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大学
一、写景抒情散文是什么
要想提高教师写景抒情散文的讲解技能,应先了解相关概念。首先散文并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文体概念,它是在文学实践过程中约定俗成的文类概念,在文类的区分上,除去小说、戏剧、诗歌和实用文章,其余都可规划为散文这一文类中,可见散文内容包含之广。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散文特指现代散文,主要有两种所指,即:文学性散文和非文学性散文,根据内容的性质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又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三大类,其中写景抒情散文是文学性散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抒情性散文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也是提高中学生文学修养的重要一环。什么是写景抒情散文?顾名思义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于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感情,典型的写作手法在于寓情于景,例如郁达夫《故都的秋》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都是借助某些景物来表达自己当下的心境与感受。散文是带有个人化色彩的产物,相比于小说具有的虚构性特点,它更加强调写实性,具有作者的真实感受,这也是文学性散文的关键所在,而作为文学性散文的一个具体部分,写景抒情散文这种文体特点主要是通过运用优美的、生动的语言,采用不同的修辞手法,对景、物做直观的、精致的叙述描写,抒发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和真实的生活态度,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写景状物的生动性和抒情的强烈性。
写景抒情,情在景中,通过对这类散文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景物的细腻而生动的描绘,又可品味到作者精准的言语表达所蕴含的情感,并借此感受到作者此时的心境,提升语文审美素养。
二、注重对散文的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的核心是“文本”,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对文本的解读都不能够脱离作品本身,而是要深入文本中去、立足于作者,而不是通过阅读以读者的身份单方面的进行解读。当然,解读也并不代表着被动的接受和同化作者的思想,而是基于文本之上,结合不同时期、不同的创作背景,以及读者个人的文化素养、个性的不同进行多元解读的一个过程。文本解读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师单方面讲授、学生单方面接受的一种现象以及教学中所出现的“标准答案”和“唯一答案”从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等问题。但在当下的课堂教学中,总是伴随着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对文本的解读,造成了学生个性化的缺失,教师的任务应该是引导学生面对文本时有自己的思考与见解,教会学生文本解读的方法,与文本、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而不是将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全盘吸收为自己的“理解”。散文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主导文类,散文中蕴含着优美的语言、生动的修辞手法以及内涵丰富的文化,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体裁,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创设教学情境,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重要的是强调一种多元化的解读,尊重读者个性,从读者中心突围,并在讲解过程中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解读,引导学生创造性的理解文本,提升语文素养,提高学习散文的能力。
三、提升写景抒情散文讲解的策略
现行的统编本语文教科书,课文内容大都是按照主题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它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迁移,利于学生将本单元学习的知识熟练的应用于日后的学习当中,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学生学习课文来说具有积极意义。例如小说主题单元、写景抒情散文单元等,这样的编排能够使学生集中精力,增加学生的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经查阅,笔者发现,在统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写景抒情散文篇目约占高中语文教材中散文的30%,由此可见此类散文应该引起重视。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教的如何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想使学生认识并学好写景抒情散文,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教师的讲解技能,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授写景抒情散文时,充分契合此文体的特点,了解学生对此类散文的整体态度,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教师在教学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教师的讲解目的就在于使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课堂的讲解要具有科学性。写景抒情散文,景物是外在、客观的,是学生通过通读课文可以感知到的,但是作者的情感却往往隐藏在景物的背后,是学生不能直接获取的,因此也就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点拨。在阅读此类文本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细读、品味作者精准的言语表达,因为作者的人生经验与感受往往通过精准的言语来表达,也存活于这些言语中。高中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对课文进行感知,可能会存在某些不足,所以教师的讲解就显得格外重要,在讲解过程中要唤醒学生的学习经验,使学生对本课相关知识背景、写作背景有进一步的了解,能够感受、体认写景抒情散文所传达的作者丰富且细腻的情感。
例如汪曾祺笔下的《胡同文化》,如果仅凭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不细细品味琢磨,很容易掉进一个误区:认为本文主要抒发了对胡同和胡同文化的复杂情感。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及时调整学生的阅读体验,切不可以己之心,揣度作者之念,不要囿限于自己的既成经验之中。
另一方面,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情以及学生在学习中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难以解决的问题,既要对教学的专业知识有熟练的掌握,又要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调动。在讲解知识过程中,教师要教态和悦,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和新鲜感,确保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讨论,使学生精神状态饱满,使课堂处于愉悦、主动的状态,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收放自如,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部分大胆的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需要教师指导的部分要及时“收网”,这样才能使教与学都有收获。
2.注重教学内容的详略与深浅。
不同的文本类型可以有不同的讲解类型,不同的教师面对同一篇课文也会有不同的讲解方法,课堂讲解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以练为主式、激发创造教学式、问题教学式、情绪把握式等,每种讲解类型各有不同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选择合理的方式,把知识讲透,让学生学透。课文的内容,作者有详写有略写,知识有深也有浅。好的课堂不是所有内容都讲,也不是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在教学前教师要分新教材,形成自己的认识,对教学内容有自己的判断,要关注重点、难点的学习,因为重、难点也是教学中需要深度讲解的部分,必须目标明确。
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做到深入浅出,将学生难理解的内容简单化,也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浅课文背后隐藏的深意,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写景抒情散文的美与内涵。
3.把握课堂讲解的节奏。
课堂教学不是静态,而是呈现一种动态的形式,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每一节课的教学节奏并不相同,应有疏有密。对于学生容易掌握的部分,教师可快速地带领学生学习掌握基本知识,对于文中作者对某一景物的着重描写以及隐藏的情感,可以适当放慢节奏,教师或讲、或练、或评、着重讲解,引导学生把握。以老舍《济南的冬天》为例,这篇写景抒情散文将济南的冬天描写的极其生动,文中的景物描写在讲解过程中就需要教师适当放慢节奏,留给学生空间,去细细品味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与风格。老舍在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给人亲切而自然,这是需要精读精讲才能够体会到的。因此,课堂讲解节奏的快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持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对写景抒情散文经典课文讲解的研究。
以郁达夫《故都的秋》为例,这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抒情散文,但具体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讲解,有的老师在课上执教这一课时,第一步就是让学生自读课文,讨论根据文章的内容得出可以划分为几幅秋景图,再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但实际上教师并没有深入到每个学生小组中,也并未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及时的点拨与指导。而有的老师则有自己的讲解方式,他会在开篇提出某个问题作为本文的线索,用问题贯穿始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步步深入,使课堂变成师生对话的平台。在《故都的秋》中秋景图是详写的、对于学生来说是浅显的,学生通过阅读容易理解并进行归纳总结,教师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上,但对于作者为什么不写北国更具有代表性的景物而偏偏选择了稍“逊色”的落槐、秋蕊、牵牛花等景物则需要教师精讲、细腻详述、着意点拨。在作者的情感上,同样需要教师提供相应的写作背景知识,不可以文中的意象轻易判断作者的情感,并不是所谓“清、静、悲凉”就代表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也不可脱离文本结合时代背景过度分析,从而走到课文之外、跑到作者之外。四、结语
写景抒情散文以景为主,作者寄情于景,它是散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也是语文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的重要文体类型,它有着精美的语言、独特的意境,体现着一定的审美素养。同时,写景抒情散文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完成教学目标时,应该不断提升和丰富讲解技能,使学生在进行学习时既能掌握学科知识,又能够提升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教师要极力改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自己之心,揣测作者之情的状况,在教授写景抒情散文时,应充分契合此文体的特点,了解学生对此类散文的整体态度,设计合理、有效的新教学模式,才能成就语文有效课堂。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