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袁州区寨下中学
阅读理解能力在初中语文中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之一,语文教师为学生进行阅读理解能力的全面培养也能让学生逐渐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为学生将来的发展与进步进行铺垫。在教学当中学生需要接受教师来自多角度、多层面的培养,进而逐渐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能力
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中,主要的阅读素材就是教材中的内容,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仅仅能够以教材为基础进行学习。[1]在现代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打破学生阅读视野的局限性,利用多种课外资源进行阅读范围的扩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化学生的知识积累。比如在《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标题中的山海经进行拓展教学。山海经一书本身有着较高的趣味性,其中的描述和插图对初中生而言也有着极高的吸引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尝试进行拓展教学,对这篇文章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对山海经如此执着?这篇文章中主要描写了什么角色和故事?在提问当中学生能首先对文章进行分析和学习,了解教材中的基础内容,随后开始思考自己对山海经的印象。那么教师这个时候就可以结合山海经为学生进行阅读范围的拓展。在山海经中记录着极多的天文、地理、人文、生物等知识,教师借以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进度选择合理的内容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学生能够看到更多更精彩的世界,从现代文化中抽身出来对山海经中的故事和描述进行思考。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课外内容的导入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在带领学生进行赏析的过程中学生也更加积极和主动,阅读理解能力也在课外读物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
二、小组合作学习,训练自主阅读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应该与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共同进行,让学生在阅读中能够进行思考和探究,更加深入地了解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这一方法的应用对学生进行培养。比如在《藤野先生》一文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在阅读、思考、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得到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应该将问题的设计尽量符合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能对文章的整体进行阅读和分析,比如文章中描写了哪几种事件?在这些故事片段中藤野先生与其他学生的表现有着什么样的差异?藤野先生在这些故事中分别有着什么样的思想品质?随后教师应该先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通过这个方法进行文章内容的理解。随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分配合理的阅读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当中自由地交流和表达,提出自己对文章中角色的见解,也可以根据观点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辩论。在这一课堂设计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为了课堂的主旨,让学生在主动的地位中进行思考和交流,在交流中推动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以及阅读分析能力的提高与形成。
三、设计提高计划,培养阅读习惯
众所周知,阅读能力的提高并不是短期的训练就能够形成的,而是需要教师长期的培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习惯的影响下长期地自主进行提高。但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培养,让学生真正的在课堂上达到可持续发展,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当中。比如在《三顾茅庐》的教学中,教师就应该为学生进行阅读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设计相应的阅读计划。在课堂上教师想要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应该将课堂进行适当的改进,首先应用现代的影视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对故事的大概发展进行掌握。随后,教师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推测现代影视作品中不合理或不符合原著内容的部分进行标注,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交流和分析然后进行表达。在表达之后,教师可以让与这一小组意见相同的学生举手示意,根据问题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讲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文章的解析能力大幅度提高,影视作品也作为辅助材料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在课堂接近尾声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三国为阅读目标进行阅读计划的设计,并在课堂中为学生预留一定的交流时间。
在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加强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教学策略调整,教学设计也应该根据关键节点设置不同的改进策略,进而让教学方式能够更加多变,适应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进度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从多元化的策略中让学生得到提升,完善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