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埃舍尔作品中创意思维与艺术风格解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21969
熊瑛子

  广州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当今,社会经济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视觉语言的广泛应用促使图形设计成为当今设计领域中不可替代的一种表达方式,逐渐普及到平面、三维等设计的各个领域。创意思维是图形设计的灵魂,是运用图形语言与艺术媒介对思维、想法进行创造性描述的能力,引导人们从新的角度去发现事物不同的面貌与空间,思考和表达出不同的看法。创意思维能将转瞬即逝的灵感发展为成熟的构思,是创作者的感受能力、艺术天赋、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所培养出来的综合能力。荷兰艺术家Maritz Cornelius Escher(毛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作品中所展现的这种强大的创意能力至今也无人能及,他的作品魔幻、个性,风趣、多元,在神奇、荒诞的意境中包含着严谨的逻辑因素和精确的数学计算。他自成一格的艺术风格似乎很难被归入某个艺术流派,也许是因为其作品具有双重属性——既有绘画的深厚底蕴又兼具图形设计的独特创意。其作品中的创意思维和艺术表现手法,开拓了全新的视觉设计语言,启发和影响着当代视觉设计。

一、埃舍尔的生平与艺术风格

1898年Maritz Cornelius Escher (毛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出生于荷兰北部的雷奥瓦市,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稳定的家庭经济支持为埃舍尔能够专注于艺术创作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中学毕业之后,埃舍尔进入哈伦市建筑与工艺美术学校主修版画,在导师萨缪尔·杰苏伦·梅斯奎塔的悉心指导下,埃舍尔潜心钻研版画创作,他的作品技巧成熟并且呈现出一种冷静、睿智之美。埃舍尔非常热爱大自然和旅游,曾多次旅居于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瑞士等地。在此期间,他受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遗迹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影响,了解到各种不同民族文化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对神庙和清真寺中装饰纹样的临摹和研究,为他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和开拓多元化的艺术思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埃舍尔是有史以来第一位把科学和艺术完美结合在一起的画家,虽然感受不到他作品里的感性与激情,却能看到理性、严谨、科学的一面。科学与艺术这两个不同的领域,在埃舍尔的画面里完美地统一起来了。如果把埃舍尔归在版画家一类,但他只是借助版画的形式传达创意理念和科学知识,似乎版画只是其表达科学理解的直观工具,他的作品经常被拿去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如果把埃舍尔归为科学家一类,而他的科学知识和理念又是运用视觉艺术语言传达出来。虽然埃舍尔的部分作品在创作题材、表现手法和画面效果上有着超现实主义的影子。但他的画面里并没有超现实主义作品中那些晦涩难懂的意识流产物,其作品是理性思维的结晶,有着严谨的逻辑性。研究埃舍尔的作品可以看到他用神秘、荒诞的创意构思让读者产生疑问,又隐晦、巧妙地把答案藏于画面,引导读者寻找答案,最终悟出道理。虽然这种特立独行的艺术表现方式在二十世纪西方的艺术主流中不被容纳,但他的作品经得起时代的考验,值得艺术家和科学家们反复地推敲与揣摩。

二、埃舍尔作品中的创意思维与创意方法

1.联想与想象。

  一切的艺术创造行为都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联想是把看似没有关联的几个因素通过中间因素联系起来,有的是从外形上、有的是从意义上进行比较,从中找出一些内在的联系。运用联想思维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所表现出来的价值是高于组合结果的。像埃舍尔创作的《天与水》、《太阳与月亮》、《八个头像》就是运用联想思维把多个元素通过精心设计的场景巧妙地融合起来。联想和想象又是密不可分的。想象则是比联想更为复杂的一种思维,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经过加工,创造出新的形象。从埃舍尔的作品中可以体会到他那卓越的想象力。其著名的作品《天与水》充满着神秘的氛围和精心的设计,采用图与底的置换手法把天空、帆船、鱼儿、大海巧妙地联系起来,画面从上往下的形态渐变过程也是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过程——帆船自上而下逐渐变成了大海,鱼儿则由下往上逐渐变成了天空,有一种无限延伸的韵律感,让读者体会到大自然中潜在的交替与循环、变化与统一。两组形态的变化清晰明确、过渡自然,经得起推敲,这需要具备特别强的联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艺术创作的思维过程本就是通过联想收集素材,找到不同素材之间的联系,对素材进行解构,分析哪些是保留特征的基本元素,哪些是可以改变的可塑性元素。在保持原形的可辨识性基础上,发挥想象力进行改造、整合,创造出新的形象和内容。埃舍尔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将艺术创造力呈现最大程度的发挥。

