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民办高校课程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河北传媒学院”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20202
刘 烨 陈 思

  河北传媒学院

  教育部自2001年颁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来,开始狠抓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2003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正式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启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到了2013年,MOOC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正式进入我国高等教育课程建设中,它是一种颠覆性的转变,是课程质量的提升。2019年,正式发布《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作为提升本科教育质量的抓手,提升课程建设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我国课程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此建设背景下,民办高校既然承担着相应的本科生培养任务,已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河北传媒学院,作为一个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竞争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民办高校,必须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民办高校课程建设现状及问题

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与途径就是课程建设,它直接决定着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而课程建设的研究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础,通过研究,既可推进管理观念的更新,又可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提高、学生的培养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1.部分民办高校对课程建设的建设内涵认识不到位。

高校课程建设从本质上来讲应为一种建设规划,但很多民办高校较多的是关注学校成功申报国家、省级优质课程数量以及这个数量在同级同类或同地区的学校所处的位次是怎样的,只将其作为宣传本校的资本,却极少关心课程的建设过程及效果,对已建成的优质课程并未发挥其示范及引领作用,缺乏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理念。

  目前,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及一流本科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建设的主要表现形式,在课程中起着导向和示范性作用,但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尤其存在“重申报而轻建设”的现象 :立项时按照评审要求将教学大纲、教案等材料上传至网上,检查验收时再根据要求添加内容,丰富教学资源,以求顺利通过。没有统一的、长远的规划,缺乏系统的、规范的管理。

  河北传媒学院现已立项建设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以及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虽然提高了全校整体的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但这些课程从立项建设以来,并未完全发挥其示范及引领作用,且部分课程在立项后未及时进行资源更新或教学研讨,缺乏长期的维护与管理。

2.民办高校课程建设团队不稳定。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决定了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新生力量,教师队伍相对年轻,且培养起来的优秀教师也易出现流失,许多教师将民办高校当做跳板。据统计,31-50岁年龄段的教师流失率可达到民办高校流失率的80%,这个年龄段的教师都属于学校的骨干力量,具备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及科研能力,这部分人的流失对于民办高校来说都是一个巨大损失。

  对于民办高校教师来说,因自身合法权益如养老、医疗等相关权益缺乏相关的制度保障,在民办高校任职期间存在打工心理,这样也遏制了老师们的进取心。民办高校师资队伍最直接的问题就是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是从公办高校退休返聘的教师或者在民办高校兼职的教师,且中青年教师结构比例较低,甚至不少中青年教师在学校培养或评聘职称后出现较多离职现象,对于学校课程建设体系构建的稳定性来说是有极大隐患的。

  如河北传媒学院,2018年第三届校级精品在线开放立项建设课程《纪录片创作》负责人因辞职直接导致课程负责人变更,这对此门课程的建设势必会造成影响的。如果学校长期处于流出的都是能力突出、学历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而流入的都是刚刚从事教育工作,缺乏教育和施展经验的教师的话,从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教学团队的不稳定,乃至影响课程建设。

3.专业课程体系缺乏合理性,架构不够严谨。

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通过课程教学实现的,高校必须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才能拥有更多的生存和挑战。很多民办高校在确立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缺乏系统性,各种课程的设置比较死板,整体的课程体系不够科学,甚至出现不同的课程名称但是课程内容不尽相同。这种情况使一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不明确,不利于整个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化。长此以往,专业没有特色,课程结构单一,学校难以吸引良好生源,缺乏竞争性。

  河北传媒学院自2000年建校以来,经过几轮的研讨与商议后制定完成的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部分二级学院在运行期间仍会多次对人培进行修改、补充,这就说明其对本学院人才培养缺乏前瞻性。

二、民办高校课程建设的意义

课程建设的目的是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实现教学培养目标,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理论框架和思维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民办高校要在就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有针对性的明确课程目标,根据自身的类型、层次构建不同种类的课程体系,着重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的适用型人才,才能适应市场需求。

  民办高校要从课程建设实践出发,深化课程建设的理论研究,可以合理规划学校的学科和专业建设,整合、优化教学资源,从而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并能保证学校的稳定生源,以实现学校长久、稳定的发展。课程建设的研究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础,通过研究,既可推进管理观念的更新,又可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提高、学生的培养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民办高校课程建设思路

民办高校开展课程建设,必须要加强内涵建设和质量建设,要明确办学目标,注重能力培养,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

1.加强内涵建设。

课程建设要遵循“分批分层次建设,逐类逐课程推进”的原则,坚持以点带面,全面提高,整体推进课程建设水平。根据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作用,结合专业发展,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有计划地进行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材及教学条件建设。

  以提升教学效果为目的创新教学方法。教育部于2019年正式发布《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强调产出导向,传统的“满堂灌”已无法适应当年的教育教学形式,对教师备课以及学生课下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例如,目前全国各大高校已基本实现多媒体教学,但是部分教师在实行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形式化问题严重,内容依然照本宣科,这种课程改革形式没有任何实际作用。

  重点打造一批优质的高水平课程,建立标杆,成为榜样。立项建设后,应组织相关的一流课程团队进行教学研讨、培训、课程资源建设改进等,以保证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资源能够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能够与时俱进。对于一所高校来说,几门或者几十门标杆课程在整体的课程总量当中所占比例是很少的,因此,必须构建课程建设整体规划的理念,整体推进,形成共识。

2.建设长期稳定的课程团队。

民办高校课程建设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长期稳定的课程团队,但是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稳定性差,结构不合理,科研能力低又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因此,如何建设长期稳定的课程团队,是民办高校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大力引进专业带头人和优秀教师。民办高校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制度、政策,改善办学条件以及教师待遇,大力引进专业带头人以及优秀教师,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展开教研活动,提升课程教学团队整体业务水平。目前,众多民办高校均存在骨干教师流失的情况,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必须要加大经费投入,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缩小与公办高校之间的差距,让教师“既来之,则安之”。

  (2)培养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想要课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培养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目前很多课程团队均存在课程负责人老龄化以及课程团队年龄、职称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不管是年龄结构还是职称结构,均应构建“两头小,中间大”的教学团队结构。中年教师作为中坚力量,加强此类教师的引进以及培养力度,充分发挥高职称、高年龄教师传帮带作用,有计划的对中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定期集体备课、研讨课程设计,有利于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3)民办高校课程体系研究。课程设置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河北传媒学院根据传媒艺术类人才的成长规律,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本着既注重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更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通过课上课下结合(打通一二课堂)、校内校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全方位系统构建“学、练、干、创”各个教育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勤学苦练打好基础,在真干实创中初步具备适应未来岗位要求的能力和素养,其课程体系由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拓展课程构成。

  在课程设置上主动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准确定位企业需要,将行业企业用人标准、技术标准引入人才培养过程。

四、结束语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民办高校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则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体现。优化教育教学体系,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为目标,推动民办高校内涵建设是民办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