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语义学视角下词语搭配研究——以“儿童”和“孩子”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17872
王睿阁

  洛阳师范学院

  近义词一直是语言教学研究关注的焦点,它在汉语言当中占有很大一部分的比例,近义词通过词义、用法等方面的相同或相近构成了庞大复杂的汉语词汇体系。同义关系是语义逻辑关系集的重要元素,大量证据说明词汇习得很大程度上依靠意义类比记忆,即借助于意义相近的词语来记忆新词。汉语近义词数量庞大,对其的探讨和研究,有助于澄清各个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更好地解读汉语语言。处理近义词的辨析问题,关键是建立恰当的辨析标准或辨析维度,其中在搭配组合中辨析近义词是必不可少的。本文以语料库语言学为基础,以北京大学网络版语料库(CCL)和国家语委语料库为依托,以词语搭配的不同相互信息值为筛选标准,在检索中研究“儿童”和“孩子”各自的搭配特征,辨析二者的异同之处。

1.词义。

《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为:

  儿童:较幼小的未成年人(年纪比“少年”小)

  孩子:(1)儿童 (2)子女

  《现代汉语辞海》的注释为:

  儿童:比较幼小的未成年人

  孩子:(1)儿童 (2)子女

  《汉语大词典》的注释为:

  儿童:较幼小的未成年人

  孩子:(1)基本义:儿童 (2)子女(附加式)

  通过查阅词典发现“儿童”和“孩子”在基本义上的词义是相近的,均表示“幼小的未成年人”。但“孩子”一词有两个释义,除了表示“儿童”外,还有“子女”的含义。可见在概念意义上二者并不完全等同,“儿童”一词的概念意义小于“孩子”。

2.语域。

语域是语言使用的场合或领域的总称,指语言在言语活动中由于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言语变体,体现为语言中的不同语体风格、用语格调等。在搜集到的语料中,笔者发现其中CCL中“儿童”出现次数35144次,“孩子”出现次数85447次 ;国家语委语料库中“儿童”出现次数2158次,“孩子”出现次数4459次。在两个不同的语料库里,“儿童”一词出现的次数明显小于“孩子”。由之前查阅字典可知,“孩子”一词在概念意义上包含两个义项,即“儿童”和“子女”,所以在语言使用当中,“孩子”的使用范围更广泛,可以使用的语用场合或文体更宽泛,且所囊括的联想意义更多于“儿童”。

  利用国家语委语料库搜索项查询到“儿童”“孩子”常用的词语搭配中,共现频率较高的几组词语有:少年儿童、儿童文学、儿童心理学、儿童团、学龄儿童、儿童节、儿童乐园;小孩子、女孩子、男孩子、孩子气、毛孩子、小孩子家。对比这两组词语搭配情况,“儿童”多出现在正式用语或书面语中,略含有郑重严肃的意味,多用于教育、文学之中。“孩子”属非正式用语,多用于口语当中,如家庭、娱乐、会话等场合。

  根据二者的常见搭配组合的异同,我们可得出,“儿童”属正式用语,多用于官方或正式会话场合,“孩子”多用于口语体当中。由此折射出这两组词语所携带的情感意义也不尽相同,“儿童”偏正式,多带有官方正式、郑重严谨的情感色彩,而“孩子”多带几分亲昵温馨、娱乐嬉笑的感情。

3.类联接。

搭配研究主要集中在词语的横向组合和纵向聚合,纵向的类属关系又称类联接,语料库中“儿童”和“孩子”分别和名词、动词、形容词、人称代词的搭配情况如下:

  名词+“儿童”/“孩子”中选取“少年、妇女、残疾、学龄、弱智、学前、农村、城市、老人”等名词来搭配,“儿童”/“孩子”+名词中选取“文学、心理、读物、玩具、用品、乐园、公园、游戏、脾气”等词。统计数据发现,除了“老人、脾气”这两个词外,其余名词和“儿童”的搭配频率均高于“孩子”。同“老人”一词搭配使用中,二者频率相差较少,可能由于我们日常使用习惯,该词多和“孩子”搭配。由之前的字典文献和语料表明,可知“孩子”和“脾气”是常见搭配组合之一,故“老人、脾气”多和“孩子”搭配。除去这二词,我们观察其余的搭配词组多为法律、教育、文学、新闻、医学等方面,而且这类词和“儿童”的搭配频率明显高于“孩子”。“儿童”和“孩子”所属语域不同,包含的情感意义不尽相同,通过表中数据可得出,“儿童”多和“少年、妇女、残疾、文学、心理”等词语共现,“孩子”则和“老人、脾气”等词语较多搭配。由此可见,“儿童”多出现在书面等较正式或官方文件用语,“孩子”较随性随意,多出现在口语等非正式文体。“少年儿童、妇女儿童、残疾儿童、学龄儿童、学前儿童、儿童节”等词语已经固化在汉语言当中,是人们日常生活使用当中共现频率较高的词语,尤其是“少年、学前、文学、读物、玩具、公园、用品”等词和“孩子”共现的搭配几乎为零。

