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而言,能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实操能力,能够受到用人企业的关注和青睐。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参与社会实践,拥有到企业实习的经验。校方要在重视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前提下,更要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实操训练技能的培养。校企合作,是校方与企业共同培养综合性和实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只有培养理论知识与实操能力兼备的毕业生,才能让毕业生在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企业时更快地融入到其中。但当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运行存在已经一些问题,接下来我们先论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问题提出建议。
一、校企合作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1.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具有相应的工作经验,因此实践能力强的毕业生能够满足社会需求,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基于此,学校在开设工商管理课程时会在教学计划总安排一定的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从而满足学生在不走出校园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从而达到教学预期。随着我国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很多高职院校都在增加实训基地的投入,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聘请企业高管和行业精英到实训基地为大学生传授工作经验等。学校加大投入,一方面能够丰富实训基地的教育资源,强化工商管理专业的实用性,满足实训教学的要求;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不走出校园的基础上,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为毕业做准备,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计划,为毕业后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2.有助于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当前,我国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二十一世纪人才是竞争中致胜的的法宝,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企业与学校合作,施行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模式,能够让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到企业的实习工作中,增加大学生的工作经验,有助于大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工作时直接进入工作状态,为企业节省培养新人的时间;其次,施行校企合作培养计划,有助于企业定向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工商管理人才,能够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降低企业培训成本,节约开支。除此之外,企业与学校合作,还能够借助学校资源,将企业需要研发的新项目,利用学校资源,共同研发,相比企业单独研发新项目既节约时间又节约人力和物力成本,对于新研发的项目,如果企业使用了参与实训的大学生,当项目研究成功之后,企业可以直接聘用曾经研究过该项目的学生作为企业员工,相对于到人才市场重新招聘人才,可谓是事半功倍。因此,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要重视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确保企业岗位与培养的方向一致,才能够让大学生在毕业之后短时间内融入到企业发展中。3.有助于学校和企业协同发展。
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人才,不仅能够为企业节约培训的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实训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还能够提高学校的就业率,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提升学校的威望,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本校,进而为学校树立良好的形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要结合企业的用人标准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制定,有助于企业解决培训成本,帮助企业储备人才,形成竞争机制,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质量的人才帮助企业向好发展,提升企业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脱颖而出,壮大企业。综上所述,校企合作育人方式,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学校都是事半功倍的好事。二、校企合作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存在的问题
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的关键,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现状倒逼学校必须运行的教育模式。利用学校和企业两大资源,采取课堂讲授和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为企业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正如上文所述,校企合作有助于学生、企业、学校三方协同发展,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企业节约培训成本,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助于学校提升威望、提高就业率。因此,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的高职院校中被迅速推广,但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在发展中遇到了问题,究其原因是教育体系不完善,流于形式,深度合作难以开展,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统教学理念影响校企合作;二是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指导能力不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动力不足;三是校企合作有效形式尚未形成。1.传统教学理念和模式影响校企合作。
工商管理专业要求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受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影响,高校在专业课设置、培养方式以及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创设与企业的需求不相符。企业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企业在接受应届毕业生时希望大学生有相应的工作经验,能够在工作岗位上独当一面,而且不希望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去培养一名职场“小白”,更喜欢有经验的实用型人才。而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老师仍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制定教学计划,沿用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缺乏实践性。尽管有的高职院校在教学计划中开设了实训课程,但多数流于形式,忽略实训过程,只在意最后的实训报告,学生的实践能力没能提升,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企业的需求仍有差距。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已经与当地企业建立起一批实训基地,但是大多数企业只是将学生留在工厂进行简单的浅层次上的劳动,具体的培训计划、目标、课程标准、课程开发以及实践教学体系、评价办法等深层次上的合作未能详尽,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和人才培养需要。
2.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动力不足。
师资力量是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从企业角度看,企业基于经济因素,要控制成本,尽管校方提出聘请企业中的高管或优秀员工作为大学生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但企业更愿意将这些人才用于企业的发展,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导致很多校企合作浮于表面,校企之间互动少,沟通少,学生接触不到企业的需求,导致学生实践能力未能提升,学生毕业后就职难以胜任企业的工作。从学校角度看,校方的教师大都是理论型人才,对于学生只是课堂上传授相关知识,再加上受到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高职院校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缺乏指导经验,指导能力不足,教师对企业的发展不了解,只能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未能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尚未形成。
目前,校企合作的形式局限于实训基地的建立,而学生的实习方式则是学校制定的实习计划书,没有一个规范的、统一的评价标准。久而久之,学生的实践教学成为了学生的负担,实习方式也局限为完成实习计划书,完成简单的工作任务。学校与企业之间缺少沟通平台,实训培养人才模式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导致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未能形成。三、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策略
1.转变传统教育观,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要把学生的个人发展放在第一位,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需求、企业需求和社会需求创设工商管理实践教学课程计划。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操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2.根据岗位需求,创新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模式,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计划改革的必经之路。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实践教学内容,轻理论知识研究,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多参与实训,提升自身的实践经验,从而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增加工作经验,以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快的适应相关工作岗位。在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根据校企合作中企业的相关要求和岗位需求设计教学计划,让学生掌握岗位中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尽可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课堂,发挥实训基地的最大功效。首先,校企合作教学中先要分析学生的综合情况,对人才进行精准定位;其次,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细节化,对理论知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鼓励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研读,鼓励其继续深造,对实践能力强的同学,进行实践教学,强化实操能力,培养实用型人才;最后,以小组形式进行分组学习,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共同合作完成教师在校企合作教学中创设的教学任务。
3.完善满足企业的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体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解决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的路径之一。校方与企业共同建立一支可以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与实践指导的教师队伍。校方可以将理论教师委培到企业,与企业员工一同工作,提升实践指导技能,其次,校方可以向企业伸出“橄榄枝”,向企业招聘指导能力强的人才,双向选择。对于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课程的安排设置,教学目标都要以企业的需求,社会的需要为标准。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要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培养出满足企业的技能型人才。四、结束语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有助于学校和企业协同发展。通过校企合作提升了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深入建设,结合校企合作培养计划,提高了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提升了教学水平,为学校的发展、建设、管理打下夯实基础,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与企业的实践,提升实践能力,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毕业的就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