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路径的探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17976
何文华

  淮阴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引导青年“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这既是对广大青年提出期望和要求,更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指明方向。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关键,也是关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在日常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通过比较发现艺术类学生在校园中是一支相对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有着灵动的思维,张扬的外表、独特的见解,在个体特质、自我发展、校园文化等方面都表现出其独特的一面。加强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即通过多种教育方式,引导其克服狭隘的、片面的利己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追求在奉献服务中实现个体自我价值。总体来看,高校艺术类学生理想信念状况主流是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但也因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存在一些问题。正确把握艺术类大学生特征,加强艺术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仅具有教育现实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艺术类大学生理想信念主要特征表现

1.重个性化。

高校艺术类学生群体在情感和想象力方面较为丰富,他们长期沉浸于艺术创作的氛围中,个性比较鲜明,形象思维活跃,个人主义倾向明显,希望与众不同,喜欢特立独行,有较强创新意识,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但又容易固执己见,片面追求所谓绝对自由,不愿接受约束管理,自我意识强烈,社会责任感相对淡漠。有些艺术生家庭经济状况相对较好,也往往导致他们形成“佛系”心态,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人生追求动力不足,竞争意识与危机意识不强,容易造成理想信念迷茫,不利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开展。

2.弱价值感。

大多数艺术类学生接触专业的时间较长,为考入理想的高校继续深造在专业方面付出了诸多努力。经过多年的艺术技能培训,往往倾向于对专业技能水平的追求,而对于时事热点和社会新闻关心关注的较少,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理论素养有所欠缺,价值体系建立不够完善,人文精神不足,这也使得他们在政治理想方面相对薄弱,对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理论缺乏兴趣与深层次思考,对个体理想信念教育的关注度还不够。

3.泛目标化。

艺术类学生往往容易将个人成长目标简单定义为对某种艺术技能的掌握与提升,而忽视对理想信念、理论知识、传统文化的学习,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知识结构不牢等问题。再加上艺术专业学习培训的特殊性,也使得部分学生集体意识、规范意识和纪律意识等较为松散。此外,艺术类学生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渴望加入党组织的意愿,以及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意愿比例较其它专业类大学生相对不高,他们毕业后大多更愿意从事自由职业和艺术设计等相关工作。这些特点对学生的理想信念、个人信仰和价值观等可能产生重要影响。

二、原因分析

1.多元价值观影响。

艺术类学生好奇心重,喜欢探索新事物,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敏锐。随着世界经济文化发展深度整合,由于受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在多元价值冲击下,网络平台的信息良莠不齐,有些是负向的或反面的不良信息,个体不够成熟和完善的价值体系就很容易受到影响和侵蚀,许多艺术类大学生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范式出现偏差,造成个体思想上的错误判断,表现在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分离,不能正确摆正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造成理想和信仰的缺失,导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

2.艺术专业特性影响。

艺术专业所表现的学科特点和技能,结合学生个体实际,往往认为就是在表现方式上有独特个性,在作品设计上要与众不同,认为艺术表现就是要以天性自由、引人关注为主,这样或那样的限制只会影响创作灵感、抑制思维发展。因此,设计理念和作品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艺术类学生个人主义倾向的发展。由于长期专业能力的要求,使得有些学生往往会刻意忽略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认为是无关紧要或是可有可无的。长此以往,容易影响其是非判断能力,进而容易在个人与集体、个性发展与学校制度、自我表现与社会规范等方面产生对立思想。这些现象导致他们政治信仰淡漠,思想行为往往过于浮燥,看问题一叶障目。

3.教育教学模式影响。

在专业应试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艺术类学生,除了一部分是从小兴趣爱好发展外,还有一些因高中基础学习能力较弱而临时转为艺术特长专业学习,中学阶段主要来自于任课教师、家长和专业训练的多重监管压力,学习往往以被动为主,自身主动意识和自主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发展。同时,高中学校所开展的理想信念教育模式与青年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契合,导致部分学生理想与行为脱节,理想信念更是空中楼阁。在进入高校后,由于失去以往监管,长期被动学习惯性很难迅速转变,再加之自我约束力不足、学习目标任务单一化,使得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也是问题频频发生,体现在理想信念淡薄、学习目标不明、自我约束不强、执行力不足等,而导致学业偏差,不能正常毕业等。

