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外语教育中正确价值观渗透路径探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15988
尚雅颀

  新乡医学院外语学院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其实也是文化的学习。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建立起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对于外语教育来说,其主要目标不仅是让学生熟悉语言运用和文化交流,也要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促进社会主义的建设。对于外语教育来说,不仅要使学生了解该国文化,同时还要使其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因此,外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注意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一、外语教育中渗透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我国的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发展,核心素养成为了各个学科改革的热词,在教育界中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语言类学习而言,核心素养更是决定学生对语言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标。在英语课程中,核心素养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英语思维和外国文化了解的内在表现。现在,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大,为了通过考试也一直将重点放在考试成绩上。但是人的综合发展不是考试成绩就可以决定的。很多学生对外语学习主要放在理解文章和学习生词方面,对背后的情感表达、语言逻辑和文化习俗等并没有深刻的了解。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会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内涵,增加学生的外语文化素养,在这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价值观引导工作,将社会主义价值观深深植入学生的心中,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教学改革,也符合立德树人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外语专业学习过程中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不断成长,提高思想觉悟,为成为我国未来建设的栋梁之材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外语中价值观西化及成因分析

1.西方文化思潮的强势渗透。

新时代的发展下,全球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通过互联网,世界各地都被联系在了一起,这其中传播的不仅仅是各种各样的信息,还有信息背后所隐藏的思想意识。西方文化在向中国渗透的过程中,掺杂了很多不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各种思潮,这对我国学生的思想发展有很多影响。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强大的文化输出能力对我国进行价值观的渗透,使得我国的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认同感的培养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对于外语教育来说,亦是如此。要学好一门外语,必定要了解其文化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判断。比如在进行外语课文的学习时,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们教授其语言内涵,还要让学生了解其深刻的文化背景,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因为了解不深入和思想觉悟不高而对外国文化产生过高的兴趣,而忽视了我国的传统文化。长此以往,西方的价值观在学生当中的渗透会越来越强,而学生是祖国建设的未来,是祖国的栋梁,大学生被不良价值观影响,会影响到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

2.西方价值观传播的隐晦性。

西方国家早在上世纪就在进行隐晦的文化输出,在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下,西方国家更将文化输出作为了重要的议题。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通过商品交易、文化交流等进行价值观的传播,这是一种隐晦的传播与渗透方式。外语教育在进行教学时,经常会让学生欣赏该国著名的音乐与影视作品,这些文化类与艺术类作品当中都蕴含着西方的价值观。而且,互联网上各种信息里都充斥着西方的文化,这些没有经过筛选的信息对学生来说有着很大的影响,会在思想深处影响我国大学生。

三、外语教育中渗透正确价值观的路径分析

新时代下,我国加快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步伐,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化。外语课程虽然讲得是别国的文化和语言,但是教师也应该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起建设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这样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路径的分析。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现整体综合实力与竞争力全面提升的重要途径。在目前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教学目标的优化来确保家国情怀的渗透性教育。首先,需要实现外语课程教学与家国情怀的融合与统一。例如在课程教学中通过关于家国情怀的先进事迹的分享来实现其渗透性教育,并着重通过案例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家国情怀内涵;教师也可以在外语课程教学中,选取优质的具有家国情怀与精神的人物故事进行词汇与翻译的教学,从而通过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来形成一种家国情怀校园文化环境。最后,在家国情怀教育与外语文化的融合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课程目标的实现与家国情怀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通过对相关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的优化来提高家国情怀渗透于校园文化渗透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家国情怀渗透性教育的规划性与方向性。

2.积极贯彻“课程思政”战略。

外语教师需要把社会主义的精神追求、政治理论等融合、渗透进日常教学工作中,从而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课程思政的本质是一种教育,与其他专业课程的目标不同,课程思政的目标是立德树人,这是课程思政最显著的特点。在我国,传道授业解惑和育人育才同等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进入新时代之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新时代背景下,外语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新的国家政策与教育政策,在教学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思想与工作水平,帮助学生,与学生一起进行思想文化的培养,从而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外语教育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外语教师应该在外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因素,在进行外国文化介绍的同时宣传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让学生在进行外语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与发展。教师还应该改革和丰富教学方式,可以让外语课程变得更加灵活,使外语课程可以更快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外语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提高自己的文化与思想素养,实现更好地教学,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外语人才。

3.促进红色文化与外语教育的融合。

红色档案是红色记忆和红色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的辉煌革命历史与崇高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之后,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积极进行革命斗争,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奋斗,现在党已经在砥砺前行中走过了100年的岁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很多贡献。对于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开发利用能够促进学生的爱党之情培养,能够加强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拥护,能够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民族的凝聚力。教师应该在外语教学中进行红色文化的渗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更加地爱党,从而坚定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

4.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政治信仰。

外语师生应该重视学校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增强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好的外语作品不仅能让人心情愉悦,还能陶冶情操,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领略到人生的真谛。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选择外国文学与影视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和品鉴,由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是非辨别能力。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我国的主流价值观,促进学生思想的不断深化,由此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外语教育进行学生政治信仰的培育,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筛选工作上多下工夫,这样能够更好地进行思想的教育。

5.改革教学模式,增强外语实践能力。

对于外语教学来说,与其他科目一样都应该进行课程改革。现在课改的两大趋势就是与互联网的结合以及与思政元素的结合。前面我们已经说到与思政元素的结合。现在在“互联网+”战略下,外语教育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于学生来说,不仅需要进行外语知识的积累,也要进行外语运用能力的提升。教师现在要做的不仅是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还要在其中进行价值观的渗透。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学习一些新媒体技能,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展示各种音频、视频、文学作品等教学资源,在教学内容中穿插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此外,教师可以编写一些关于红色历史的外语剧本,这样学生在演绎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外语能力,还能够对我国的红色文化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改革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课程的灵活度与吸引力,还能够促进我国正确价值观的渗透,这对外语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四、结语

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发展的新时代。在新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机遇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得更为重要。“课程思政”提出后,促进了思政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外语教学要进一步渗透正确价值观,就应该进行思政因素的挖掘,在教学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新时代下外语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外语教育进行改革,首先需要教师们的切实努力,要促进各种合理措施的推进,提升学生的思想修养。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