、深入基层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近年来,为加快助力构建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均等性、公益性、基本性、便利性,辽宁省文化馆在深入农村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中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下乡演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百姓大舞台”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惠民演出是辽宁省文化馆连续开展的下乡演出活动,旨在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传递党的关怀和声音。活动主要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农民工等群体,用文艺演出的方式为他们送去温暖、欢乐。如2020年7月,这支文艺小分队来到了永安堡乡獐狼铳村,为当地百姓带来一台精彩纷呈的文化惠民演出。

  2.百馆千站,开启全省培训工程。

  “百馆千站”培训工程已举办十余年了,是结合各地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特点和群文活动特色,面向群文工作所需而开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综合性文化艺术素质培训活动,为基层文化馆(站)工作者创造专业学习机会,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工作能力,提升业务创造能力,扩展工作思路,以更好的服务基层文化工作。这项培训工程以文化志愿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服务社会发展为宗旨,以提升全民素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

  3.万村培训,增强农村骨干力量。

  辽宁省群众文化万村培训工程是我省2014年以来群众文化领域创新工作项目之一,2014年5月28日启动,培训内容涉及戏剧表演台词、广场舞蹈组合、声乐基础知识、器乐基本技法、国画、书法、印度肚皮舞、蒙古健身安代舞等方面,培训的对象都是常年活跃在农村最基层的业余文艺骨干,也是普通农民群众。万村培训工程从起步到现在,影响广泛,效果显著,凸显了群众文化事业所带来的社会效益。

  4.百县培训,文化服务重心下移。

  辽宁省百县特色培训活动,是省文化馆在2018年全省群众文化机构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基层群众文化队伍普遍需求而设立的又一重大培训工程,是2019年创新活动项目。旨在贯彻落实“人文兴才”战略,不断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机构服务能力,弥补区域文化发展差距。该项目立足针对县级群众文化培训为重点,重点解决县级群文业务人员和业余文艺骨干因路途、师资等经费问题不能经常性参与业务培训问题,完善群众文化培训工程点面模式,力争通过三年的打造与创建,形成辽宁省文化馆服务基层的又一大品牌活动项目。

  5.品牌团队,从面到点重点扶持。

  为繁荣群众文化事业,展现辽宁地域民族文化特色,省馆打造扶持了阜蒙安代舞团队、桓仁乞粒舞团队,邀请专家举办专业培训活动,并组织团队进行展演,努力编创和展现出有民族特色的优秀舞蹈作品。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团队文艺素养,丰富舞蹈知识结构,创新民族民间舞蹈特色,提高了团队的整体水平,通过“传、帮、带”对传承民族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6.艺术扶贫,传递新时代正能量。

  2020年10月,省文化馆结合《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2020年脱贫攻坚方案》关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及省定点(驻村)帮扶工作要求,为进一步推进以美扶智、以美扶持乡村文化发展,在绥中县永安堡乡举办了2020“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辽宁省群文美术秋季采风写生活动。以画笔着色,以文化扶贫,通过书画家、美术干部到永安堡乡开展写生活动力求以艺术创作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相融合的方式,生动再现永安最美野长城独特的历史记忆、自然风貌,展现辽宁地域特色,传递正能量。

三、看“十四五”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农村地区发展新起点、新机遇、新挑战。“十四五”规划要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辽宁省文化馆如何在原有群众文化活动继续开展的基础上提高指导全省服务标准能力,在新的挑战面前迎难而上,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1.提高现有文化设施利用机率。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农村现有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省级文化馆应联合指导各市县(区)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结合本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情况,提高利用率。例如,在村图书室举办青少年读书活动,读一本好书,分享一本好书,让青少年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为乡村发展积蓄力量;根据农民实际需求举办小型室内培训活动,讲解种植、养殖技术等;在电脑室举办电脑课程培训,提高电脑使用技术水平,增强个人技能;充分利用公共阅报栏(屏),多传达国家的政策,

  多了解国内外大事,增强民族自豪感、荣誉感。

  2.加强上下工作业态四级联动。

  省文化馆的人力、物力资源是有限的,省文化馆、各市文化馆、各县(区)文化馆、各乡镇文化站应形成上下四级联动,省馆指导,市馆配合,县(区)馆实施,乡镇文化站提出具体需求。上下联动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每个群文工作者的努力,摸清情况、制定计划、逐步推进、共同完成。

  3.提升特殊人群文化共享水准。

  这里的特殊人群指的是老年、青少年、农民工、残障人、留守妇女儿童等,实现农村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实现农村地区的文化振兴,对这一群体的关注至关重要,对每一个家庭、对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人而异、分别指导,省文化馆积极引导,面对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分别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4.推进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

  《保障法》提出“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文化志愿服务机制,组织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省文化馆按照《文化志愿服务管理办法》相关要求,逐步推动我省“文化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形成文化志愿服务文化长效机制。在农村地区,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的作用,“鼓励老年人在自愿和量力的情况下参加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未成年人经其监护人同意或由其监护人陪同,可参加与其年龄、身心状况相适应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以点带面,以少数带动多数,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的作用和力量。

  5.加快农村地区的数字化建设。

  辽宁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起步较晚,致力于完善全省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省文化馆连续几年举办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研讨培训和服务推广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强现代科技在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方面的应用,充分挖掘数字文化服务发展潜力,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全面融合发展,继续加快推进全省农村地区的数字文化建设,提升全省各市群众艺术(文化)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水平,提高数字化程度,即使足不出户也能享受文化。

  综上所述,省级文化馆应立足文化馆主责主业,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文化的热情,享受文化的意愿,多措并举、上下联动、因地制宜,在“十四五”这一新的发展时期,充分发展数字化建设,逐步形成大文化的发展格局,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