  2.图底置换。

  图与底的置换是一种运用移动转换的观察方式将正形与负形互为背景的表现手法,中国“太极图”中的一黑一白也是运用了这种“阴阳互补”的形式 ,图与底的置换可以达到“一形多义”、“一举多得”的视觉效果。图与底的置换形式在埃舍尔的作品中最为常见,他常常利用这种形式表达画面中暗藏的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1926年,埃舍尔来到西班牙的阿尔罕布拉宫,深入考察西班牙古代摩尔人建筑遗址,被墙壁上那些互为背景的几何镶嵌图案深深地吸引,这些图案中每一个有节奏的分割图形都隐藏着无数的可能性。埃舍尔找来图案学与数学图形解析之类的书籍,开始尝试进行平面图形的变形与转化。他深入研究图形镶嵌和图底反转的规律,用科学的精准思维去作画,从数学的匀称、精确、规则、序列等特性中发现了难以言喻的美。这个阶段的作品几乎都是以规整的几何形为基础,将贝壳、蜥蜴、鱼、鸟等动物或植物互为背景,创作出《相遇》、《鱼和鳞》、《天使与恶魔》等一系列精彩而神秘的图底置换作品。埃舍尔几乎能在一切形象的背景或间隙中隐藏另一种形象,这巧妙地表述了科学研究中的一些精深理论,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所著的《基本粒子发现简史》就是选择了埃舍尔一张图底置换的作品《骑士》作为著作的封面。《骑士》所展现的是双体镶嵌图形,画面中两组形象相向而行,一黑一白、一正一反、相互吻合彼此之间不留任何空隙,两者分布于画面的两端,并在图底反转的基础之上完成了双向的渐变。埃舍尔创作的关键在于他对镶嵌图形的精准把握,能灵活的将互为图底的形象巧妙契合。

  3.渐变推移。

  渐变图形在图形设计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指将选择的形象元素按照美的形式法则逐渐地、有规律的变化,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以此来吸引人们的视觉,从而达到对画面内涵更深刻的理解。渐变的形式有大小、骨骼、位置、形状、色彩、方向渐变等等,也包括抽象形到具象形之间的转换,如埃舍尔的作品《蜥蜴》、《循环》、《圆极限IV》、《昼与夜》中,将渐变图形一步步流畅自如、循序渐进地用类似动态的视觉形象展现出来,体现出一种调和、秩序的美。《昼与夜》是一个富有哲理的在图底置换的基础上进行渐变推移的作品。画面中的几组形体在向左或者向右的推移中逐渐产生变化,一群向左飞翔的白鸟向右逐渐变成一群黑鸟。在鸟飞行的空隙中,从左往右完成了黑夜到白天的转变,从上往下完成了从天空到田地的渐变,上下、左右、黑白、虚实,一切都在流动中相互变化,一步步走进自己的对立面。日本著名平面设计师福田繁雄和佐藤晃一大量的设计作品中,就有对埃舍尔渐变图形的移植与借鉴。

  4.矛盾空间。

  矛盾空间是利用视点的转换和交替(视觉上的错位),在二维平面上塑造三维的立体形态,而画面中的三维形态或空间在透视或常理上是错误的存在。心理学上对视觉上的错位有个标准的称呼——视错觉。电影《盗梦空间》和《哈利波特》中就曾多次出现矛盾空间的镜头。有句话叫“眼见为实”,人们一般相信自己眼睛所看到的,矛盾空间挑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自由转换。埃舍尔的《观景楼》、《高与低》、《画廊》、《上升与下降》、《瀑布》、《静物与街道》等多幅作品通过矛盾空间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存在却又视觉逼真的画面,利用凹与凸、上与下、俯视与平视等透视的相对性,将几个不同的空间错位、并置、扭曲并安置在同一幅作品中,创造出一个个违背常理却奇幻、美妙的艺术世界。《高与低》这幅作品刻画得十分细腻、精美,但画面中吸引人的不是建筑的严谨、风景的美丽,而是那神秘、怪诞的空间结构。画面上下两个部分巧妙连接,上半空间为俯视图,下半空间为仰视图,而中间部分几乎是垂直向下的俯瞰,几个空间连接、转换得十分自然。作品《上升与下降》运用了彭罗斯阶梯创造出一个无限循环的空间,画面独特的透视结构,充分体现了埃舍尔驾驭空间的卓越能力。

  埃舍尔擅长运用图底置换、渐变推移、矛盾空间等方法进行艺术创作,他如同一名“视觉魔法师”,在二维的绘画平面上努力展现三维的立体空间,他的作品蕴含着对哲理的思考,对生命、大自然、文化、环境等事物的探索,将一个个充满幻想和哲理、奇幻浪漫而又逻辑严谨的视觉艺术世界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其作品既有绘画的细腻描绘又有图形设计的创意特点,这种双重的属性结合数学、物理等科学的分析方法融入艺术创作,更加促进了视觉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其贡献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埃舍尔作品中的理性思维和艺术表现,既有别于文艺复兴的“再现”传统,也有异于现代绘画的“表现”原则,深刻富有哲理的画面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远远超出了传统绘画的审美意义。埃舍尔作品中的创意智慧打破了人们原有的固定思维模式和设计方法,直接影响着现代广告设计、标志设计、服装布面图案设计等领域。走进埃舍尔的奇幻世界,欣赏、研究他的艺术作品,学习、借鉴其独树一帜的视觉语言和艺术特色,对我们理解艺术与科学、绘画与设计的关系,提升艺术设计的创意思维、画面构成和视觉表现,探索如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拓新的视觉设计领域,具有典型的示范性和积极的引领作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