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探究新媒体语境下的汉语言文化国际传播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16196
郝丽洁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迅速,凭借多样的手段可以保证汉语言文化传播范围越来越远。伴随着中国国家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汉语言文化,也开始致力于研究汉语言文化,中国对于汉语言文化国际传播也非常重视,利用多种方式发展汉语言文化,正确认识汉语言文化的价值和在传播中发现的问题,并且积极想办法解决汉语言文化在国际传播中出现的问题,帮助汉语言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长远的传播发展。

一、新媒体语境和汉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简述

新媒体语境是指在现代科学技术支撑的新媒体时代下,使用者在虚拟媒体环境进行信息交换的话语环境。新媒体语境是虚拟和现实的融合,现实世界的信息经过二次加工,突破原有的语言环境和习惯,赋予信息更深层次的内涵,形成新媒体语言文化。

  国际传播在学界并没有明确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国际传播就是跨文化传播,但是这么认为在实质上其实并不准确,因为跨文化传播是不同文化个体之间的交往互动,而国际传播的目标是海外群众,是跨越国界的交流互动,两者之间存在受众群体和范围的区别。汉语言文化国际传播是为了实现汉语言文化在海外进行跨国界文化交流的目的,针对传播客体和范围的不同,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二、新媒体语境下汉语言文化实例

在新媒体环境下,门户网站、社交平台等手段都可以成为汉语言文化传播的途径,新媒体语言文化对比传统语言文化更具活力和时代魅力。根据信息来源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根据社会大事件诞生的新媒体语言文化。

在新媒体时代,社会事件经过新媒体的传播可以进行二次加工创造,形成新的语言文化内容。这些经过加工和创造的新词汇可以包含新媒体时代的新内容,反映出当今社会热点时事和人民关心的社会情况,语言创新的精简化也是新媒体语境下汉语言文化的进化,充分体现了新媒体语境对于汉语言文化的积极推动作用。

  例如,APEC这个简称,APEC是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的简称,2001年我国举办APEC会议,这个词语首次出现在我国媒体视线里,长期占据头条,人们也很关注APEC会议,因为会议开展期间,北京天气状况很好,天空碧蓝空气清新,所以群众戏称为“APEC蓝”,“APEC蓝”就是新媒体环境下,对语言文化的二次创造。

2.根据已有的语言文化进行的再表达。

新媒体语言文化也可以对已有的词语进行推广传播形成新的表达形式。比如“丝绸之路”这个词,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定义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统称,陆上丝绸之路是指汉武帝时代,派遣张骞出使西域,进行文化传播和物质交流的文化活动,陆上丝绸之路联系了汉朝和中亚、西亚、地中海各国的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是加强了中华和东南亚、南亚各国之间的联系,将双方文化和物质进行交流互换的活动。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际策略,加强了中国和沿线各国的经济文化沟通交流,帮助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一带一路”就是新时代下对原有历史名词的含义发展,赋予了丝绸之路新的含义。

三、新媒体语境和汉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特征

1.传播媒体的多样性。

传统媒体主要是指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传播平台,而新媒体是指融合数字、光纤、网络等现代技术支持的新媒介形态。新媒体的传播途径更多,包括门户网站、社交平台等,也包括手机APP等手机媒体。鉴于新媒体的包容性和开放性,大众可以凭借新媒体平台获得消息,也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汉语言文化传播,这种手段打破了文化传播的地域限制,扩大了文化传播的范围,实现传播途径的多元化。

2.传播受众群体的个性化。

新媒体文化传播打破了受众群体和传播媒体的局限,文化传播的主体不再仅限于教育界和国家机构,受众客体也不仅仅是学生和汉语言文化的爱好者了,新媒体环境是自由的,所有人都可以参与新媒体文化交流,成为汉语言文化的主体和客体,扩大了汉语言文化传播的范围和群体,在新媒体环境里,参与者可以根据自身价值观和喜好进行文化传播,真正实现了传播人群的个性化文化传播。

  各国的文化背景不同,进行汉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各国文化背景的差异。新媒体语境下,汉语言文化信息含量很大,在进行国际传播的时候要注意针对各国文化环境进行筛选,对于汉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的受众群体来讲,接受度比较高的是海外华人华侨或者是对汉语言文化比较感兴趣的外国人。这些人会主动在新媒体传播平台上寻找传播汉语言文化,并且对汉语言文化的精华之处进行广泛推广和传播。

3.传播平台的交互性和传播主体的主动性。

新媒体传播平台为大众提供了自由宽松的信息传播平台,大众都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信息交互,充分体现了传播平台的交互性。同时新媒体传播平台保护用户的隐私,用户可以隐藏真实身份进行信息交流,这样用户会感到安全感,更愿意主动进行信息交流,这样充分提高了传播主体的交流主动性。

