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绥米唢呐的保护与传承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21974
彭瑞鸾 蒋明石 刘 册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文学院

一、绥米唢呐的历史发展及重要意义

米脂县、绥德县自古便是边塞紧要之地,是农耕、游牧文化的交汇之处。荒凉贫瘠,生计艰苦,陕北人与命运世代抗争,黄土地上需要一种响亮的声音,寄托情怀,震撼天地。在文化、习俗的催生下,绥米唢呐成了在陕北文化园地绽放的一朵奇葩。

  音乐界对于绥米唢呐的起源一直存在着争议,分别是波斯、阿拉伯起源说与西域(新疆)起源说。但第一种说法得到基本认可,约在公元420年至公元907年间,波斯人、阿拉伯人将唢呐带入中国。在明朝时期尤为盛行,先为宫廷音乐后为戚继光军乐。绥米唢呐属其中的“大吹”一支。在民国时期,民间唢呐艺术家李大牛和米脂一位铜匠吕五合作,将绥米唢呐由原本的“鸡腿唢呐”变为独具一格的地方乐器,一路发展到今天,独具特色。

  陕北的民俗习惯都与绥米唢呐有着重要的联系。陕北人不论嫁娶、婚丧还是生老病死都离不开唢呐。陕北建有众多庙宇道观,许多活动也都离不开唢呐,在开光、祭祀、迎神、祈雨时,唢呐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陕北本土的一些其他艺术形式,也都有着唢呐的参与,舞狮、跑驴、闹花灯、大秧歌、划旱船、转九曲等艺术形式与唢呐可谓是姊妹艺术,一起出现在年节庆典等各类演出活动,效果可谓是锦上添花。

  从某种意义上说,绥米唢呐的价值远远超越音乐的范畴。这是人民集体创作出的一部歌颂劳动生活的史诗,这是社会历史的反映,这是劳动人民生活的记录,多年的苦难、对自由的争取、对幸福的追求蕴含其中。在陕北这片土地上产生,又积淀于此,陕北人将此继承并珍藏在心中,为世界呈现出辉煌而灿烂的艺术文化成果。另一方面,在中国整个吹打乐中,绥米唢呐的传承历史与丰富内容独树一帜,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因此,挖掘并抢救绥米唢呐,使它能够继续流传于世,才有机会使我们的本土文化走向世界,对中国和世界音乐发展史产生推动作用。此外,对绥米唢呐的保护与发展,能够对陕北地区的精神文明产生巨大影响,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丰富,拥有更多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从而增强西北地区的文化品牌建设,促进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绥米唢呐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绥米唢呐作为国家非遗历史悠久,成果辉煌,是传播黄土地文化和民间音乐的重要工具,有着极强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民间文化渐至边缘化,活动空间被迫缩小。此外多名造诣深厚的唢呐手相继离世,多项个人绝技面临失传。目前,绥米唢呐发展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法律体系不够完善。

  绥米唢呐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受《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保护,但是对于绥米唢呐来说,当下并没有专门、具体的法律保护体系,在一个大的法律条文下,有许多细节问题得不到妥善的解决。例如:绥米唢呐的版权问题、绥米唢呐专业性维护问题以及绥米唢呐演奏后的酬劳收取的准则等,都是需要十分具体的法律条款来规定的。

  其次,在绥米唢呐的保护过程中,传承人利益也缺乏法律保障。传承和发展绥米唢呐文化是一个耗时耗力的事情,现代人很少能摒弃物质财富的追求而学习绥米唢呐,而且在现在社会的大环境下,非遗的传承人追求现代生活是很正当的权利,放弃更好的生活来保护、传承非遗,对他们来说不公平,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下也不现实。所以,对于绥米唢呐的传承人来说,也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来保护。

  2.传承发展受地域限制。

  绥米唢呐主要流行在陕北一带,关于其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约在北朝至唐代期间,唢呐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另一种说法是西域(新疆)起源说,因为龟兹县遗址与新疆“苏尔奈”发现与绥米唢呐形制尺寸基本一样的“鸡腿唢呐”。这两种说法各有千秋,和陕北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都有关系。

  陕北地区沟壑纵横、黄土飞扬,自然环境本身比较闭塞,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小。唢呐一响热闹之景立现,对于陕北人民来说孤独、寂寞之感顿无,因此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所以绥米唢呐才会在陕北地区流传至今。由于地理环境和文化上的差异,导致绥米唢呐在其它地区未能广泛流传,传播发展受到很强的地域限制。

  3.西洋乐器和流行乐带来的冲击。

  现如今西洋乐器在中国十分流行,这对于传统乐器是一个巨大的冲击,许多家长小孩第一时间都会选择学习一门西洋乐器。而古老的唢呐,竞争力是相对比较低下的。

  此外,相较于流行乐的广为普及,大众对于唢呐较为隔阂,尤其是年轻人,体会不到唢呐的震撼之美。此外,绥米唢呐无论在曲目数量上还是流行程度上也与现代乐相差甚远。绥米唢呐虽在陕北地区流传已久,有一些大家耳熟能详、极具艺术价值的老曲目,如《西风赞》等。但创新是艺术发展的源动力,谱写新曲目、跟上新时代迫在眉睫,现如今虽又有不少新创作的曲子如《沸腾的黄土地》《闹元宵》、《双凤莲》、《迎春令》、《哭思乡》等,但是与现代流行歌曲的数量相比较,绥米唢呐的曲目仍旧少的可怜。

