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文学院
助读系统是语文教科书的四大系统之一,在帮助学生阅读文本,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在全国范围内的投入使用,助读系统的鲜明变化,尤其是提示类助读系统在单元导语、预习提示、旁批、阅读提示四个板块的较大改动,也引起了广大师生、学者的关注。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利用提示类助读系统,是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参照单元导语,明确教学目标方向
单元导语是位于每单元前面,提示本单元学习主题、阅读重难点与学习方法的提示性材料。和其他版本的语文教科书相比,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有着明显的不同:采用双线组元的方式编排单元导语,既总结概括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学习意义,又明确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方法,体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样的单元导语也为教师的备课提供了便利,通过研读单元导语,教师能够准确把握编者意图,了解本单元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为其教学明确方向。以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的第二单元为例,单元导语人文主题部分主要是加深学生对亲情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而学习方法上则是继续重视朗读,以促进对文章感情基调的把握。基于这样的单元导语,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可以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关键语句,把握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亲人之间的真挚感情,培养珍爱亲情的情感”作为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具体到本单元每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教师一方面要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也不能脱离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即要以单元教学目标为宏观指导,具体设计单篇课文教学目标。
当然,该单元的课文也有对诗歌鉴赏能力、文言文学习方法、古代常见敬辞与谦辞等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应当如何把握二者之间的平衡呢?其实,单元导语的一大作用就是帮助教师确定教学重难点。语文教师在备课时事无巨细,其最终结果往往是学生什么也学不到。因此,教师应当坚持“一课一得”的教学目标原则,参考单元导语的内容,对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心中有数,精选教学内容,明确单篇课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此外,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的一大亮点就是对教学方法的指导更加细化、具体,这也为教师确定教学方法提供了参考。教师可以根据单元导语的提示,选择讲授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等适合本课的教学方法。
总之,单元导语虽然篇幅短小,但其作用不可低估,既有利于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难点,也使得教学方法更加合理。
二、利用预习提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预习提示置于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每篇教读课文之前,不仅有对课文写作背景、文本中心内容、作者人生经历等的介绍,也有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作为语文教科书提示类助读系统的重要内容,预习提示虽以课文附件的形式出现,但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的预习提示更加注重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引导手段的多元化,重视和学生的已有认知结构建立联系,要求更加具体、有针对性。所以,教师要充分运用预习提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可以以预习提示提供的信息作为参考,设计引语,导入新课,并且在预习提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提前感知文本内容。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借助预习提示找出文章重难点,明确教学目标;指导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以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的《春》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巧用预习提示的两段话作为课前导入语,引导学生回忆文人墨客描写春天的诗文,谈谈自己的印象。这样的导入语不仅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起到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作用。
除此之外,教师也要重视预习提示对于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作用。虽然预习提示已经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并给予了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但是毕竟篇幅有限,其内容也较为简单。所以,教师可以结合预习提示,适当做一些扩充,对学生提出更加具体的预习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逐渐养成独立的预习习惯,为其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预习提示能指引学生课文的学习重难点,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方法,指明学生的预习方向,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留心发现、充分挖掘预习提示的作用,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重视课文旁批,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所谓旁批,起源于古代读书人的批注,是一种用于学习、质疑以及思考的方法。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自读课文新增了旁批设计这一板块,置于课文的左侧或右侧空白处。其类型多种多样,既有对课文主旨、段落内容等进行概括总结的概括提炼型,也有对课文语言艺术、修辞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展开点评的赏析感悟型,还有对文本语意进行更深层次思考的思维启迪型,对叙述脉络、写作手法、语言特色、情感呈现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的研究拓展型。这些旁批的设置有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课文,并为学生阅读、分析文章提供了方法示范,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逐渐将所学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旁批的设计也起到培养学生发散式阅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针对这样类型多样的旁批,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呢?首先,教师要牢记自读课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将教读课上习得的方法运用到自读课文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而新增加的旁批正是帮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阶梯。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为学生的自主阅读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先让学生借助旁批对文本内容有一定的个人理解,教师再进行适当的指导。其次,自读课文旁批的设计以达成教学目标为主,零散地分布在课文左右两边空白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教学目标对旁批的内容进行适当整合,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使旁批内容更好地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服务。当然,自读课文并非就是只让学生自己阅读,还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拓展。因此,教师要发挥其引导者的作用,备课时充分考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哪些地方需要适当拓展延伸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等。
以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的《雨的四季》这篇课文为例,教师首先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借助旁批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结构,概括文中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然后适当引导、点拨学生赏析文本语言,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其对四季的雨的热爱之情。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写景方法进行片段写作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旁批是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重要帮手,所以教师在自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旁批的作用与特点,灵活处理旁批内容,最大程度发挥旁批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
四、依托阅读提示,引导学生知识迁移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新设的阅读提示板块是自读课文中用于提示文本内容、主旨、结构和阅读方法的提示性材料。它一般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本内容、主题思想、语言特色等的点拨和提示;二是为学生指明具体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三是将课内阅读延伸向课外阅读,推荐阅读篇目。这样的阅读提示,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巩固教读课上所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教师正确把握编者意图和文本的主题思想,合理设计教学目标。首先,和旁批的使用一样,教师要正确认识阅读提示,牢记自读课型,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阅读。其次,阅读提示的内容涵盖了文本内容、主旨、结构、语言等多方面,所以教师可以参考阅读提示来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然后是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阅读提示。学生既可以在阅读本文内容之前浏览阅读提示,提前了解文本的简要内容,也可以在自主阅读文本之后参考阅读提示,对照自己先前的阅读感受,做出相应的调整。再者,教师要灵活使用阅读提示。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学习基础,提取阅读提示中的部分内容为学生设计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借助学习任务单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教师再依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组织教学。另外,阅读提示的一大特点是注重课外阅读延伸,提示学生阅读与单元主题类似的名著,努力实现“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利用阅读提示中关于课外阅读的引导,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以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的《散文诗二首》为例,其阅读提示第一段首先介绍了散文诗的特点,然后提示师生这两首散文诗的异同点以及主旨内容;第二段则是对冰心和泰戈尔作品风格相似之处的提示,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相关作品。教师可以设计比较两首散文诗的学习任务单,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进行小组讨论,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总结。另外,布置学生课外阅读《泰戈尔诗选》和冰心的《繁星》《春水》,品味两位诗人的作品风格,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其阅读成果。
对于阅读提示,教师要注重其与旁批的合力作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高自学能力。另一方面,还要重视阅读提示所指向的课外阅读内容,帮助学生将阅读提示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五、结束语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提示类助读系统既为语文教师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学习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指引了方向。但由于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在全国范围内投入使用的时间较短,如何有效利用提示信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