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喜福会》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和当代中国女性崛起对比解读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15883
张 颖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电影《喜福会》深得海内外影迷学者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这部影片极大程度的忠实了原著,更是因为该剧中的几位女性角色,由于受根深蒂固的“物化女性”思想的毒害,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都遭遇了看似不同而实质惊人一致的悲惨命运,而该剧中女性角色自我意识最终的觉醒则是此影片深得人心之处。因而,从 “物化女性”角度重新解读该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主义意义。同时,与中国代女性的自主自强和社会地位平等的现状做对比,更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一、“物化女性”概念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女人是水做的骨肉”,“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之说,旧社会的妇人总是被丈夫在人前称为“贱内”、“拙荆”。而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则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夏娃在亚伯拉罕诸教的创世神话中被视为世界上的第一个女人,而据《圣经·旧约》记载,夏娃则是由上帝从亚当身上取下的一根肋骨创造而来,亚当称夏娃为“我的骨中骨,我的肉中肉”。由此可见,古今中外,在男人眼里,女人只是男性身体的一部分,或者可以说是一个私人物件,是不能够独立存在的,只能依附于男性而存在。一切不遵从男性规则的女性都是为世人所不齿的。即便在21世纪的今天的许多国家里,在男性甚至是大多数女性眼中,都是以是否美貌、温柔、持家、是否能够相夫教子来评判一个女人的优秀与否。在文学、影视作品中,女性的价值、家庭社会地位等更是被津津乐道的话题,女性低下从属的社会家庭地位及其抗争成为文学艺术作品永恒的主体。

  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创始人之一的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指出:“他是主体(the subject),是绝对(the absolute),而她是他者(the other)”。女性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做为他者存在而依附于男性已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古今中外,以独立的个体而存在的女性都是被社会和家庭所排斥的。

  女性就像是一个物件,好坏优劣完全由男人来评判,由此而来的“物化女性”就是指将女性当做物品而非独立的个人来看待的一种思想。而这种物化又包含有两层意义,即男性将女性物化看待和一些女性的自我物化。即便是现代世界的女性,也很难逃避被物化的困扰。为了不被视为商品或者物件,觉醒的女性们要不停地为自己的平等权益作战,因为女性的存在价值不是为了取悦他人,而是要像男人一样成为独立的个体,绝对的主体(the absolute subject)。正如《喜福会》里的众多女性在经历了人生的苦痛之后奋起抵抗一样,有反抗就有流血就有牺牲,但社会前进的脚步却从未停止。

二、女性的被物化和自我物化

电影《喜福会》故事正式开始之前,作者口述了一个妇人带着她的天鹅横渡太平洋来到美国,虽遭海关劫掠只剩下了一片羽毛,她依然希望将这片不值钱却承载着她所有期盼的羽毛送给她未来的女儿:“在美国我将会有一个女儿,就像我一样。但是,在那儿没有人会用她丈夫打嗝时声音是否大这么一个标准来衡量她的价值。在那里,没有人会看不起她,因为我会让她学会讲标准的美国英语。”影片一开始就直入主题,点名该妇人之前依附于男人生活,所有的人生价值都由男人来评判的悲惨而卑微的前半生。她会让女儿讲标准的美国英语,正是她对女人独立人格的觉醒与追求,然而,“物化女性”依然在她心中根深蒂固,因为她依然希望女儿通过标准的美国英语来得到周围人的肯定和接纳,依然需要别人的肯定来确定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女性自我意识在觉醒,但是道路依然艰难而险峻。同时,背井离乡,逃往美国,也体现她内心的惶恐和逃避。其实,不管去向何处,逃避都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女性自我意识真正觉醒,从内心深处把自己看作是独立人格的个体,才能真正达到内心安宁和社会地位平等对待。只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真正解救女性于水深火热之中。

  安美的妈妈被吴清强奸怀孕,做为本来就是新寡的二次受害者,本应得到家人的保护并为其伸张正义,可残酷的现实却是连她的亲生母亲都不相信她被玷污的事实,被家人嫌弃而赶出家门。此刻没有母女情深,没有血缘至亲,有的,只是三纲五常,有的只是像被人摔碎的物件一般遭人抛弃的命运,而走投无路的安美妈妈又把自己像遭人厌弃的物件一样亲自送上了吴清的家门。当年幼的安美得知真相向妈妈诉说后,安美妈妈忽觉作为一个真正独立人格女性的重要性,最终选择以死换取女性最后的尊严。可是,以死换取尊严却又成了她再一次错误的选择。因为只有活着,才会拥有各种可能。

