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生命关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向度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11920
谭晓爽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生命关怀的价值意蕴

马克思曾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1]也就是说,生命的存在是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美国著名教育学者诺丁斯非常强调关怀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她认为关怀就意味着对某事或某人负责,保护其利益、促进其发展。那么,生命关怀也即对个体的生命负责,并促使其不断发展。

1.生命关怀的起点——个体生命价值的肯定。

人的生命价值主要表现为个体生命存在可以满足自身、他人及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承认及肯定个体的生命价值是生命关怀的起点,主要通过自我及社会的肯定来促进自我对生命价值的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受教育者完善的人格,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生命观是包含其中的一个重要范畴,通过帮助受教育者正确认识自我的生命价值,从而引导其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实现其生命价值。在此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发挥其生命关怀的价值意蕴,充分地肯定每个受教育的生命价值,引领正确的生命价值认知导向,让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热爱生命,积极地用行动去实现其生命价值。

2.生命关怀的旨归——个体人生价值的实现。

生命关怀的起点是肯定生命价值,同样,生命价值的肯定也需要通过其生命价值的创造来实现。因此,开展生命关怀教育的最终归宿也是帮助大学生实现其人生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那么,实现这个目标的首要条件即个体的生命存在,最终任务也就是发挥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通过思政教学,让受教育者理解生命价值所在,让其对自己的生命产生一种责任感。这种生命关怀的意识与行为应该弥漫于整个思政教育的全过程,最终为实现个体的人生价值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大学生生命关怀教育必要性分析

1.漠视生命现象:部分大学生对生命价值缺乏理性的认知。

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应有良好的生理及心理素质,但是当前高校中仍不乏有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生命价值认识模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以人为中心的教育,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教育活动本身就是塑造人影响人的一种实践活动,通过学校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理性的认识自身的生命价值,同时也引导其尊重他人的生命价值,在遇到人际冲突的时候,能够理性平和地处理,最终营造一种良好的人际氛围。将关怀生命的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积极的干预,防止悲剧的发生。

2.利己主义倾向:功利主义的蔓延遮蔽了对正确人生价值的认识。

伴随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功利主义这一向度在当今社会逐步蔓延。人们往往将对自己有利的事情视为有价值的事情,这种价值观念极易滋生利己主义的倾向。现实存在的实然状态是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价值的实现为中心,往往忽视了其所具有的社会价值。这种利己主义倾向会影响个体对人生价值的判断,也就是说,其人生价值无法得到真正地实现。

  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理应担负起时代委以的重任。此时,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显得尤其重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以培养拥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为己任,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生命关怀意识,不仅增强其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同时也要加强其对于生命价值意蕴的践行实效,让生命焕发生机与活力。

三、生命关怀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路径

生命关怀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向度之一,应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通过顺应学生的成长规律、关注学生的需求,将关怀教育理论所倡导的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的方法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将会助力提高高校生命关怀教育的实效。

1.榜样:思政教师以身作则,用自身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在关怀教育思想中,诺丁斯强调教师“无需告诫学生去关心,我们只需要与学生建立一种关心的关系,从而来演示如何关心。”[2]换言之,即要求改变传统的说教形式,也就是所谓的“灌输”。相反,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相信学生有其自己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那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当引领者的角色,帮助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价值观中找到符合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在生命关怀教育中,教师应充分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日常生活状态,都应该以身作则,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言谈举止都应符合教师的标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老师为榜样,正确审视自己的生命价值,从而实现其人生价值。

  当前,榜样教育法也广泛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但是如何使其更好地发挥榜样的力量也促进生命关怀教育的开展仍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难题。将诺丁斯的关怀教育框架之下的榜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阶段,有利于在潜移默化当中帮助学生树立生命关怀意义,激励其不断创造人生价值。

2.对话:促进师生的互动交往,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

诺丁斯认为“以关心者的身份对学生的需要作出反应,这是源于我们内心的道德反应”。[3]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教师很多时候都是扮演着关心者的角色,而学生则为被关心的角色,关心与被关心是一对范畴,这也源于关心的关系性。关怀教育理论所倡导的对话也是着眼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属性,只有在对话当中,才能充分地了解彼此的需要。

  “从关怀的观点来看,对话在道德教育中使非常重要的。它是评价我们的关怀努力的效果的一种手段。通过对话我们对他者了解得更多,作为关怀者,我们需要这种知识以有效地采取行动”。[4]因此,这也要求思政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对话的教学模式,充分倾听学生的心声与需要,并积极地给予其反馈与帮助。工具理性弥漫于整个社会,在此背景下,大学生不免会显得焦虑浮躁,因此,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思政教师作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主力军,也应该承担起这一时代使命。大力开展对话教育,在对话过程中渗透生命关怀思想,让大学生于潜移默化中实现关怀生命的意识。

3.实践:加强情感体验与行为体验,实现知行合一。

通过创设关怀情境,让大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生命的力量,对帮助其认识生命价值是极为有利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一方面,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呈现出生命发展的历程,通过情感体验的形式加深其对生命的理解。另一方面,以行为体验的方式让其感受生命的价值,比如:带领学生参加名人故居,体验名人当时生活的艰苦,通过这种行为体验极大的激发其对于生命价值,特别是人生的社会价值的认识和思考。

  实践教学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去努力的方向,当前,由于大众教育的推广,大学生的数量年年剧增,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超级大班制的现象仍普遍存在,特别是思政课堂,这种班级模式也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发现每一个同学的情况,加上传统的说教模式的存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而这种体验教育的模式将每一个学生纳入思政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个同学经过这种情感体验与行为体验,都会产生不同的收获。因此,大力推广实践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大学生生命关怀教育的实效得到显著提升。

4.认可:给予学生鼓励与充分信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认可,诺丁斯也将其称为求证,她认为“求证过程要求我们对最可能与真实情况发展联系的动机加以确认”。[5]在生命关怀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对话与实践的方法认清学生对于生命价值的判断与选择。

  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尤为重要,教师应以一种平等的身份与学生沟通,营造信任的氛围,只有在充分信任的氛围当中,学生才能敞开心扉,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真实反应给予及时的帮助。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学会使用认可的道德教育方法,教师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关注学生的成长动态,从而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实现生命关怀教育,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进而实现学生的生命关怀,助力其实现人生价值。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