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对外汉语初级听力课教学初探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14204
李诚伟 陈兰玉

  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

  语言交际技能分为“听”“说”“读”“写”。听力教学一直占据重要地位。并且初级阶段的听力教学是最为重要的。这一阶段的学习,影响之后的听力学习效果。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提到:“在初级阶段突出听说或者适当的听说领先,特别是强调听力理解,是符合语言学习规律的。”任务型教学法从交际法演变而来。对于汉语初级阶段水平的学生,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传递信息、表达观点从而完成任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国内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现状

在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对外汉语听力教学中。朱传芳(2007)提到,任务型教学法的理念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现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地学习重要手段之一。马晓文(2007)教师需在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通过任务,培养各项的语言技能。从而习得汉语。赵佳(2015)任务型教学培养的是学生完成任务的能力作为教学上的目标。总之,纵观所阅材料,任务型教学法运用于对外汉语教学是可行的。但是大多数都是以口语课、综合课为主。即使运用于听力课,绝大多数也是以中级听力课和高级听力课。那么,任务型教学法是否适用于初级汉语听力教学呢?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听力课教学的可行性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基于任务或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途径。根据这一教学途径,设计语言教学大纲以及编写语言教材不是按一定的顺序罗列或介绍语言项目,而是设计一系列任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逐一学习各个项目语言,而是完成各种各样的交际任务。[1]

1.任务型教学法理论基础。

任务型教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其理论基础主要是建构主义理论、语言习得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学生通过自身主动建构知识。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从而获得自身意义。

  语言习得理论,主要来源于克拉申提出的“输入假说”。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的保证。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才能产生习得。

2.任务型教学法基本原则。

(1)真实性原则。任务的来源与选取要贴近生活。尽量创设真实环境,有利于学生在语境之中得到有效地应用。在听力课之中,所选取的任务要与本堂课的话题有关,以体现真实。

  (2)形式/功能原则。就是在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将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明确化,让学习者在任务履行中充分感受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以及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增强学习者对语言得体性的理解。初级听力课中,所选取的任务最好是与语言交际密切相关,不能脱离听力所提供的语境。

  (3)连贯性原则。一堂课所布置的任务应当是相互关联,具有相同的教学目的或者目标指向,同时应该在内容上相互衔接。在连贯性中,也要考虑难度,难度最好以循序渐进的形式逐渐叠加,以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任务数量的多少有可能对初级阶段的学生有影响。因此,在布置任务的时候,要考虑到任务的数量。

  (4)可操作性原则。环节应该轻松、简单,摒弃繁琐与复杂。所布置的任务,可以是活动性的,不仅仅只是局限于书面。从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实用性原则。任务设计主要要考虑其效果,不能单单只能注重形式。所提出的任务要实用,不能只停留在效果层面。可以从侧面为学生提供交流机会。

  (5)趣味性原则。所提的任务要生动有趣,不能机械。任务可以多样化,多样化形式的任务能够吸引学生兴趣。

3.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听力课教学的可行性。

初级听力课所提供的语料不同于真实情境中的语料。因此,学生在初级听力课上的听力并不是学习交际技能,而是被动地去学习一些语言形式。初级听力课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不太好掌握教学的进度与水平。教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会陷入被动的局面。“真实性”是任务型教学法当中的一个原则。任务的真实,往往契合语言学习的目的,能够更好地完成交际。通过对任务的细分,让初级听力课的学生带着任务主动地去听,提高初级听力课学生的积极性,完成交际。学生并不是机械地去接受听力内容,而是带着目的进行学习。因此,在初级听力课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是可行的,并且有利于学生的语言技能的提高。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听力课教学的应用

基于Skehan(1998)把任务型教学分为三个阶段:任务前活动、任务中活动和任务后活动。教师需采取不同手段来进行教学。

1.任务前活动。

教师进行教学导入,通过PPT、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课本的话题和内容。初级听力课学生的汉语水平并不是很高,在提出话题的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以加深对话题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减少对听力的消极情绪。内容方面,教师在提出任务前先完成生词和语法点的讲解。介绍完后话题和内容,教师提出本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并且进行说明,让学生明确任务的目的和意义。学生在拿到任务后,可以对听力内容进行预测,预测听力所会出现的情况,以此对听力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2.任务中活动。

任务中活动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不断地听力语料输入以及不同的任务形式,在听力中完成任务。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给出与本堂课相关的任务。此外,教师还可使用教学工具,例如照片、挂图、杂志等引发任务。任务的完成主要通过口头或者笔头方式完成。在展示成果方面,学生通过个人或者小组形式进行。学生在听力过程中要培养抓关键词的能力,并且要掌握听力的语音与语调。初级阶段的学生要练习辨别分析及其听后模仿的能力。语音与语调在初级听力中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对语音语调的掌握。能够更好地进行交际。

3.任务后活动。

任务后活动包括分析和操练。教师要对学生所展现的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分析学生在完成听力任务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对听力话题进行拓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来巩固内容。巩固内容后,教师还可以提出有关话题的任务,让学生们加深印象。最后,教师要对整个任务的执行效果,进行反思,撰写反思报告。以此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四、结论与不足

本文浅谈了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听力教学的可行性。在初级阶段提出任务,提高了学生对听力的兴趣。减少了对听力的畏惧感。教师通过具体的任务,让学生明确听力过程中所出现知识点。在听力与完成任务的同时还培养了说、读和写的能力。除此之外,完成任务的同时还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但是初级留学生理解速度较慢,任务所完成的消耗时间过长,会在一定程度上浪费时间,从而耽误整堂课的教学。希望在接下来的研究能够解决以上的问题。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