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论中文字幕的重要性——以电影《喜福会》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17880
刘冰倩

  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外语系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大众媒体在传播信息和传输文化特定元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样的,引进外国电影和输出我国本土优秀电影起到了良好效果。在中国引进外国电影时,字幕和配音成了人们讨论的焦点。配音在中国有着更悠久、更重要的历史。钱绍昌(2009)发现“1949年初,长春电影制片厂是最早开始电影配音的地方,之后是北京、八一(军队)、峨眉(四川)、株洲(广东)”(P.15)。钱(2009)列出了可能的原因:大多数人民外语水平有限;另外一个原因是字幕会转移观众的注意力,因为他们在看画面的时候需要阅读自字幕。钱同时也提到,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一些工作室和电视台为了懂英语的人民和英语学习者需要提供了带有字幕的外国影片(钱绍昌,2009,P.15)。电影《喜福会》改编自美籍华人作家谭恩美的畅销书《喜福会》,该书描述了四个不同的中国女性在中国和移民美国后的生活,以及她们同美国成长的中国女儿之间的文化差异和个人价值观的差别。这部电影介绍了许多中国文化身份的事物,比如:麻将、中国人的美国梦、磕头、风水、男权社会等。值得注意的是这部电影虽然是在好莱坞拍摄的,但里面的对话是中英文混合的。正如作者在前文提过,外国电影在中国市场,观众更倾向配音而不是看字幕,但这部电影,如采用配音会降低电影的文化价值。著名作家贾平凹曾说过“我有得作品难翻译只是因为我写作的时候用了地方性色彩很浓的方言,如秦腔,一旦翻译成外语那种感觉便没有了(刘江凯,2012,P.167)。”电影喜福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中国母亲在战乱中带着希望到了新的土地开展生活。她们将情感通过语言转移到自己的后代。这些目前在美国生活时使用的是英语,而在回忆过去经历时,使用的汉语,双语更能够体现文化冲击和不同的文化身份。因此,像《喜福会》这样的电影,字幕不会转移观众的注意力,更能够帮助观众理解电影。根据作者个人研究,虽然一些研究者曾指出电影翻译的重要性,但重点大多放在配音而不是字幕上,为加强观众的理解,也为跨文化交流提供更有效的方式。本文旨在为双语电影字幕翻译提出一些可行策略。

一、情感,表达和整合

在电影《喜福会》中,音乐,每个角色之间的对话,甚至是开篇的白色羽毛都暗示了一些悲伤的个人情感和生活经历。最重要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开篇独白,讲述了一个中国女人的美国梦。电影开篇有一段较长的独白以引导观众电影的基调,那么中文字幕翻译就应该将各个因素整合起来。翻译不应该夸大也不应该肤浅。电影开篇的一长段独白中讲述了电影中中国母亲对女儿的希望,也是早期中国移民的美国梦,独白中没有使用大词或者难懂的表达,英语词汇也通过语言表达了情感。例如:“foolish sum”,结合上下文表明电影中的母亲花了价值超过真正天鹅的钱来购买它,官方字幕中的“花费不菲”有购买昂贵珠宝的惯用表达,由此考虑建议“高价”两个字在翻译时更加合适。再者,对于小贩鹅吹嘘“once a duck that stretched its neck in the hopes of becoming a goose.”官方字幕为:伸长脖子企盼化鹅。官方字幕翻译做到了简洁流畅,但在做到简洁流畅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到文化特色,小贩在说服顾客购买时不会用这样的语言,同时官方字幕省略了“once a duck”这个部分的翻译,作者认为这个部分十分重要,一只鸭子肯定没有天鹅漂亮,因此,它有一个成为天鹅的美好希望,为了这个希望,它每天伸长脖子,这使得它超越了一只鸭子。这也是中国母亲对自己女儿的美好期望。所以作者认为可做此翻译:“那以前可只是一只丑鸭子,天天伸长着脖子幻想能变成天鹅。”另一个例子便是“it comes from afar and carries with it all my good intentions.”这里作者想先要区分 “the good intention”,在电影中当美国出生的女儿和中国母亲争吵时,她妈妈说到:“never expect anything, only hope”(从来没有期望过什么,只是希望)而这时中国母亲和美国出生女儿的一个长久存在的误会,女儿认为母亲这一直对自己有过大的期望,而母亲实则有的只是希望。从这个方面考虑,中文字幕应该从电影的开端就清楚分辨母亲对女儿的是希望而不是期望。从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在翻译中,每一个人物的语气、情感都应加以微妙的强调。译者应该考虑语境,品味电影,分析每个人的文化背景,社会职业再思考如何自然地翻译,尽量不要再表达时存在多种风格。

