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对策探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16550
杨晓娟

  宁夏中卫中学

  高中时期的学生心智发育尚不完全成熟,而且正处于青春期阶段,身心发展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从目前的高中教学现状来看,越来越多的高中生目前存在很多的心理问题,这与社会因素、学生个人原因都有极大关系。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高中生目前已经普遍拥有个人手机,各种社交软件以及应用程序中充斥着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而高中生又由于心理不成熟的原因,对所接触到的信息缺乏准确的判断,导致很多不良信息对学生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不仅导致学生学习荒废,甚至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与此同时,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高中生更易于养成错误的行为习惯,把学习当成任务来完成,难以感受语文知识的深层含义,限制教学发展。为了全面提升课堂效率,培养人文精神,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将人文精神的内涵渗透其中,结合高中生现阶段的身心发展需求全面探索,不仅要注重创新教学形式,更应该依据素质教育的最新理念营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应该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完善打好基础。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提出几点策略,以期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想要全面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应该先对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展开深度分析。首先,在教学理念方面,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完善,以往的教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地位并不明显,教师总是沿用着自己以往的应试教育理念将语文的文学常识、实词积累和阅读技巧等知识进行生硬地灌输和讲解,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无法感受到自己重要价值,更难以感受到学科当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甚至会产生对学科的抵触情绪和厌烦心理;其次,教师的教学策略缺乏创新,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背景之下更对教学途径有多要求,单一的方法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其思想局限于课堂之上,难以领会深层次的学科含义,对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是一种阻碍。同时,教师的教学目标设定的千篇一律,高中生受到自身的生活环境、思维发展和知识储备等情况的影响,在进行同一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产生不同的能力差异,为了全面提升教学效率,促进人文精神的渗透,教师更应该以人为本制定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不同个体的学习目标,确保大家在适宜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逐步完成知识探索,切忌制定过高或者过低的任务影响他们的正常发展。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以人为本的教学策略,强调教学的开展应该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等作为方向引导,通过学习来完成对其身心素养的全面培养,增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频率,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下逐渐渗透人文精神,明确他们的主体地位,使其感受到自身在学习和生活当中的重要价值,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配合各项教学任务的完成,使其人格得到自由化发展。高中生具备完善的人文精神,能够对其身心的健康成长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引,不同的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也会有所差距,只有教师注重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课堂上的运用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教学的实质含义,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社会人才。同时高中语文内容复杂丰富,更是深化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将二者紧密结合更会为其带来更加完善的课堂体验,对学生的情感和态度都具备针对性的指导。并且,人文精神自古以来便是人们追求的思想发展目标,将其合理渗透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能够全面深化学生的学科素养,全面培养业务能力,为其三观的塑造和道德品行的完善打好基础。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对策

1.转变教学理念,重视人文精神贯彻。

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管理者,受到以往教学经验的影响,将相关的知识理论进行灌输和讲解,学生在缺乏主动地位的课堂上难以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更限制了人文精神的渗透。高中时期的学生在精神和学业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教师应该先以身作则,对人文精神的贯彻保持高度重视,才能深度转变教学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明确教学思想,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不再对语文知识产生厌烦和抵触的情绪,而是积极配合教师开展各项学习活动,促进人文精神的渗透,使其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找到正确的情感发展方向,成为高素质、有水平的未来发展人才。同时,人文精神的贯彻不能仅注重课上,课前课后也应该一并重视,设定合理的课前预习环节和课后复习环节能够实现有效的教学闭环,更为高中生的语文学习创新模式,使其在课前就能对课上的教学内容有所掌握,及时标注难以理解的地方,在正式学习时更加具备针对性,在课后也能自行展开知识复习和巩固,逐渐深化人文精神。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赤壁赋》的学习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带领学生通过阅读苏轼的经典文章感受其中景色描写的手法巧妙,从而掌握文章的重点实词和创作背景,更深层次地理解苏轼的人生感悟,使其具备面对人生的积极态度,树立正确的人文思想。为了帮助高中生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教师可以设定课前预习环节,转变教学理念,提升他们的主体地位,结合文章的重点内容引导其主动搜集资料,完成预习任务,为课堂的顺利学习打好基础。同时完善课后复习环节,布置拓展性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搜索相关素材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激发高中生的主动探究欲望,从而感受到语文的学科之美,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2.创新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高中时期的学生相比于其他阶段已经具备独立思考的意识,对学习和生活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在年龄和学习压力等情况影响下,还是会表现的学习动力不足,在课堂上出现走神等情况,抗拒学习新知识,对语文内容产生畏难情绪,这样的学习情况十分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为了渗透人文精神,教师应该摒弃以往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案,结合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全面创新课堂模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在轻松的氛围下完成知识探讨,深化人文素养。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此时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以此作为教学突破口,借助先进的媒体技术转变教学形式,激发他们的探究积极性,将课本上静态的文字转变为具象的画面,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语文内容,感受到其中的知识趣味性和价值。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创新的途径,网络上的资源丰富多彩,通过搜集与教学文本有关的作品能够加强人文品质的掌握,为学习提供多种策略,进一步完善此时高中生的身心素养,拓展视野范围。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荷塘月色》的学习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带领学生探讨文章当中富有韵味的语言和精巧的语言运用方式,通过作者笔下生动的描写,展开想像,勾画一幅美好的荷塘月色图,更从中感受作者对社会黑暗的不满,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文章当中涉及到大量的景色描写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深层含义,感受到情景交融等写作手法的巧妙,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媒体技术为学生营建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视频、音频等播放,展示出美好的月夜荷塘美景,将学生的思维不仅停留在表面的美景欣赏之上,更能抓准蕴含的人生哲理,进一步深化人文素养。并且信息技术的功能多种多样,教师还可以搜索有关“荷塘”“月色”等景色描写的文章和诗句,帮助学生对比学习,体会其中的不同情感。如杨万里笔下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如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等,只有进行对比之后才能更加深化学生的知识记忆,拓展语文知识视野,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和掌握。

3.开展小组合作,促进人文精神发展。

在进行高中语文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性也是影响他们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每个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和以往的受教育环境各不相同,以此形成的文学素养也会有所差距,这就会使得学生在面对同一知识的学习时,理解深度和方向有所区别。在此教学背景下,如果教师还没有意识到个性化教学的意义,采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案和目标约束学生的身心发展,将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学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能力较差的学生还没有打好基础边要完成更高难度的学习任务;能力较强的学生也要将注意力继续放在浅显的知识探究上,难以深化学科视野,拓展人文精神。因此渗透人文精神还需要教师意识到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将学生按照近期的学习成绩和课堂表现情况等等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为其设定科学化的教学目标,积极开展小组合作,营建良好的合作氛围,减少由于学习能力差异性造成的负面影响,促进学生的人文精神全面发展。在小组合作的环境下,学生能够完成适宜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他人的优秀经验,弥补自身思维漏洞,提升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培养自身的合作意识,全面满足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

  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寡人之于国也》的学习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带领学生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首先应该设定不同的学习任务,将后进生的教学重点放在掌握课上实词虚词用法、学习文章表述手法之上,完成好词好句的整理和背诵;优等生的学习中心应该在基础上深化文章主旨,进一步完成知识拓展和延伸,使其不再将眼光停留在文本的学习之上,更从语文知识当中感受到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哲理,全面深化人文素养。

四、结束语

高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具有多种实践途径,良好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课堂上不断探索,积极寻求更多先进的教学思想,创新教学策略,完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高中语文教学事业的稳步提升。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