  动词和“儿童”/“孩子”中选取“失学、保护、拐卖、留守、教育、培养、照顾、抚养、引导”等动词,统计数据后发现动词搭配和名词情况不同,在同名词的搭配中,“儿童”和名词的共现频率大部分高于“孩子”,而动词搭配则因词语的不同呈现不同的搭配频率。前四组词语“失学、保护、挂卖、留守”同“儿童”搭配的频率高于“孩子”,后几组词语“教育、培养、照顾、抚养、引导”同“儿童”搭配的频率低于“孩子”。从搭配的情况看,“孩子”多偏向口语化,除了日常惯用的搭配“男孩子、小孩子、孩子气”等之外,其余正式或书面语场合,如有关法律、医学、文学、教育等方面词汇多和“儿童”搭配。而同动词搭配的情况分布不一,要依据搭配词语的语义特征或语义韵来分析讨论,其中“儿童”和中性或消极语义韵词语搭配次数较多,和积极语义韵搭配的频率低于“孩子”一词。

  形容词+“儿童”/“孩子”中选取“好、可爱的、幼小的、调皮的、天真的、聪明的、适龄”等词,除了“适龄”一词,其余形容词同“孩子”搭配的频率均高于“儿童”。“适龄儿童”一词多出现在文件、条例、法律法规中,共现频率较高。对比之前的名词、动词的搭配情况,发现在正式、官方文件、法律法规等场合中,常使用“儿童”一词来指代“幼小的未成年人”,而其他口语会话、家庭、娱乐等场合中“孩子”指代“幼小的未成年人”的情况居多。而且“儿童”多偏向搭配客观性描述类词语,同“孩子”搭配的多为主观色彩浓重的词语。“好、可爱的、调皮的”等词语多同“孩子”搭配,这些词多为主观性形容词;而“适龄”一词为客观性形容词,它同“儿童”的共现频率较高。这和前面与名词、动词得出的规律相一致,也对之前的的结论有了进一步的证实和支撑。

  代词+“儿童”/“孩子”中选取“我/你/他/您/们的、每个、其他”。在同人称代词“我/你/他/您/们的”的搭配中,“孩子”的共现频率明显高于“儿童”。“孩子”一词有两个基本义项“儿童和子女”,所以当前面有人称代词做修饰定语时,其释义多解释为“子女”这一义项。在“人称代词+孩子”这一结构中,这一搭配多可表达与人称主语的亲密程度,其反映的情感意义也较浓厚,情感承载度较高。在代词的搭配使用中,“孩子”的频率居高。

4.语义韵。

在语料库的词语搭配研究中,词项的搭配行为显示着一种特殊的趋向:它们习惯性地吸引某一类具有相同或相似语义特点的词项构成搭配,其语义相互感染、相互渗透,形成一种特殊的语义氛围,即为语义韵。语义韵大体分为三类:消极语义韵、中性语义韵、积极语义韵。在类联接部分,我们已经讨论了“儿童”和“孩子”分别同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的搭配情况,纵观“儿童”和“孩子”的搭配频率分析,“失学、留守、拐卖、残疾、妇女”等中性或消极语义韵词语多和“儿童”搭配,“教育、引导、培养、好、可爱的”等积极语义韵词语多和“孩子”共现。“儿童”一词多出现正式场合、法律法规、新闻教育、书面文件等语体场合中,多搭配客观性词语。“孩子”一词多出现在口语会话、家庭娱乐场合中,多搭配主观性词语,所表达的感情色彩较浓厚。

  本文运用语料库的实际语料和相关检索工具,对“儿童”和“孩子”这一组词语的搭配行为进行了辨析讨论,从语域、类联接、语义韵方面做了详细的异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儿童”一词属正式用语,“孩子”多为口语体;(2)“儿童”多出现在正式场合、法律法规、新闻教育、报刊医疗等语体场合中,“孩子”多出现在口语会话、家庭娱乐等非正式场合中;(3)“儿童”多搭配中性或消极语义韵词语,其多为客观性描述类词语,“孩子”多同积极语义韵词语共现,如主观性感情色彩浓厚之词;(4)“孩子”一词所折射出的情感色彩较高于“儿童”。

  通过辨析“儿童”和“孩子”这一组近义词的搭配行为,对汉语词汇教学的启示是:教师可以尝试从近义词的语义搭配角度入手,通过归纳同现词语义特征的途径来探求其使用上的区别,而且学生通过掌握常用搭配,可以排除近义词相同点的干扰,减少偏误。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