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
20世纪中后期,一种新的语言研究方法--语料库语言学出现了。语料库语言学的特点是:它以大批量的真实的语言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揭示其中隐含的普遍规律。语料库语言学是以文本语料库作为基础继续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Sinclair2004)。发展到如今这个阶段,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已经开始扩展到各个领域,如翻译研究、自然语言处理、话语分析、语言教学和词典学等。(何中清2011)。
笔者认为有必要先简单介绍一下语料库技术的大概发展时间线,再去了解其在国内话语分析研究中的应用。如果把“前电子时代”研究人员手工收集的语料库称为第一代语料库,那么利用早期计算机建立的语料库则称为第二代语料库。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高,研究人员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大规模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大型计算机语料库被建立起来,语料库的性质也不仅仅局限于文本,比如还会出现音频类的语料库,那么这一类语料库就被称为第三代语料库。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对语言认识的提高,第四代语料库也开始出现在了大众视野—多模态语料库(Knight2009)。
语料库语言学与以往的语言结构研究的主要区别在于,通过研究相关的“关联模式”来研究语言使用有什么特点。关联模式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得到了表达。定量分析显示了语言特征与不同语境之间的关联程度,而定性分析则对这种关联进行了功能性解释。(Biber2000)。要研究的关联主要有四种类型:搭配、类别关联、语义域和语义韵律。搭配是“两个或更多的词在文本中短距离内的共同出现”(Sinclair1991)。在语料库研究的中,搭配是一个有效的分析工具:一方面,它为分析索引行提供了一个额外的分析方向,另一方面,它可以揭示与特定主题有关的主要词汇模式。类别关联指的是语法类别、语法结构和词语搭配出现的框架之间的联系。通过进行类别联想,可以发现词汇的语法模式。语义域表达了现实世界的概念,并被实现为不同的词汇区域。而每个词汇区域都是由一组特定的词或短语组成。(卫乃兴2005)。语义韵不是指词语的内涵,而是指词语和语境之间的关系,重点在于研究词语与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是一种什么互动关系。根据说话人的态度,语义韵可分为正面、中性和负面。(Stubbs1996)。而在国内的话语分析领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借助语料库这一强大的研究手段进行相关研究。本文将列举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文献来阐释语料库是如何与话语分析相结合的。
刘宁通过自建小型语料库,刘宁从批判性话语分析的角度,比较和分析中国和美国媒体在报道中国雾霾时的不同观点和态度,并探讨是什么意识形态导致了这样的差异。首先,借助于语料库技术,研究者能够收集大量真实的语言材料,从而保证语料的有效性。其次,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语料库技术可以为研究者呈现出一些凭借肉眼难以发现的语言现象和规律,以有效减少研究者的主观性对研究本身产生的影响。再次,语料库技术的应用也满足了大数据时代下对科学研究提出的迫切要求。例如,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经常关注语料库统计数据中的显著性,而显著性和频率密切相关,因而批评话语分析可以将研究焦点集中在高频信息上。借助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可以从语料库工具中的词频统计、词汇搭配强度、索引呈现等方面展开,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在进行意识形态分析时有据可依。通过输入查找关键词“haze”和“smog”,作者从《中国日报》(China Daily)官网上选取了33篇近年来关于中国雾霾的报道,从《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官网上选取了20篇关于中国雾霾的报道,发表时间跨度为2013年至2016年。由于《中国日报》上的每篇报道篇幅相对较短,为了使两个语料库库容相近,故在篇章数量的选取上作了相应调整,减少了因库容相差太大可能对分析结果造成的影响。《中国日报》语料库总形符数为18853,《纽约时报》为18816。之所以选取这两家媒体的报道,是因为这两家媒体的覆盖面广、影响力大,能够分别代表中、美两国的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也能够很好地开展对比分析。刘宁认为,与传统的批评话语分析相比,语料库语言学与之结合起来有着强大的优越性。