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回译视角下的诗歌翻译赏析——以Samuel Ullman Youth中的rosy cheeks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16137
陈 琦

  广州工商学院

一、中英文化差异与诗歌翻译特点

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地域特征、人文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不同国家形成的不同的文化底蕴和语言特色。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基于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和社会特色,英语和汉语始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性必然对翻译的准确性与传达效果带来不同的影响。

  英语属于盎格鲁-撒克逊语系,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不同语系之间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历史条件、和思维模式之间存在的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势必对各国的语言产出带来巨大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因此,英汉两个语言之间,甚至是两种不同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异都远远大于同一种语系之间的文化与社会现状的差异。

  翻译是一项复杂而有趣的工作,在现代翻译的发展趋势中,译者不断把文化概念引进了翻译领域。翻译变得比以前更加复杂,因为它已经被认为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为了能够更好地翻译中英两种语言,除了掌握一定的汉语和英语知识,还要熟悉两国的文化。

  尤其是诗歌翻译,诗歌翻译属于文学翻译的大类,可以用文学翻译的技巧与理论进行翻译工作。但是诗歌翻译又有其独特性,译者通常在传达其基本内容的同时,不能忽视其中的美学色彩。因此在诗歌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首先要对原诗有基础的理解,尤其要有相应的诗歌鉴赏能力。其次,不同诗歌的可译度是不一样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诗歌中的音象美、视象美、义象美、事象美和味象美影响,诗歌中的诗歌中的音象美、视象美、义象美、事象美和味象美都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翻译的困难程度,同时也成为了诗歌翻译区别于一般文学翻译的显著特点。诗歌中的音象美主要是指诗歌的韵律,这也是部分学者主张诗歌不可译得到原因之一。译者在对诗歌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难免对诗歌的韵脚进行丢失或更改。例如,Jane Austen的著名小说Pride and Prejudice,中文译文为《傲慢与偏见》,翻译简洁明了,准确传达了原文的表达内容,但是却原文中压的头韵,一定程度上丢失了原文的音象美。视象美分内视象美和外视象美,比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比喻的处理,就体现了译者对视象美的理解。而译者在传达诗歌义象美的过程时,极大考验了译者化抽象为具象的能力。诗歌大多语义朦胧,言辞细腻,诗歌的这个特点增加了行文理解上的困难。诗歌的事象美要求译者准确传达诗歌中所描述的故事背景与叙事因素。诗歌的味象美侧重诗歌的整体风格与整体感受。诗歌的这个特点要求译者对源语言与目的语都有一定程度的把握与理解,在对原文有准确与基本的理解上,基本把握原文的审美感受与美学色彩。味象美既是判断译作整体风格效果的标准,也是栺导归约译者进行翻译实践、采取适当的翻译对策的标准。诗歌翻译的特点增加了其翻译的困难程度,但是同时也为译者带来了更大的创作空间。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算是翻译也不例外。翻译没有所谓的“定式”,因此在翻译同一个词汇的时候,不同的译者会产生出不同的答案。

二、Samuel Ullman Youth

诗人Samuel Ullman在他78岁高龄写下Youth一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首诗深受美国的麦克阿瑟将军的喜爱,甚至将将其裱在了房中的画框内。而后,随着他出任日本驻日盟军最高司令,这首诗也被带到了日本,并渐渐在日本流传开来。

  本文选取了美国诗人Samuel Ullman Youth一诗中的rosy cheeks,一词,王佐良先生把其译为了“桃面”,而“桃面”在中文意象中又有不同的讨论,基于这样的中英文化差异,本文铺开阐述这一词在词义本身、词源、词的意向等方面,深入探讨这一词在中英文不同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带来的思考。

  在文学情感上,诗人围绕“青春”一词,强调青春并不是人生表面的青涩与面容美好,而是希望大家在青春时期,沉心积累,培养自己沉稳干练的平行,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耄耋之时不会因为自己青春之时的碌碌无为而后悔。整篇诗文警醒大家要把握青春年华,对人生和生活充满热情与期待。这一首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人生。

