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市华罗庚实验学校西宁分校
“提问”作为教师在课堂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上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诸多教学目标的实现,都依托“提问”这一手段来达成。提问行为的普遍性和当前课堂提问质量偏低的现实状况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他的语言引导着课堂的整个走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落实于提问这一实际、具体、关键的教学行为之上。
一、“有效提问”概念界定
“提问”的本意是指传讯审问。明代张居正的《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中指出:“〔提学官〕不许接受民词,侵官喜事,其生员犯罪,或事须对理者,听该管衙门提问,不许护短曲庇。”《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提问”的解释是“提出问题”。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包含两种内涵:(1)提出的问题,问题是核心;(2)问题的提出,即提问者将问题清晰、明了、准确地阐述出来。
“课堂提问”则是对“提问”范围的缩小,主要表现为师生双方,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中,为达成一定教学目标,而进行的语言、情感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
“有效”一词出自《汉书·元帝纪》:“娄敕公卿,日望有效”,指能够实现预期的目的,有效果。
唐玉法认为有效提问是教师依据课程的教学理念和课程教学目标,在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和重点提出问题,激励和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提出看法或得出结论,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促其获得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与途径。
卢正芝认为教师有效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生成适切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行质疑和对话,全面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并对提问及时反思和实践的过程。
姚兴东认为有效提问指的是依据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及目标,小学语文教师精心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营造较好的语文教学氛围,从而提出一些具有较强启发性、针对性及计划性的语文问题,有效培育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综合以上关于“有效提问”的各种解释可知,虽然大家的观点各有侧重,但都指向了问题的设计、问题的运用以及问题的效果这三个层面。对于问题的设计,大家都比较接受的看法是“有效提问”是依据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进行,设计表述清晰、恰当,有探究性、启发性的问题。而对问题的运用,大家则普遍认为问题之间应有连贯性、层层递进。而对于问题的效果,大家都把重点落到了学生身上,认为有效提问应该是能使学生的思维有所增长的提问。
本文的“有效提问”是指教师依据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为了达成某种教学目的而精心设计的,表述清晰、准确,耗时最小而收效最大的问题。
二、促进有效提问达成的策略
(一)从思想高度上更新教学理念
1.提高教师个人素质。教师,是以教育为生的职业。作为教师,除了要完善自己作为教育者的基本的素质外,还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革新自己陈旧的教育思想,以把最先进的教育资源带给自己的学生,真正的做一名学习型、成长型教师。教师个人素质的提升、教学技能的增强,有助于教师借助提问这个武器,打造更高效的课堂。2.把握学科独特性质。语文课程因其独特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它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有重大意义。除了基础的知识的传授外,语文课程还承担着情感传递、精神传承的作用。部编本教材中的每一篇文本都是文质兼美、值得细细揣摩的文章。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会认几个字、读一篇课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家的友爱和团结;《不懂就要问》通过讲述少年孙中山在私塾读书时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引导学生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手术台就是阵地》通过讲述抗日战争时期,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的故事,让学生体会其坚守阵地、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3.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学校是学生集中生活、学习的场所。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特性,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自己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比如在笔者现在所执教的班里,有一个外来务工子女,父母文化水平很低,平时也没有太多时间来照顾孩子,致使孩子学习习惯很差,是各科老师提起就比较头疼的一个孩子。今年开学,鼓号队社团招人,我就把他送过去了,没想到他上完鼓号队回来特别高兴,两眼放光地跟我说了好多鼓号队的事情。忽然之间我意识到自己以前可能错了。原来,每个学生都是会发光的。
“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自己的学生”这句口号,喊的这么响亮,也要做的到才会更好。
(二)从范围上确定提问内容
1.锁定提问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依托三维目标锁定提问目标,进行问题设计。比如:《在牛肚子里旅行》这一课,作为童话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要在前面了解童话体裁的基础上,继续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以为后面本单元的习作“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做铺垫。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偷、咱”等11个生字,读准“答、应”等四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生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9个词语。(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他们之间的真挚友情。为了以上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字的?(2)请同桌两人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3)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红头和青头是好朋友的?
2.确定教学重点内容。在相同的教学目标指引下,由于不同的教师对文本有不同的入手角度、内容侧重点,所以教学内容会有不同。而根据已有的教具的不同、教材位置的不同、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地区的差异等因素的不同,教师应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内容。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以前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现在是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由于教材位置发生了变化,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也从感知资本主义生活的黑暗变为了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三)从技巧上优化提问策略
1.优化提问语言。言语交流是人与人交往的常用手段,也是课堂师生交往的常用手段。教师通过提问促进学生思考。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回答,与教师交流意见、交换想法,从而取得思想的进步。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问的语言需是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因此教师的提问语言要做到准确、简洁、清晰、具体。解决此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教师在备课时应先在教案上将问题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再自己读两遍,听一听有没有歧义或是语句不通、用词不当的情况。同时,教师在提炼问题时,需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考虑。比如笔者曾经向二年级的学生提问:“仔细观察图片,看看你都看到了什么?”由于笔者所在的学校属于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而“观察”这一词语又略有难度,当时就有学生举手发问:“老师,观察是什么啊?”这就是与学生的学情不符。2.合理安排问题的顺序。所有事情的解决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时目标的完成也一样。教师在备课时,在课时目标的大背景下,设计提问,然后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来促进课时目标的达成。比如《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为了达成“体会到青头和红头之间真挚的友情”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依次通过以下几个问题的解决来完成。(1)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词的?(解决生字词)、(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疏通文意)、(3)请同桌两人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以读促误)
3.合适的等待时间。纵观当下的小学语文常态课堂,教师提完问题后,立刻就有学生举手,教师立马提问,环节流畅、一气呵成。可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孩子,他的答案常常出现语言组织不是很流畅、答案不是很全面、甚至错误的问题。这都与学生不认真倾听、不认真思考有关。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给学生适当的等待时间,让学生也学会倾听、学会思考,而不是小手随便举、小嘴随便说。
4.及时、正向的理答。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的做到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认真倾听,并及时、准确、和蔼可亲地予以正向的理答。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应及时的予以肯定和表扬,这个表扬是要真诚、有针对性的,而不是泛泛而谈。比如:当学生读完课文,读的特别好的时候,教师可以就他刚刚的朗读中特别出彩的地方提出表扬,如:普通话很标准、哪一个很容易出错的地方他读对了、语言很流畅、很有感情,特别是那一句读的非常好等等。这样具体的表扬会比一句“你的读的很好”效果要好很多。同样,当学生的回答不是让教师很满意的时候,教师也应先肯定学生回答的好的地方,再指出他不好的地方,期待他的完善。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关键的一环,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当前,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下,广大一线教师及专家学者们也将有效提问重视起来。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