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祁各庄镇田各庄学校
毋庸置疑的是,小学语文教学是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较好渠道,不断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还可借机拓宽学生视野,为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品质做好准备。为此,还需小学语文教师结合当前教学实情和育人要求制定严密且周全的渗透计划,做到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潜移默化、渗透的独具匠心,切实达到既定的渗透目标。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意义
小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再加上正处于个性养成、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视为必然结果,每位公民都要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作为中国公民的基本职责。有关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意义,可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点:1.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较好方式。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品质,包括硬说读写能力、修养、学识、情趣等等,小学无疑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较好时期,如若有传统文化的渗透与支持,便可保障学生语文素养得到较好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水平将有大幅度提升。具体表现为,传统文化渗透视域下,小学生可以更好的体会文化魅力、感知文化精髓,从而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成为学生学习与成长之路上的重要引导,如此一来,教师在核心素养培养工作上的压力便可大大减轻。2.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其生生不息。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与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中,意味着学生将受到传统文化较大程度的熏陶,利于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把握,自可感受文化底蕴并汲取其中思想精髓和人生智慧,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增强,便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传统和发扬,只有这样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传统文化才可生生不息。3.增强民族凝聚力,为民族复兴蓄力。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助于学生爱国意识的培养,因为语文教材中不乏一些凸显爱国主题的文章,这些都可成为滋养学生心田并让爱国“萌芽”的根本,如此一来,便可让学生更具责任心和民族精神,方可学习和效仿先辈树立远大理想,为民族的发展而奋斗、为祖国的明天而奋斗,即可为民族复兴蓄力。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在教育改革举措不断落实、先进教学理念不断涌现的近些年,我国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各科课堂也正在积极转变,值得欣慰与欣喜。但是站在传统文化教育视角而言,我国当前教育现状也同样令人担忧。具体说来,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受到了外来文化不小的威胁,这使得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受到前所未有打击,不乏一些缺乏辨认能力的小学生,推崇外来文化而忽略传统文化,如若不及时干预,后果不堪设想。好在当前社会中涌现一股学习传统文化风潮,在孔子热、汉语热的风潮下,各所学校也开始积极学习与渗透传统文化,不少小学中已经添置了国学课、书法兴趣课等等课程,为小学生认知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渗透提供了更多机遇。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大部分学校对于传统文化教育持支持态度、鼓励态度,但是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如小学语文教学单一,限制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全面且深入渗透,又或是教师对传统文化认知不足,继而阻碍了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优异成果,还有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缺乏认知和学习兴趣等问题,都需要及早关注、及早干预和解决,方可对学生的个人学习与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发展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还需排除万难重点抓取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工作,相信付出终将有回报!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巧妙渗透策略
面对新时期的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新目标和新要求,还需小学语文教师从实际出发制定严密且周全的渗透计划,更要讲究方式、方法,从而突出传统文化渗透的巧妙性,方可达成既定渗透目标。以下将结合当前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现状提出渗透策略,以供参考。1.创设文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文化是历经漫长岁月而积淀下来的“财富”,有较为沉重和深厚的历史感及深奥性,除了要采用文字形式让学生认知与了解,还要让学生从思想和体会方面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把握,方可凸显传统文化魅力,利于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教学融为一体。在认知与了解传统文化过程中,小学生无疑面临着较大的难度,只因他们年龄较小,不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同时,他们对于抽象的传统文化缺失探索热情和学习兴趣,基于此,还需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创设文化情境,让学生可以更全面、更顺利了解传统文化,并借助情境的气氛渲染、烘托对传统文化产生想要亲近的欲望,也借此机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障学生可以不由自主的探索传统文化。
建议语文教师采用多媒体创设文化情境、烘托文化气氛与体现文化主题,可以采用图片、音频等形式,增强学生感受和体会,才可被课文中人物的事迹、举动所感动,从而萌生爱国之情、家国之爱,有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情怀理解的更透彻。当前,期间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才可将传统文化渗透的更悄无声息、淋漓尽致。
2.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通过解说达到渗透目的。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可脱离教材内容,这是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原则和要求,如此一来,传统文化才可称得上有意义、有价值。为此,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立足教材,深挖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在解说中达到渗透目的,不失为一个较好思路与策略。(1)挖掘文字中的传统文化。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学生只有掌握更多文字,才可为今后学习更具挑战性文章奠定基础。要知道,中国汉字的产生与传统文化存在千丝万缕联系,所以,通过识字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有较大可行性。如在讲解“家”这个字的时候,教师可向学生阐述这个字的由来,最早的字形其实并非现在这样,而是在漫长的岁月中演变而来,其中的“豕”就是猪,猪在古代是富裕的象征,在古人看来,除了光有栖身之所还不够,需要有猪才可以,也表示人丁兴旺,这便是“家”字的由来。与此类似的还有“学”、“默”等字,都可与古代造词含义联系起来,让学生可以感受文字背后的传统文化之美,从而对传统文化有初步了解和认识。
(2)挖掘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古诗词是传统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产”,不少古诗词中都蕴含着鲜明的传统文化,可成为传统文化渗透的较好途径。教师可以从古诗词的文化、政治背景讲起,对古诗词意境进行描述,让学生可以在理解古诗词基础上受到传统文化熏陶,如在《悯农》中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又或是在《春望》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等等,通过古诗词体现传统文化并让学生感受文化底蕴,从而升华情感、增强体会和感受。
3.注重问题引导式的课堂诵读,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
学生学习课文必然是从诵读开始,想要确保传统文化在诵读中体现并让学生加深印象、加强了解,还可事先设计若干个问题,借此机会让传统文化渗透,确保学诵读更具有效性、针对性。例如在《精卫填海》一课中,教师要在学生诵读前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在诵读中分析和常识解答,包括“用简短的话概括文章内容”、“精卫鸟身上有什么是值得学习的?”、“有谁知道这篇文章出处是哪里?”等问题,学生可以自主思考与回答,也可在与其他学生的讨论和互助下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性诵读中加深对文章的认知和了解,鼓励和提倡学生在不懂文章内容的时候,多对文章读几遍,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吃透传统文化。
当然,诵读过后,教师还要赋予学生表达机会,在多项不同观点下,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更全面,教师要在尾声做总结,方可达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
4.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提升渗透有效性。
传统文化不可只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下渗透,这样无疑会限制住传统文化全面且深入渗透的更多可能,为此,还需在静态传统文化渗透基础上,添加动态传统文化渗透,以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确保传统文化渗透有效性大幅度提升。鉴于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等特点,可基于传统节日开展动手活动,如端午节开展包粽子活动,在学生动手过程中,向他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从而号召学生学习与传承屈原身上的爱国爱民、忠贞不屈的个人品质和浩然正气且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又或是在七夕节开展穿针引线的趣味活动,让学生对七夕节有更多了解,从而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诸如此类的活动还有很多,需要教师结合节日特点而制定针对性活动,可让学生实现边做边学。
此外,还可开展主题性活动,包括“古诗词大会”活动、“中华古典诵读比赛”活动、“经典故事表演”活动等等,突出传统文化的氛围与魅力,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同样有利于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可谓一举两得。
四、结束语
综上我们可以得知,小学语文教学是传统文化渗透的较好渠道,语文教师要利用好这一渠道达成传统文化教育目的。当然,期间要更多的关注传统文化渗透的巧妙性,不可过于直接和盲目,避免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抵触情绪、排斥心理,相信在小学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必将有丰厚收获!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