4.传播效果的时效性和全球性。

传统媒体需要经过规定的流程才能进行信息交流,但是新媒体凭借数字化、网络化的手段可以实现缩短信息交流时间的效果,不论是在时效性还是范围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人们对于信息的要求更加注重于时效性和范围性的传播,希望可以及时得到消息,并且获得更多更全面的消息类型,而且希望可以精简消息内容,这样在信息交流的时候也可以调高效率和准确性。在当今时代,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微内容”信息,比如上文提到的“APEC蓝”和“萨德事件”。这些简短的信息标题更适合现代化传播平台的格式,也促进了传播理念的更新换代,是汉语言文化全球传播的转折点。

四、新媒体语境下汉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的优势和问题

目前汉语言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大力的传播和发展,地位也大大提高,但是在国际传播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需要得到正确认识。

1.传播渠道有限。

汉语言文化传播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了口口相传到平面媒体、传统媒体的传播,然后到今天的新媒体传播。新媒体传播打破了传统传播方式的时间和空间方面的局限,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接受消息,交流和传播消息。虽然汉语言文化传播的范围够广,但是由于我国的国体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不同,主流媒体和价值观方面也不容易和世界接轨,在通讯交流习惯方面也不相同,比如国内比较喜欢用微信、QQ等软件,但是国外比较喜欢用Facebook、ins、line等软件,这就造成我国网络用户和国外的交流断层,国外对微信等软件的接受度还是比较低;受限于我国的政策,推特、脸书等在大陆也不能正常使用。

2.内容复杂、良莠不齐。

新媒体语境下汉语言文化内容很多,但是质量不能保证,在进行文化传播的时候需要对内容进行甄别,挑选文化内涵丰富的精华和优秀文化内容进行传播;那些质量差的负面文化要及时摒弃,要避免受众客体接收到不良的文化,影响汉语言文化的印象和名声。

3.缺少新媒体语境下汉语言文化传播的专业人才。

对汉语言文化进行传播的首要前提是充分理解和认同汉语言文化,这就需要传播者具有充足的汉语言文化知识,而且想要在新媒体语境下进行文化传播,还需要传播者具备新媒体的相关知识,可以掌握新媒体的传播手段,但是现实是新媒体语境下汉语言文化传播人才的缺乏。国际受众客体由于自身国家文化背景的差异,对汉语言文化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需要专业人才进行解释和挑选。新媒体语境下还是需要专业人员对汉语言文化进行整理加工,方便文化进行国际传输。

4.汉语言文化内容不规范。

如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汉语言文化更容易进行二次加工和创造,现在也出现了很多网络流行语,比如之前的“gkd”(搞快点)、“奥利给”(给力)等,这些都是新时代背景下的语言加工和创造,虽然对于国人来说是趣味性的改造,但是对于外国人来说,就造成了语言文化的误解和误用。也有很多网络用语包含了很多负面信息,对于汉语言文化的传播有负面影响。

五、新媒体语境下汉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策略

1.紧密结合本土和国外文化。

不同国家文化背景和习惯不同,在进行汉语言文化传播的时候,必须尊重其他国家文化差异,在充分理解他国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对汉语言文化进行挑选和创造,挑选容易被他国文化接受的部分进行传播交流,实现中华文化和他国文化的交融。在进行文化传播的时候需要克服文化的差异,比如“御”这个字,在中国文化中因为受到封建制度的影响,这个字一般是皇家专用的,通常是指皇帝专用物品,但是在邻国日本,这个字就不单单指皇帝专用,也表示很高等级的意思。

2.加强官方引导。

在汉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的过程中,官方渠道还是需要发挥引领作用的,官方渠道比较具有专业性,官方可以通过公众号或者微博进行汉语言文化教育和传播,提高汉语言文化的知名度和传播范围,让更多人了解接受汉语言文化,同时官方进行传播还可以规范传播环境,消除不良文化的影响。

3.培养新媒体语境下汉语言文化国际传播人才。

进行汉语言文化传播,最好的途径还是通过教育,加强汉语言文化教育也可以保证文化传播的准确性。因此在进行新媒体语境下汉语言文化传播最重要的就是专业人才的培养。随着我国国际地位提升和汉语言文化的传播,对外汉语教学成为传播汉语言文化的重要手段。我国高校可以在海外加强孔子学院的建设,开设网络公开课等,制定适合他国文化环境的汉语言教学方案,培养专业汉语言文化人才,为孔子学校提供专业师资力量,加强汉语言文化国际传播范围和效率。

六、结论

随着我国国力提升,汉语言文化传播范围会更广,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汉语言文化国际传播要充分结合新媒体语境,利用新媒体手段开拓传播渠道,加快我国和他国的文化交流,提升汉语言文化的地位,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文化形象,为“一带一路”国家政策奠定基础。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