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点理解
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学的重视。其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越来越得到认可。为此,本文从三个方面重点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点。从这里,我们有理由认为“没有健康的心理就没有未来”。如果一个人心理是不健康的,缺少好的美德,那么即使拥有在高智慧,也很难实现自己的价值。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增长点。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严重,心理问题开始逐渐突出。实践证明,这些问题不是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律和纪律教育、道德教育就可以解决的。只有通过核实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缓解当前人们所面临的的心理压力。心理健康教育旨在瞄准不同年龄的心理,进而去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性、心理耐受性和心理调整能源,最终让人们具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进而能够心情愉悦、态度良好去学习和生活。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是道德教育和智力的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与智力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但没有完全相关的关系,而心理健康与智力发展有一定的关联,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和心理教育的最佳组合。
二、心理健康及其测量标准
健康的概念是经过了长期的发展。最初,人们用卫生来表示健康,强调没有缺陷和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深化了他们的理解,学者认为健康是生理和心理统一的体系,心理健康是健康概念的一个组成部分。在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健康会议上,心理健康被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力和情感相容的最佳状态。”这种定义强调,如果一个人对比其他人符合同一年龄的心理发展水平,那么这个人的心理状态是健康的。后来,国内外学者对心理健康有很多讨论。由于每个学者研究的出发点和重点是不同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个词,没有公认的心理健康定义。在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时,请注意两点:首先,一个人是健康的,并且拥有健康的心理,偶尔的心理问题不代表该人出现问题。健康更加侧重于一个人的整体状态,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健康的心理侧重于一个人对某事的情况。偶尔有些不健康的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学是不健康的,心理健康是一个长期的现象,短期的心理问题不能够说明该人体是有问题的。其次,心理健康状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呈现出动态变化的情况。这意味着一个人的心理可能会从不健康转变为健康,或者它可能会从健康中变得不健康。此外,心理健康是从健康到不健康的转换状态。在许多情况下,异常心理和正常心理之间没有明确的边界。因此,心理健康状况是会因为外界因素发生一定的转换。大学老师如何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并没有标准的答案,由于心理健康缺乏生理健康等指标,因此心理健康的标准界定仍存在巨大差异。对比现有的中西学者进行了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发现中国学者倾向于生存标准,而西方学者则重视发展标准,并倡导开发标准。所谓的生存标准是基于个体生活的存在。目标是最有利于保护和延长生物生命的目标,因此强调无条件适应环境,具有文化主流的顺从;发展标准关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希望拥有最有价值的创造生活,强调主动调整和翻新环境,并成为一个有尊严的崇高个体。当我们确定心理健康标准时,这两个标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特别是,发展标准的引入对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具有现实意义。一方面,从学生的身心特征,发展问题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当前的大学生基本上能够适应大学生活,但是心理的创新意识不够强烈。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标准能够正确指导学生的心理咨询和教育实践,并满足当前世界的新趋势。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正常。
智力是学生进行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状况。正常智力能够帮助人们了解世界,了解环境,了解自我持有的客观态度,并正确看一切,并不会完全的以“自我中心”;当他们与他人互动时,敏锐观察他人的内部活动。不会误解他人的言行和行为;能够仔细完成研究。2.情绪稳定。
情绪在心理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心理健康能够保持积极的情绪,对冲突和挫折有必要的耐力,遭受生活的挫折,并且对糟糕的情绪有一个能够合适的控制力,不会因为外部因素造成情绪失控。特别是对于大学生而言,情绪相对波动较大,良好的心理能够及时对情绪进行改善及控制。3.阳光的形象。
健康心理的人一般都具有积极的自我形象。它可以逼真地评估他们的优势和缺点。他们不会过分的打扮自己。面对其他人的评价和讨论健康心理的人往往会保持正常的穿着打扮,最终保持阳光的形象。4.良好的人际关系。
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是精神上健康的条件,而且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精神健康的人士往往乐于与人沟通,更容易与人合作,拥有正确的交流态度和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而且没有独立自私性格,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5.具有强大的自制力量。
自制是一个人良好的心理表现之一。心理健康人的学习工作明确,意识较好,可以主动克服困难,坚持不懈,面对各种情况具有良好的自制能力,良好的自制能力又能够促使人们形成健康的心理。6.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让人们保持人格的诚信,培养和改善合理的个性。完全健康的人格的主要象征包括完整性人格、创造性人格。良好的人格能够促使大学生心理能够全面和谐发展。7.适应各种复杂环境。
与周围现实无法有效处理的关系是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心理健康不会抱怨现实环境,虽然环境是较为复杂的,但它可以被适应或者更改变。良好的心理对周围状态具有更准确的认知,并快速调整其行为。年轻人很强大,那么国家很强大;少年弱,那么这个国家弱,只有良好的心理才能够让青少年更好的发展。我们的大学生应该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未来在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三、培养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1.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运作机制。
2020年7月,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小组提到,在学校的日常工作中提到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当做重要的教育内容,每个学校组成了一支心理健康教育团队,由思政老师组成,设置心理咨询室,设置心理辅导教师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心理健康运作机制。2.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深入课堂。
学校在课堂上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主题课,并被排入课程。班主任采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认真准备课程,可以用讲座、案例等形式进行。流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可以自由地分享,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喜欢心理健康课程。3.提升教师心理健康知识。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先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因为教师的话语直接会感染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位置。在教师的准备中,我们要求教师深入探索教科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并不断为学生进行教育。经过老师个人心理健康知识的不断提升,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最终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4.设置心理咨询室及时帮助学生。
学校看毕业以后会进入到社会之中,大学期间培养良好的心理可以让学生强烈的责任感,我国高校都设置了心理咨询室,引入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通过严谨的工作风格,科学规范工作方法和严格的建议,获胜学生的信任,大学生在高校期间往往会因为恋爱、朋友、学业等出现心理问题,在出现问题的初期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教育,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际关系,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最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很多大学生称赞心理咨询室是“心灵驿站”。5.提倡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学生心理。
成家庭和学校是大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越来越多地表明,除了知识学习,家庭在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有更多的影响,父母有望子成龙等高预期的价值观,对学生过度关注,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通过对大学生家长进行调研能够得到以下共识:首先,家长应当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具体专业内容,兴趣爱好,据学生们给出适当的期望;其次,尊重他们的选择,互相沟通,建立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再次,和学生一起订立短期目标,鼓励学生实现一个小的学习或者考证目标,并给与及时的奖励措施;最后,家长应该和学校沟通,彼此之间掌握好学生的心理状况。6.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实验研究表明,学生的大多数心理问题都是由学生认知水平较低,判断观念弱化和法律概念不强等因素引起。学校教育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是有些问题还需要家长来解决,有些需要整个社会来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如良好的正能量社会氛围对学生会产生积极影响,这样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维度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多种举措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最终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心理健康的教育离不开相关知识的讲解,案例的分析。因此我国教育部门应当研究具有教育意义的心理课程,通过不断的心理讲座和心理教育形成健康教育体系,但是大部分学校还是忽视对学生心理的关注,导致个别学生心理出现问题后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形成一系列不良的案例。因此,我们整个社会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解决早期的心理问题,避免出现恶化的情况。21世纪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必须要求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教育工作必须要重视的工程,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设立心理健康课题,鼓励老师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结论
大学生应该保持心理健康,良好的心理是未来工作的基本保证。只有健康的心理质量和健康生理品质合并,才能够让大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才能够积极的面对各种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因此,高校、社会和家庭三个维度都应当关注好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