  影片中另外一个女性罗丝自从高嫁后就完全失去了自我,是该影片中另一个自我物化的典型。婚姻中她没有主见,一切以丈夫为中心,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男人眼中完美的家庭女性,而丈夫却对她的改变和付出熟视无睹,甚至慢慢厌倦,即便后来她生了女儿暂时挽住了丈夫的心,依然逃离不出丈夫出轨被抛弃的命运。如果说女性被男性物化是可悲可怜的,那么女性的自我物化就是更可怕可恨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卑微和示弱,并不能换来想要的安宁生活,内心意识的觉醒和自我认可,才能真的将可怜的灵魂拯救出来。

三、女性自我意识之觉醒

如果说《喜福会》中的女性被物化和自我物化是令人痛心和无奈的,那么,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则是令人振奋的,也正是该剧令人喜爱的一大因素。

  安美妈妈的死固然是人生的一大悲剧,可至少她向女性自我意识之崛起迈出了一大步。茵茵面对始乱终弃的丈夫,最初的反应只是在家默默地等待丈夫的归来,默默承受所有的苦楚,将自己的身段低到尘埃里却依然换不来丈夫的回心转意,最终以溺死自己儿子的方式结束了这段婚姻,解除了所有生活的羁绊,寻得了身心的自由。她的行为是令人痛心的,但是女性地位的抗争、自我意识的觉醒之路从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虽然茵茵最后终于警醒,但却是以牺牲自己儿子为惨痛的代价。如果她能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能够懂得女性本就是独立自主的个体,她的悲剧可能不会出现。

  影片结尾出现了罗丝与丈夫一起为晶美中国姐妹团聚送行,代表了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胜利。琳达在中国,虽为黄家的童养媳,像家中物件一般在年幼时就许给了黄家,却是影片中自我意识觉醒最早的女性。与天宇成婚之夜,琳达虽然带有封建女性的思想,认为即将成婚的丈夫将会主宰自己的命运,但在心中却知道自己是谁,并向自己承诺永不妥协。最终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脱身黄家,真正成为了能够主宰自己命运的独立女性。与丈夫平分家庭开支的丽娜,因为丈夫的斤斤计较而几近崩溃,丈夫甚至将共同翻阅的杂志、一起养的猫的猫粮支出都全部记在丽娜头上。可是丽娜为了一个周围人都认为女人应该拥有的完整的家而委曲求全,完全失去了自己,痛苦而卑微地生活着。在母亲的引导下,她最终向丈夫喊出了自己的愤怒与诉求,从而迎来自己新的人生和恋情,开启独立女性人格的新篇章。

四、当代女性的崛起

《喜福会》中的女性虽然经过一系列的苦难,但最终走向了女性自我觉醒之路。可是这个自我觉醒之路走的太过艰辛,因为他们被封建女性所提倡的“三纲五常”毒害太深,如果不能从内心深处真正意识到封建思想的诟病,简单的逃离永远不会换取真正的社会认可和内心的永久安宁。我们在评判作品中自我意识未觉醒之时的女性的时候,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她们从小生活的社会环境,封建思想深入人心,禁锢了无数人的思想和生活,也造就了无数人的苦难人生,不但是女性,也包括男性。封建社会制度和思想的笼罩,即便人们有觉醒的意识,也无异于孤军奋战,很难赢来胜利的曙光。因此,只有推翻万恶的旧社会,祛除人们心中的旧思想,才能真正迎来女性的觉醒和解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议,给女性真正带来了尊重和肯定。我国宪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同时,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女性的法律法规。在越来越完善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女性真正迎来了身心的解放和崛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建国初期就开始对全民,尤其是对女性进行扫盲,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真正使得女性有了与男性同样的受教育机会。知识是一切进步的源泉,接受了新思想、新理论的当代女性,必定能够走向一个更加辉煌耀眼的道路。男女的平等,是女性远离苦难人生的根本原因和动力,这个社会,本就需要男女共同努力,平等相待,才能共创人类的辉煌。

五、结语

“物化女性”中外皆有之,无论是女性被物化,还是女性的自我物化,都是阻碍社会发展的绊脚石,都是造成女性悲剧的罪恶根源。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正如社会制度的变革,是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甚至会以死亡为代价而前行。这种觉醒,不但需要解锁外界对女性的物化,更需要女性对自我物化的摒弃,女性才能真正化茧成蝶,此过程虽然痛苦,却是迎来女性自我意识觉醒新纪元的必经之路。

  社会主义制度下当代女性,在越来越完善的社会制度和越来越人性化的教育制度的沐浴下,必然能够洗尽铅华,开辟出一条前所未有的女性崛起之路,带领着全世界的女性,走向一条女性真正自我觉醒的崛起之路,掀开人类社会进步的新篇章。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