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闻报道中的语言文字失范问题研究与对策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16278
夏雨心

  湖北大学文学院

一、新闻报道的语言文字失范现象分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新闻报道与我们密切相关,是我们获取信息与资讯实事的重要来源。而看似较为规范的新闻语言,也存在着许多的失范现象。通过观察发现有些新闻报道会存在这些语言文字不规范的现象,例如 :错别字现象 ;成语,俗语,语法的错用和乱用现象;网络用语以及外语的乱造乱用;修辞和典故的使用不当等这些问题。如何去发现这些问题并且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需要去着重思考与解决的。针对此可以分别从汉字、词语、语法的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1.汉字失范现象分析。

(1)谐音导致的误用。元宵后返程务工的人特别多,经常几分钟就是一个人潮。我们可以从一段新闻报道的举例中看到这里的“返程”应为“返城”。这就是由于“城”和“程”的谐音导致的误用。所以造成了谐音字的误用。例如:截止发稿时,沈小姐尚未找到那位好心姐姐。“截止”的意思是截止到某个时候。而“截至”的意思是到了某一个约定的期限停止。由此可得,这两个词语都需要带上一个时间截点,但是这个时间截点的位置有所不同。“截至”应该放在时间点之前,而“截止”应该放在时间点之后。而这里的发稿在这里很明显是一个时间上的节点,所以在这里应该用“截至”。

  (2)形似字、异体字混淆导致的误用。例如:开过会后的现场一片狼籍,所有人员都在清除和打扫垃圾,没有注意到场外发生的特殊情况。这里的“狼籍”应该写做“狼藉”,误用的“藉”应该是籍贯的“藉”。两个字有偏旁部首的不同。这是形似字的误用。例:镇上的居民可以尽情享受高水准的丰富多采的文化服务。

  这里的“采”应为“彩”。这两个字是异体字,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要“推行规范汉字”,只有在满足下面这些条件的情况下,可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在出版、教学、研究中使用的;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文物古迹 ;姓氏中的异体字;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除了以上的这几种情况其他的都属于使用不规范的情况。

  (3)数量词使用错误。例:一驾载满救助物资的货机降落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一驾”应为“一架”。

  (4)字义混淆形成的别字。例如:篮球俺不行,纯粹看客,足球还凑和,呵呵。“和”应该为“合”,“合”的意思是“闭合”“合拢”。“和”的本义是指声音协调,后来引申出来了“和谐”“融洽”等引申义,所以“合”突出的是两者之间的联系,“和”突出的是两者之间的关系。

2.词语失范现象分析。

(1)实词误用。例如:曾经的繁华街道万人空巷。经济发展更是,仿佛在爆发前一天被按下了暂停键,止步不前。“万人空巷”的用法在这里不规范。“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出巷子(观看或参加一些重大活动等),多用于形容庆典、欢迎等盛大场合。例如:某公司为开发区公安民警、消防官兵、环卫工人等坚守在岗位一线的执勤人员捐赠了2万元的用品,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慰问。这里的“消防官兵”的表达是有问题的。对于这个错误的例子来说,“消防官兵”可以把它改成“消防救援人员”。对于另外的一些场合,我们还可以表述为“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或者表述为“消防救援指战员”。以上就是词语使用不当的个别举例。

  (2)虚词误用。例如:随着夜景的逐一完善,溪口的夜间旅游效益将得到充分释放。“逐一”表达的意思是“一个一个的”,而主语“夜景”不能用一个一个的去衡量,所以这里的“逐一”应为逐渐。

3.语法失范现象分析。

(1)成分残缺。例如:城市经济发展和全民休闲时代的到来,农家乐成为许多市民休闲度假的首选。前半部分是联合短语,不能独立成句,后半部分是自足的句子,两者之间缺少必要的连接词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应在后半句之前加上使动词,或在句首加“随着”。

  (2)搭配不当。哪怕是西方人,无论高傲的美国人、优雅的法国人,一旦脱离制度的约束,都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应该在优雅前面加上“还是”。

二、新闻报道语言失范的原因

1.新闻媒体追求时效性。

新闻有时效性,这一特性要求媒体争分夺秒地对事件进行报道,在这个过程中新闻编辑由于过多关注新闻发布的速度,而忽视了新闻的质量。而承载新闻报道的载体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推进,例如在手机移动端上,可以随时随地浏览新闻,读者为了适应变化,用户的阅读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碎片化、浏览化、跳跃化等的特点。现在社会发展迅速,海量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导致新闻报道语言不再严谨化,这个问题发展到新媒体时期愈演愈烈。在各种突发事件发生时,媒体争相报道,作为最当下的“热点”,新闻工作者也会冒着一定的危险深入一线,迫切想要把最新动态和关注焦点掌握在自己和自家媒体上。