三、艺术类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路径

1.提升认知水平,重视新生入学教育。

事物发展的根本在内部,内因是事物的主要矛盾,因此要注重发挥个体的内在趋动力。艺术类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需要充分重视新生入学教育。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可以实现中学与大学教育之间的过渡与衔接,为将来艺术人生良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入学教育既是艺术类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开启他们未来艺术人生的开端,也是树立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的关键,要注意选取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即不能简单说教、照本宣科,也不能故弄玄虚、泛泛空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新生入学教育,要通过政治信仰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专业发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教育等,着力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接下来的学习生活,更好地适应大学校园环境,科学掌握学习规律,明确自身的责任使命。提高学生认知水平,自觉接受科学理论、先进思想和道德规范的影响,是加强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重要途径,也是奠定理想信念培育的基础。

2.发挥资源优势,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要充分发挥德育功能,进一步挖掘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形成各类专业课程协同育人格局。一是秉承“课程承载思政”和“思政寓于课程”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专业理论与育人实践的融合点,将课程思政内容主动贯穿于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进程、教案设计、实践锻炼等各个环节,为艺术类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提供理论支撑。二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明确课程思政的内容和要求,根据艺术类专业课程特色,将育人要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合理嵌入,在专业教学中积极挖掘艺术元素,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更自然、更生动、更立体,引导学生学习本领、锤炼心志、涵养品行,提升素质,实现育人效果的最大化。三是弘扬地方资源优势,如以“红色文化”为育人特色,用红色打好大学生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坚定理想信念,将红色文化融入到艺术专业课程中,在课程作业中嵌入红色文化、理想信念等内容,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明理、悟道、立德。

3.注重艺专结合,推进校园艺术文化。

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校园文化活动是艺术实践的载体,要鼓励艺术类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成为学习传承文化的践行者和开拓者,在活动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是开展与艺术类学生专业相关的主题活动,引导鼓励学生激发创作灵感,结合专业特长大胆创意,丰富第二课堂,促进学风建设,锻炼学生的个人能力,提高校园文化层次。二是依托“创新创业”各类平台载体,组织学生参加“创青春”“互联网+”等各级各类美展、设计展等学生竞赛,让学生通过竞赛感受专业魅力,通过竞赛平台渗透集体荣誉感、凝聚力的教育,使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在活动中不断增强。三是组织榜样选树评选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将在工作岗位中品德高尚、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优秀教师和品学兼优、能力突出、志愿奉献的优秀学生列为榜样,鼓励更多师生崇善向美,引导形成尊重模范、学习模范和争当模范的和谐校园氛围。

4.集聚多方合力,构建育人长效机制。

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现今的大学生成长于和平年代,生活在安逸环境,对革命先辈英勇无畏的奉献精神、奋斗精神无法做到感同身受和情感共鸣。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构建起理想信念育人长效机制,深化育人过程,提升培育实效。一是拓展育人实践基地。只有受教育者内心认同,才能做到自觉践行。育人实践基地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对加强理想信念,坚定政治信仰,提升思想觉悟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通过校内校史馆、纪念场馆和校外革命遗址、博物馆、名人故居等作为育人实践基地,通过组织艺术类大学生开展参观学习讨论等方式,增强他们的认同感,激发传承精神力量。二是鼓励亲身参与体验。如支持艺术类学生参加红色旅游、实地调研走访、参加“三下乡”志愿服务等,通过主动参与实践考验和真切感受,引导艺术类大学生用行动诠释自己的理想信念,增强对自身使命感的认识,锻炼其精神意志,以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三是健全育人联动机制。育人长效机制需规范化和制度化,除了以高校为主体,还需要发挥地方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实现高校、政府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和有机联系,积极营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四、总结

理想信念培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促进学生个体成长进步的需要,更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作为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者,应始终坚持将“理想信念”作为“灵魂”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加以落实,要根据艺术类学生身心发展实际,保持包容、开放、创新和务实的态度,结合学校教育和专业特色,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出发,尊重教育教学规律,探索适合艺术类大学生特点的理想信念培育方式方法,有效引导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以崇高的理想目标引领人生,坚定信念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