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河市职业技术学校
为社会培养各种应用型人才是中职院校主要教育目标,随着计算机大范围应用,各中职院校对其重要性及意义有全新认知,同时也更为注重计算机教学,从该学科角度分析,计算机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从而达到进一步促进学生就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升,因此该课程教学改革则尤为重要。分组协作式主要通过在学习过程中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并促进学生个体之间交流协作,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深度探究,该学习方式可有效摆脱传统教学弊端,可充分提高中职学生学习主动性及学习质量。
一、分组协作式学习概述
分组协作式学习,该学习方式主要以课堂分组为主,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以此完成最终学习任务。通过教师分组引导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与问题进行共同探究及学习,而该学习方式中对学生进行管理与组织最为关键,在实际分组环节,教师要确保科学、合理,并将其作为基本原则,对班级内部学生个体差异、学习接受能力、日常表现等进行综合了解与分析,从而保证分组合理性,科学、合理的小组构建是保证分组协作学习质量的重要前提之一。此外,小组划分也可实现班级高效管理,组内成员通过相互协作与学习、共同探索学习任务,从而高质量、高水准的完成学习目标。在中职教育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经分组协作式充分融入,可有效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及课堂参与性,通过课堂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及知识探索,该模式对中职学生综合能力、团队精神养成有积极作用。二、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国家对中职院校教学重视程度有所增加,中职教育并非义务教育范围,但从当前人才培养现状看,中职技术院校是社会企业应用型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路径。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已经大范围普及,因此针对社会时代发展背景对中职计算机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可有效改善计算机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对该课程改革创新尤为关键,而中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对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和提升有直接影响。[1]新时代下因科学技术和经济同时发展,对于全方位综合型人才需求有显著提升,因此对中职技术院校人才教育质量及教育模式也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需立足于学科理论性及实践性基础特点之上,有效帮助学生将计算机各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加以应用,由此将该课程教学意义及作用充分发挥,针对这一情况,分组协作式融入计算机课程实际教学极为重要,通过将班级内部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对于强化中职学生综合协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该学习模式具有一定创新性,对培养中职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养成有积极作用,同时将分组协作式与计算机教学加以融合,可更有助于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与新课标改革标准注重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这一要求相符。三、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现状
首先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目标较为盲目,存在一定弊端,从而使该课程教学与社会发展需求有所脱节。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计算机技术应用范围及程度日渐提升,但在实际授课环节,中职院校并未立足于社会岗位实际需求将其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也与岗位质量需求不符,学生并未通过系统性学习掌握个人所长,在实际工作岗位中也无法胜任。其次,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且学生对该课程知识依然停留于理论知识基础,并未按照相应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因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有限学生后续发展则无法充分适应社会需求,而不具备创造性、动手能力、个性特征的中职学生就业能力限制较大,而造成此问题的根本原因则是部分教师授课环节知识传授过于机械化,教学方法过于简单,从而导致学生个体思维欠缺,进而对该课程学习有所厌倦,此外,极少数中职计算机教师受传统教学影响严重,使其理论知识扎实,但严重缺少计算机项目实训经验,从而课堂教学模式过于传统、老化。[2]最后,从中职计算机考核角度分析,该考核体系存在一定缺陷,考核内容过于依附教材,并且只针对统一、共性内容,考试方法较为传统且单一、知识技能也过于陈旧,严重忽略职业技能培养,该考核方式局限性较大,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不利也无法突出计算机课程特色,未与市场需求接轨,脱离现实工作氛围与环境,不利于中职学生后续就业,除此之外,计算机课程评价更注重结果评价,忽略学习过程本身,教师通常只要求学生对相应问题进行回答,但学生对问题最终答案却并未充分重视,最终导致学生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从而忽视实践过程。四、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合理进行分组。
