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近二十年来国内的日本杜甫研究简述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19669
李 准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有诗圣的美誉。杜诗感事写意,素有“诗史”之称。历代的杜甫研究亦较为详备,现今国内杜甫研究的领域、范围、深度等也更加细致,域外研究也逐渐被纳进国人视野,在文化差异之下求同存异,共同促进杜甫研究的发展。近二十年来,国内对日本的杜甫研究逐渐关注,通过对异域研究的考察,不仅能够给我们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思路,同时还可以发现本邦的接受特点,明确期待视野及其视野之外的研究差异性,找出接受研究过程中的缺陷,以扬长补短,增补后学。总的来说,近二十年来国内对的日本杜甫研究接受主要在杜诗文献研究、杜诗受容、杜甫研究述要及译介等方面。

一、杜诗文献研究

“杜甫曾经有过去日本漫游的念头……只是不知后来因何缘故未能成行。”杜甫为日本人所知主要是依赖其所流传的文献典籍,故杜诗文献在日本杜甫研究中变得尤为重要。国内对杜诗文献整理研究已较为详善,早在宋代杜诗备受推崇之时便已出现了“千家注杜”的局面,随着历代杜诗学研究的推进,国内杜诗文献整理研究数量颇丰,涉及各个时代的杜诗书录、杜诗版本、杜诗评注及校勘等等。与国内杜诗文献研究不同的是,日本杜诗典籍不仅有自古代中国传入的文献,而且也有日本本国编选的选本、注评本或者日文译本,这样杜诗文献的研究与中国的杜诗文献系统相比较似乎更为复杂。

  李寅生的《略谈杜甫诗在日本的流传及日本学者杜诗研究主要方法》则列出了一些主要的杜诗版本,将它们分为四类,分别是:别集白文本、选集评注本、律诗注解本、七律注解本,同时也列出了一些主要的杜诗日文译本,如森槐南的《杜诗讲义》,细欠泉告的《杜诗鉴赏》等。另外,李寅生先生的《日本近三十年杜甫诗集版本内容介绍》介绍了很多杜诗现代版本,以及相关的研究论著和通俗杜诗读物,兼具学术性和大众性,从中我们也可以从这些版本中看出杜甫不仅在学术研究领域占据着一定的地位,而且在日本大众视野中也得到了一定的认可。杜甫同样在日本有着一定的典范地位。

  也正是由于杜甫是通过杜诗及其文献的流传进入日本文学和研究的接受视野,故张伯伟先生在《典范之形成:东亚文学中的杜诗》中从文学史的角度对杜诗的版本做了大致的梳理,并明晰杜甫在日本各个时代的接受情况,并以流动性的时间视角展现了杜甫在日本文学和研究中的地位,兼具历史性与共时性,研究的维度更加清晰而深入。

  对于日本杜诗文献的流传,国内学者随着对研究材料的发现和细致的梳理,杜诗在日本的传播发展历史大致形成共识。一般认为,“至晚在9世纪中叶,日本人已能够阅读到杜甫诗集”。在平安时代,白居易在当时影响较大,杜甫的地位并不是很高。镰仓、室町时代,在以五山诗僧的推动下,杜甫始受到瞩目,读杜诗之风渐行。江户时代,明人邵傅《杜律集解》广泛流行,读杜之风高涨。《杜诗集解》在中国本是通俗读物,并不太受重视,但在江户时代被大量翻刻,促进了当时杜诗接受的发展。其背后所体现的文化、地域等因素是我们在研究中应当注意的。

二、杜诗与日本文学的比较研究与接受研究

杜诗的传入,必然会给日本本国的文学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其在接受学层面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与作品的研究,一为诗话相关的文学批评研究。近二十年来的相关研究或以时期分述接受的概况,或以个别作家为案例在创作技巧、文学思想等方面进行详述,兼具宽阔的时代视野和细部的文本分析。作者方面,近二十年来的国内学者大多关注的对象主要是日本汉诗人、俳句作家松尾芭蕉。在作品方面,关注对象也大多是日本汉诗,其次为松尾芭蕉的俳句。