二、中英语言混合和文化身份

在电影中,部分演员是中文和英文混杂的台词,而广大观众想全面了解电影表达的内容,就这部电影来说,字幕是一个更好的方法。虽然中国观众不得不将至少30%的注意力放在字幕上,但如果在已知环境和情况下,分散的注意力并不会影响对电影的整体理解,如雅思阅读考试中一项关于噪音对人类工作的影响的科学实验:接受实验者能够持续关注他们的任务,如果他们被告知必须持续在噪音环境下工作,而工作结果和在安静环境工作的效果一样,但如果是面对突如其来断断续续的噪音,表现则很差。此外,电影中的一些中国人说的是不同的汉语方言,有独特的文化身份,如:麻将(mahjong)、风水(Fengshui)、老祖宗(Our great ancestor)、太太(Tai Tai)、磕头(Kowtow)、种子(sperm)、阴阳(Ying Yang)、风水(Fengshui)等。作者建议无论影片中说话者是说的中文还是英文,所有对白都应该在字幕中翻译成目标语,一些普遍接受容易理解的如 :阴阳、麻将应该使用官方音译进行翻译;像种子等词汇应该直接采用意译告诉观众这里种子指的是男子的精子,与绵延后嗣有关。像一些特殊的称谓如:太太,可以采用音译或者找一个意义类似的英文词汇,太太可以翻译为“Tai Tai” 或者 “lady”,“madame”。而一些无法找到准确对应的英文表述,如:“自摸”、“门前清”、“大四喜”等,如果内容不是特别重要,建议译者可以使用音译或者直译。但如果内容表述有特殊意义,作者建议可以使用解释进行翻译,如:自摸 ( I, by myself got the last mahjong I need for my match to win.)

三、字对字翻译或者意对意翻译

自西塞罗时代就一直在讨论字对字翻译和意对意翻译的意义,他非常清楚地定义了字对字和意对意的意义“我并不是仅仅作为一个译者,而是作为一个演说家来解释和翻译它们,我保持了它的意思,但改变了它的形式,通过修改希腊的隐喻和措辞来适应我们的说话方式(鲁滨逊,2002,P.25)。”现在意对意翻译已经被译者所接受,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字对字翻译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应根据文章整体风格和山下文来决定。在电影《喜福会》中,不少句子都要使用意对意翻译策略。比如电影中“……that when I became 15, I would go live in this woman’s house……”电影官方字幕的翻译是“等我15岁,我就得到这个妇人的家中生活”这是一个字对字翻译,当然它不会造成歧意,然而根据上下文,这里指的是到她15岁,她就必须嫁到这个女人家中,成为她的儿媳。因此,作者建议将这句翻译为“等我15岁,我就得嫁到这妇人家中”,虽然可能不等同于英语单词,但可以发送给观众更直接的意义。另一个例子是电影一个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even though I’ve said no words.” 官方字幕采取直译为“即使我一言不发”,这样的逐字翻译观众也能很好的理解句子的意思。另一个例子 “my daughter looks, but she does not see.” 这里 look和see可以都翻译为“看”,但说话者想用两个不同的英文单词来进行区分,那么翻译的时候中文也可以同样的进行区分,如:“我女儿双眼望见却看不见”。综合以上例子作者建议在做字幕翻译,或者其他翻译练习时,选择翻译策略时,可以根据目标语言特点,目标读者、观众的理解将翻译策略结合使用以达到翻译目的。

四、结论

本文首先介绍了配音和字幕在中国发展的一些历史信息,然后通过分析《喜福会》这类电影中特殊的文化特质,阐述了在电影中使用字幕的重要性。作者描述了电影的价值和风格,通过对比电音官方字幕和自己的翻译版本,试图找到一些有用的字幕翻译建议,希望这些建议在提高翻译质量和帮助观众更好理解电影上有所帮助。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