  4.艺人整体文化水平偏低。

  陕北地区学习唢呐的大多数都是农村人,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再加上学习唢呐过程中,主要依赖传统的口耳相传方式,缺乏科学系统性。在绥米唢呐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艺人们也发现了这种传承方式的不足之处,现在绥米唢呐虽然有了专门的教学曲谱,例如《绥德文库·唢呐音乐卷》,高万飞《陕北大唢呐音乐》和《米脂唢呐》等专门收录陕北唢呐的曲谱,但是艺人文化水平偏低导致曲谱的数量和质量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其次,艺人文化水平偏低也带来了他们维权意识淡薄等问题。像汪世发老前辈84年吹奏录音《柳青娘》之后,不知道版权的重要性,当被问起是否需要版权,汪世发老前辈说不需要。导致现在许多网络平台都播放着他的曲子,却没办法申请维权。

  5.绥米唢呐本身规格不统一。

  绥米唢呐乐器本身规格不统一,音孔大小、距离不统一,吹奏技法也不成熟规范,同一首曲子有不同的吹奏方法,不同的曲子也需要用不同的唢呐,有些曲子用大唢呐能吹,而有些曲子只能用小唢呐吹奏。小唢呐相对大唢呐而言较容易,一般情况下两年就能出师,大唢呐就不然,一般需要四五年才能出师。但小唢呐与大唢呐互相贯通,学会小唢呐也就能了解一些大唢呐的基本乐理。由于绥米唢呐的特殊地位,有些艺人们曾尝试将绥米唢呐搬进讲堂让其更好地发扬光大,更好得到传承,但上课人数较少不说,且真正能将这门课程学好的优秀人才屈指可数,所以这种方法还未大范围流传就被扼杀在了摇篮里。所以说,绥米唢呐乐器本身规格不统一对于绥米唢呐的传承与发展也起着很大的阻碍作用。

  绥米唢呐是陕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现如今,绥米唢呐在艺人们的传承和保护下发展状况较之前有了一定的好转,但是总体来说少数艺人的保护在绥米唢呐的发展过程中只是杯水车薪,绥米唢呐在发展的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危机,所以我们更应该呼吁更多的人携手传承与保护绥米唢呐。

三、绥米唢呐发展路径探寻

1.健全法律体系,为唢呐文化发展护航。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6月实施,为文化遗产提供了法律保护。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对于“非遗”的相关法律保障体系建设力度弱,重视程度不够,相关法律缺陷使得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伤损、失传。绥米唢呐作为“非遗”种类之一,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首要问题是加强其法律保护与制度保护。

  政府要坚持“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遗保护方针,落实法律实施状况,防止对绥米唢呐的滥用,利用法律的强制性,促使绥米唢呐得到有效保护,推动发展进程,赢得全社会的赞同和弘扬。同时应当完善传承人制度,传承人是“非遗”传承发扬的主要载体,传承人的界定与筛选不应该只局限于喜欢学习的后代。

  传承人应学习法律知识,合法维护自身权益。绥米唢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汪世发老前辈《柳青娘》版权问题是对唢呐艺人们的提醒。在健全相关法规的基础上,唢呐艺人应树立版权意识,提高演奏水平。

  2.注入时代活力,创新绥米唢呐艺术。

  绥米唢呐与陕北地域文化早已融为一体,这造就了绥米唢呐的独特性,也造成了绥米唢呐的局限性。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绥米唢呐艺术的原生态环境受到冲击,为适应现代化发展,绥米唢呐应该“走出”陕北,“走出”传统,“走进”新世界。绥米唢呐作为一种艺术,演奏风格浑厚响亮、粗矿奔放,极具野趣。在西方文化影响和本土音乐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绥米唢呐应与当下音乐潮流同轨,创新唢呐演奏形态。歌手谭维维说:时间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她用当下的声音和曲调演唱了一曲震撼人心的《给你一点颜色》,这首歌是华阴老腔和流行摇滚的艺术结合作品,不仅将华阴老腔风采展现给广大群众,还为传统民间演奏艺术创新发展提供典范。绥米唢呐可以基于自身艺术价值,与当代艺术表演形式相结合,突破传统表演模式的桎梏,为赢得社会的广泛关注度创造条件。

  3.强调绥米唢呐发展的生态化、规范化。

  绥米唢呐传承人汪世发老前辈谈及他早年学唢呐时,其师傅都是身传,没有乐谱,到现在收徒传艺才用谱子。一些唢呐艺人缺乏唢呐演奏理论知识,传播手段较单一。绥米唢呐艺人中,不乏技艺高超的演奏者,但是他们几乎都文化程度不高。这些艺人需要学习专业的乐理知识,才能更高效、更准确地将自身技艺教授给接班人。其次,绥米唢呐乐器本身规格不统一,吹奏技法的不成熟加剧了专业化系统教学的艰难度,绥米唢呐需要局部调整,促进整体规划,才能凝练绥米唢呐艺术文化精髓,助力发展。最后,一些唢呐艺人为哗众取宠,不良表演现象频发,这些未经规范的演奏形式不仅违背了唢呐艺术的本质,还丑化了唢呐艺术。由此可见,无论是对于唢呐艺人的要求标准,还是唢呐演奏形式都急需规范化处理。

  绥米唢呐艺术不仅属于我们中华民族,更属于全世界。如今,在信息日新月异、快速更迭的大环境下,非遗保护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促进绥米唢呐艺术传承、弘扬非遗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使命。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