  李寅生《曾来余亦诗成癖,昨夜分明梦杜翁——谈谈杜诗对日本汉诗的影响》从诗歌内部研究出发,针对杜诗的意境、典故句式、诗歌内容、杜诗精神等方面阐述其对日本汉诗的影响。张伯伟《典范之形成:东亚文学中的杜诗》则通过杜甫在日本历代的接受情况的背后分析了杜诗在各个时代的地位,论述了杜甫在日本的典范地位的形成。与之相应,祁晓明《杜甫在日本江户诗坛的地位——兼与张伯伟先生商榷》针对杜甫在江户的接受影响程度进行探讨。何振《论杜诗在日本江户诗坛的传播与接受》论述了杜诗在江户诗坛影响上的矛盾性,给人以很大的启发。

  与以上不同的是,之前马歌东《诗论日本汉诗对于杜诗的受容》不仅从历史性上梳理了杜诗在日本汉诗中的受容情况,而且在共时性上从诗歌诗语、诗形、诗魂方面论述日本汉诗对杜诗的接受。此外,李慧、郭建勋《论日本汉文学对杜诗的接受——以江户硕儒林罗山为中心》则从具体时期和个人的角度来论述日本汉文学对杜诗的接受。王京钰《江户学者林罗山诗文中的杜甫和医药》、蒋义乔《菅原道真的咏物诗与杜甫诗歌的关联》则从诗歌类象、诗歌题材方面作了更有针对性的研究,安雅丽《松尾芭蕉对杜甫的学习及文化过滤》则分析了松尾芭蕉的俳句创作对杜诗的借鉴。

  杜诗文学批评方面的研究论文相对较少。马歌东《诗论日本汉诗对于杜诗的受容》略微提及日本汉诗人对杜甫海棠诗的新见,可资借鉴。赵睿才的《津阪孝绰<杜律详解>与<夜航诗话>互证类考》“梳理津阪孝绰治杜的基本思路有帮助,而且对日本学者喜欢杜诗的原因也有所窥知”,具有较为重要的诗学论价值。

三、日本杜甫研究述要及译介

对日本杜甫研究的梳理,不仅可以了解日本杜甫研究状况,而且可以吸收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从而补充国内杜甫研究的不足。杜诗传进日本后,日本便已开始进行或多或少的研究,并延伸到现当代。近二十年来国内学者对此也有较多关注,或专述特定时期的杜甫研究,或总述通代的研究特点,或总结学者的研究特点、方法,以资中国学者借鉴。

  静永健、刘维治的《日本的杜甫研究述要》分三个时段介绍,分别为19世纪前半期及以前的文人及其业绩、19世纪后半至20世纪前半的研究者及其业绩、近50年的当代研究者及其业绩。李寅生《略谈杜甫诗在日本的流传及日本学者杜诗研究主要方法》从版本目录学的角度呈现了日本杜甫研究的主要情况。同时,“由于国情的不同,以及思维方式存在的差异,日本学者研究杜诗有着与中国学者不同的方法”。比如,二战以后杜甫研究由诗歌版本、字句注释考证转向研究作者本身,研究深度增加;将杜甫与同时代的人做纵横比较,发现内在的因革与继承;发现中国注杜诗内涵有深刻的感情;当代研究中采用新的研究手段。松原朗、张渭涛的《近代以来日本的杜甫研究——兼及<杜甫全诗译注>》将日本杜甫研究分为近代和当代两个时期,并在此基础上与日本唐代文学研究相结合,解释了近代日本杜甫研究的盛衰问题。冯雅、高长山的《日本的杜甫诗研究——以五山、江户时期为例》并没有通代梳理日本杜甫研究,而是以五山、江户为例呈现出日本杜甫研究的典型性。其他译介如李寅生译吉川幸次郎《读杜札记》等。

  这些研究述要不仅可以提供主要的研究资料,同时也可以在学术思路给人以启发。杜诗接受在文化地域差异的大背景下所体现的学术研究差异也是我们在学术研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这也许会避开文化视野上相对狭隘的偏见以达到求同存异的学术繁荣之况。同时,关于研究中的一些概念、范畴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明晰,以便具体个案研究的便利。

  综上,近二十年来国内对日本杜甫研究大致已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关于杜诗的接受情况有了一致的共识,在杜诗对日本的影响方面具有相对多样的研究视角。国内对日本的杜诗研究在学术研究领域已经较为系统,同时日本大众的杜诗接受还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以期达到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相辅相成、互补互利。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