郭松认为,利用语料库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可以使用语料库工具的词频统计、词汇搭配能力和索引表示法,为分析提供很大程度的意识形态基础。使用语料库的目的不是为了使批评性话语分析完全客观,而是为了尽量减少偏见,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郭松2011)。该文章基于自建的关于中国雾霾报道的小型语料库,从词频、索引行分析、搭配词表、搭配短语4个层面对中美媒体报道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纽约时报》在报道时着力渲染中国负面国家形象,《中国日报》的报道则力图展现出一个承认环境污染、客观分析现状、积极履行职责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唐青叶综合运用五层次话语政治分析框架以及三角测量法、语义韵分析法和批评话语分析法对三个不同国家报刊媒体的“一带一路”话语表征进行历时和共时考察,旨在发现其报道倾向性及变化规律。通过对美国、印度和欧盟三家媒体“一带一路”的报道分析,作者从语料库中获得了翔实可靠的语言证据。从符号意义(语义韵)看,《纽约时报》通过报道其他国家的评价来侧面表达某种程度上的反对立场,再现了美国媒体的传统传播战略。而在《印度时报》的报道中,其他国家都对“一带一路”倡议表示支持和拥护,但是印度官方层面则显得态度颇为冷淡,怀有猜疑和警惕之心,但有可能基于利益考虑跨越“观望”。《欧盟报》认知态度经历了总体支持、欧盟各成员国争相加入,到行动逐渐具体化的转变。这种认知态度的差异及其变化折射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反映了美国、印度和欧盟三大地缘政治的战略选择及其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林元彪和徐嘉晨通过研究英语国际媒体对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报道,将谷歌新闻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70周年的新闻报道来源。同时,他们还建立了一个“国庆65周年”的语料库作为对比语料库。该篇文献的作者认为,语料库方法通过对话题、索引行、搭配等文本信息的话语分析,为批评性话语分析提供了更客观的视角,并揭示了研究者没有想到的隐含观点。研究表明,在话语策略上,一方面,英国媒体和美国媒体会肯定中国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另一方面,他们却会倾向于将各种没有可比性的话题“等同化”,并将这些话题置于信息的主导地位,从而达到强化相应话题和抹黑中国形象的目的。同时,在传达中国的国家形象时,世界上的英语媒体有两种不同的声音。该研究还发现,国外媒体对中国目前发展情况的误解很普遍,其中一些外国媒体甚至会将建国和建党混为一谈。最后,他们的分析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压力主要来自美国,而美国也是对中国优秀的经济表现最漠不关心的国家。
胡开宝和盛丹丹以华为公司《报告》语料库的应用为基础,依据Fairclough的三维话语分析框架,分析了华为公司《报告》英译文本所具有的语言层面的特征,并与Telstra公司《报告》和BT公司的《报告》进行了对比研究,从而指出了华为公司《报告》英译文本所构建的华为公司形象及其背后的意识形态因素。该篇文献的作者认为,华为公司《报告》英译文本所塑造的华为公司形象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1)务实、进取,具有反省意识、担当意识和实干精神;(2)重视管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3)低调、亲民,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慈善事业;(4)以人为本,注重员工发展,顾客至上。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仅仅选用了四篇代表性的相关文献,虽然这只是冰山一角,但是也足够具有代表性,因为这四篇文章均发表于核心期刊,而且,这四篇文章的研究对象涵盖了社会问题、国家形象、企业形象和对外传播等多个方面。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语料库对于话语分析领域的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并不是万能的,不管是通过语料库还是别的方法,我们的最终目的是研究语言。那些忽视语料库方法的人在进行语言研究时后果堪虑;而那些只运用语料库方法进行语言研究的人也会是同样的结果。从本质上讲,语料库的研究方法是描述性的,它不可能穷尽某种语言使用的全貌,只能回答“有什么”和“有多少”的问题,并不能回答“为什么是这样”,也不能直接判断“就是这样”。基于上述原因,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们认识到语料库研究应当结合其它研究方法。只有这样,语料库的研究方法才能发挥更大作用,才能推动语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