三、rosy cheeks与“桃面”翻译赏析

从翻译角度上看,王佐良先生的翻译颇有水准,并且流传最广,尤其是把rosy cheeks, 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译为“桃面,丹唇与柔膝”,令人称赞。既保留了原文的含义,又展现了中国语言文化特有的温婉气质。rosy cheeks, 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在诗中是描写女子美丽容貌,而译文也毫不逊色,一幅楚楚动人的女子形象跃然纸上。采用归化的手法,把原文与中国文化完美结合,翻译得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又不失其文学韵味。

  Rose本意为玫瑰,rosy则指“玫瑰色的,蔷薇色的”,rosy与cheek搭配,就是指“玫瑰色的面颊”,玫瑰色也就是红色,因此rosy cheeks就是我们通常指的“红润的面颊”。而在中文中,“桃面”字面上是说“桃子一样的脸颊”。不言而喻,“桃面”与rosy cheeks达到了高度的对等。桃子呈红色,红里透白,在中文的使用习惯中,常用“桃子”来形容好看的少女的脸颊,红扑扑的,十分可爱。而在原文中,rosy cheeks也是如此。而原文的前后文中,rosy cheeks, 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是排比的格式,用来描述少女美妙的外貌和身姿,“桃面,丹唇与柔膝”也于原文保持一致,用三个两个字的词语构成,在构词法上也前后保持一致,采用排比的方式,朗朗上口,又历历在目。

  在词的构成上,rosy cheeks是形容词加名词的形式,“桃面”也是如此,指“桃子一样的面颊”。同时,两者都采取了比喻的方式,用rosy来形容cheeks,形容脸颊像“玫瑰”一样,红润鲜艳。而“桃面”也充分保持了原文的构词法,指“桃子一样的面颊”,用“桃子”与“面颊”形成比喻,形容像“桃子”一样,红扑扑,毛茸茸。因此,在构词法上,翻译与原文也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在翻译技巧上,译者采取了归化翻译的手法。由于文化差异,在英语文化中,常用rose这一类的词,一定程度上传达出英语国家人群热情开放、奔放乐观的性格,rose也代表了英语国家人群的人格魅力。而在中文中,中国人多含蓄内敛,讲话娓娓道来,采取细水长流的方式,因此在翻译中也是如此。“桃面”一定程度上是归化手法的体现,译者在翻译中舍弃了英语国家带有的热情热烈成分,选择把其翻译成“桃面”,形容女子的脸颊白里透红,有些许中国女子特有的温婉色彩。也就是说,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没有采取直译的方式,直接把其译成“玫瑰色的脸颊”,而是采取了意译的方式,让原文与中国特有文化相结合,再加上归化的手法,最终把其翻译成“桃面”,充分体现的译者的翻译水准与翻译技巧。

四、“桃面”的其他英译

首次将“桃”与“面”联系在一起的是《诗经》的《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指“桃树花开满枝头,花开灿烂如红霞”。《桃夭》通过桃树枝头繁盛,桃树硕果累累来形容女子对未来婚姻的向往。歌中平铺直叙,如涓涓溪水,没有夸张与浓墨重彩的描述。译者翻译成The peach is in bud and the flowers Brilliant their Shine,这里采取的是直译的手法,翻译成了peach之后,也有不少中国文人将“桃面”带到了他们自己的文学作品中,唐崔护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李商隐《即目》:“夭桃唯是笑,舞蝶不空飞。”李商隐《嘲桃》:“无赖夭桃面,平时露井东。春风为开了,却拟笑春风。”

  不同的译文把“桃面”译成pink face或pretty face亦或是comely face,基本上采取直译的方式,来形容面色的红润有光泽。从整体上采用的是平铺直叙的叙事方式。但是就翻译的结果而言,符合英文一向直截了当的习惯,清晰明了,易于理解,非常直观地传达了诗歌本身的含义。

  但是从问题格式而言,中文原文是富有韵律的诗经,包含了中文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用词优美高雅,审美价值高。但是在译文中,译文平铺直叙,采用的语言也较为简单,在翻译的过程中稍微丢失了原文特有的古色古香的韵味。

五、结语

中文文化和英语文化存在着千差万别的关系,就算是在简短的一个词中,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从英文找到中文翻译,再从中文翻译回译至英文版本,通过与文化和文字之间不断打交道,探讨了翻译的无限可能性,强调的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充分肯定翻译就是“戴着枷锁的舞蹈”的创作活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