2.新信息时代带来的技术层面原因。

因为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今新闻报道主要是以网络新闻为主,这也与我们当代的网络发展迅速以及4G的普及,5G的迅速发展息息相关,用户浏览新闻的主要渠道也因此发生了改变,各种各样的新媒体渠道应运而生,比如:微信公众号,微博官方号,线上综合性新闻平台等。这不管是给媒体还是给受众,都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很多媒体报道文章在语音转写录入时,会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错误,比如:如果录入时选择用音码录入会造成使用了同音字的问题,录入时选择形码会造成使用了同形的字。而且不同类型的文字处理软件系统在处理不同的文字方面也会产生一些错误。

3.语言自身原因。

语言是一个不断发展地动态的过程。词汇方面新词汇不断涌现,旧词汇不断的消亡,语音和语法方面变化则较为缓慢。新的变异不断冲击着现有的规范,这种冲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那么在这种冲击之下,大部分旧的语言规范保留在了语言系统中,而小部分被新的语言规范给替换,语言在这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发展起来。而从汉语言本身的角度来看,汉字有着非常庞大的数量,从类型学角度来说,汉语相对于其他类型的语言没有形态方面的变化,在语法方面的控制力较弱,且汉语同音字和形近字较多。

4.淡化的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新闻媒体不仅传播信息,也在某种程度上传播了语言。新闻应符合“内容真实、信息准确、语言规范”的要求,不管是在传统纸媒时代和如今的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新闻,为了这个目标都需要作出一定的努力。职业意识的提升、新闻嗅觉敏感度以及报道方向上的要求是最基本的,对于语言能力素养、增强语言文字规范这些方面的观念和能力也要得到一定的加强。成为“真实准确的新闻”的传播者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我们国家关于语言文字相关标准和使用规则其实并不繁杂,如果能够及时地关注,并且认真地去学习与反思,相信一定能够有一个质的提升。

  新闻语言在各种媒体发布中是可控的、准确的、而且能给我们带来示范性的效果和作用,这是针对于个人语言失范行为所作的比较。而在实际调查的过程中会发现具体情况不是这样,甚至会南辕北辙,当下的新闻语言在示范作用方面不能对网民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由于自身在语言建设问题上就存在很多不足的原因。对于新闻语言失范现象,应该尽量减少甚至杜绝。宏观层面的国家语言能力建设主要体现在公民个人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上。只有从公民个人语言能力的微观层面出发,才能更好地实现国家语言能力的长期宏观目标。

三、解决新闻报道语言失范的对策

1.督促新闻编辑人员学习规范用语。

新闻编辑必须在这方面加强学习,需要在新闻媒体的督促下,比如:开设汉语应用学习班,通过这些课堂来对工作人员轮番进行培训。然而对于一些突发公共事件而言,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这样的特点,所以短期来看,应该组织新闻工作者集中学习中新闻报道语言中的一些规范汉字语言用语,针对特殊的突发状况,根据语委颁布的一些语言服务项目,包括一些规范的用语,来进行集中性的学习,当对具体的文章报道进行编辑的时候,需要规范谨慎,在不确定的地方需要积极及时主动的查阅。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为规范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参加培训课程的学员,应根据每个人的汉语知识深度来为他量身定制属于他自己的培训计划。而且在有针对性的培训结束后对其进行考核,不合格者,等待这场培训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

2.加强对新闻报道原稿的审核。

在此基础之上,新闻媒体应注意加强对新闻底稿的在语言文字上面的审核。例如,在短期或长期内,尽量聘请具有一定知识储备量的汉语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专家与学者,成立专门的一些审核的小组,新闻人员先提供稿件,再交由专家做一些审核和反复筛查,在此基础上对稿件的语言文字进行规范,也是对稿件的润色和提升。整合修改意见之后,将评审信息反馈给相应的编辑,督促其进行修改。或者相关人员增加重要新闻的审核次数。

3.更加注重新闻报道的质量而非数量。

新闻媒体除了向公众去传达一些真实的信息和事件的发生、进展、结果之外,在如何引导读者和民众方面也应该进行深度研究和思考。所以新闻报道的数量应该在于精而不在于多,从而为打磨更加优秀规范的新闻报道预留出了较多的时间与精力社会,从而减少在具体的语言文字方面犯一些比较基本的错误,或者在遇到具体的语言修饰时能够更加的谨慎,甚至去查阅相关的资料,而不是想当然的用以往的经验去直接写。所以应该尽量减少一些为了凑数量的无意义的报道,在保证基本的无语言文字错误的基础上,再加以一定的思路整理,力图给读者呈现更加高质量的,真实,全面的新闻报道,甚至给予作者思路和启发,这也许是新闻传播的一个重要的目的,也是充分实现了语言文字作为新闻载体的一个重要的功能。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