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业大学
一、高校思政教育质量提升面临的现实困境
1.教学观念更新滞后。
目前,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沿袭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扮演着主体性角色。这种单边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和老师形成了固化的思维。而时代的变化,要求高校教师的教学理念要及时得以更新。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已经无法通过课堂的内容来判定学生掌握信息内容的程度,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与方式方法都发生了重要的改变,学生和教师在思政课堂内的角色与位置应该有所转变。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才能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2.教学资源运用单一。
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应用并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一是思政课程无法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学生思想价值引导并重,于是思政课程形成了教育与教学分离的现象,两者之间无法实现重和,这导致大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无法从内心有意识的获取积极的学习动力。二是在实践教学方面,高校未将思政教育课程与实践相结合,只注重传统课程性的理论传授,而无法将理论课程迁移至现实社会生活实践中,导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3.教学考核评价片面。
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考核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学生日常学习的评价;二是学校管理层面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在这两种评价体系中,教学评价指标非常单一。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依据是学生的期末成绩、课堂表现、课堂出勤等内容,学生之间的成绩无法实现有效的区别,这样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并不能够全面地衡量学生的思政学习的效能。另一方面,教学高校教育管理层对老师的考核也是单一的,任课教师的考核采用一贯制的管理方法,考核主体和内容比较单一,教师无法通过个人的工作而将各个方面的内容得以优化与改善,所以教师只能在学校设定的范围内进行单一的教育与教学。二、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质量提升策略
1.教学观念转变:育人为本,优选科学策略。
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结构的变迁和社会生活需求,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教师应该转变教育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思政教育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时效性,生动性和贴近性,让学生在了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大事以及时政热点的过程中,建构学生的自主意识,明辨是非。同时教师也应该将时政热点与课程信息内容是两者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理论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将学生放置于思政教育的核心地位,进而实现高校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2.教学资源整合:综合利用,优化教学资源。
针对思政教育过程中所出现的难点与重点,进行专题性的教育,以问题为核心整合并拓展现实理论与实践行动,进而使专题教学更具有社会意义。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整体化的内容进行条块化的分层处理。这种方式重新整合了内容体系的设计,使思政教育课堂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契合学生的信息接受方式。同时,教师在课堂中也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优质的图片、语音、视频等纳入课程教学体系之中,丰富教育形式与教育手段,增强思政教育的时代感与感染力,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政教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成为思政教育课堂中的引导者与倾听者这种教育模式,拉近了学生与教育师之间的关系,从而也能够使学生以更加深切的感受参与到思政教育的实践中。3.教学考核创新:有效衔接,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考核与评估是思政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指标,所以高校在教学考核方式与指标的确立过程中要有所创新,保障教学评价的方式能够具有时代感,使实践与理论能够有效地衔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网络信息资源充分整合学习内容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程度,这是教学考核所要注重的方面。同时思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并不仅仅由教师一人决定,也不能够由期末成绩来反应,而是应该采用多元的评价机制,将质量作为教学考核指标的核心内容。通过多种评价体系,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对高校教师的评价也应该基于多元化的评价,将更多元素纳入到评价体系中,使评价的效果更具有客观性和实践性。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效,思政教育观念也应该有所更新,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专业知识学习与思政学习,实现自我发展与价值观念的双重促进。针对目前高校思政教育质量所存在的问题,从教学观念、教学过程、评价体系等方面作出实践性的路径分析,能够有效促进高校思政教育课程质量的提升。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