分组协作模式开展的关键基础和保障则是科学分组,因此实际分组前,教师应首先对学生群体基本信息进行全面了解,如学生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人际交往能力、个人优势、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多重方面,以同组异质或同组同质方式对全体学生进行合理分配。[3]首先同组异质分组,组内成员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几方面差异性较大,该分组方式可起到一定互补作用;而同组同质则与同组异质明显不同,该分组方式要确保组内学生各方面能力及行为习惯极度相似,从而更有利于教师分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也能使全体学生获得相应发展。除以上分组方式外,教师可引导学生自行决定组内成员,该方式可有效减少组内成员矛盾,确保课程教学效率。而对于组内成员人数,则要按照班级总人数进行合理划分,通常小组成员五到六为最佳人数,组内成员确定后,共同推选一名学习能力、交际能力、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整个分组协作学习活动,以此保证小组成员积极参与问题讨论与知识探究,并及时完成计算机学习任务。2.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布置学习任务。
中职计算机教学环节,将分组协作学习模式进行融入与开展,应有针对性为学生布置具体学习任务,从而使学生通过不断探究与讨论顺利开展分组协作学习。教学任务布置阶段,教师应将各小组综合能力充分考虑,并确保任务难度从易到难,任务难度过于简单学生缺少挑战性,会使学生对该学科失去兴趣,而学习任务较难、完成难度较大则会导致学生丧失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学习任务难度对该学习模式最终探究价值有直接影响。此外,在分组协作学习模式下,教师应积极发挥引导者作用,通过相关问题及任务逐步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和知识探究。而小组成员也可通过相互协作,高效完成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例如,Word教学常涉及到文字编辑、排版、表格设计、文本框插入、图画绘制等知识内容,中职阶段学生对知识点兴趣多有不同,且计算机水平及学习能力也多有差异,此时分组协作可由小组成员自行选择学习任务,最终将所有结果加以合并,从而编辑出一份完善的宣传海报,该模式下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更有助于中职学生养成协作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4]教学任务布置环节应严格遵循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及内容,一旦分组协作学习脱离教学实际则毫无意义,同时教师所设置的各项学习任务需具有探究性,适合学生不断进行探究及分析,以此获取更多知识内容。3.以教学目标为基础,优化学习过程。
新课改影响下,中职教学更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优势,分组协作式学习过程同样,对于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及任务制定应立足于学生根本,通过多元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任务探索阶段也应由中职学生自主展开,鼓励学生在讨论、探索阶段勇于表达个体建议与想法,调动学生主动性、强化参与感,促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例如,为提升课堂参与度,布置任务前教师可对学生日常较为关注、感兴趣的相关计算机内容加以了解,并将学生关注点与实际计算机教学内容相结合。以Flash动画制作为例,通常中职学生对于网络动漫等兴趣较为浓厚,教师可以此作为任务设置基础让学生制作小型影片、家庭娱乐作品、网页动画等,上述任务单人完成难度较大,因此分组协作可将组员力量及优势充分发挥,首先小组自行选择任务目标,任务选定后组内成员进行思路讨论,划分任务职责,此时教师应适当参与学生群体讨论,为学生指导任务发展方向,启发学生创造思维,从而保证任务探索方向正确,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信,致使分组协作学习模式效果更为理想。[5]4.以学生表现为基础,进行评价指导。
在分组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学评价是重要构成部分,通过科学、合理且完善的教学评价可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提升组内合作效率及质量。因此中职计算机课程评价方式应打破传统评价模式,使其更为多元化,对学生评价也不再局限于结果考核与评价,而是确保其更为全面,在对学生进行相应知识技能评价同时也要充分考察该阶段学生综合能力。可通过组内自行评价、组外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多种方式进行,例如,分组协作完成后,对各组最终作品进行评比、展示,首先由各自组组长及组员表述创作理念,并将完成任务过程中所遇见的问题及不足之处进行表明,最后由其它小组进行评价与质疑,该评价方式可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评价,加强学生自我认知,同时也更利于学生发现自身不足及缺陷,进而改正,最终目的则是促使学生提升各项基本能力。除此之外,当完成部分计算机课程后,教师应针对阶段性内容进行章节测评,通过提出与所学知识相关问题促使学生对当前学习状况予以反馈,并对各项教学重点及难点及时掌握、重点教学,以此提高学习效率。计算机实践能力提升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极为关键。中职院校主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融入分组协作学习。因此各中职院校应以学生实际情况作为基础,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并针对教学内容布置学习任务,立足教学目标优化学习过程,突出学生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指导,进一步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确保该阶段学生学习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水平有显著提升,促使学生专业知识及相应技能全面发展。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