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留村镇师庄小学
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教师用问题的形式把教材的知识点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学生在这个思维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其智力水平并发展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使学生具备问题意识,主动参与学习,从而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引发学生去思考,训练其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主体精神,形成其主体能力。
鉴于问题教学法的以上优势,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利用这种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初衷不错,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师设置的问题中有的没有思维含量,就是简单的一问一答,答案比较明显,没有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有的老师在提问时没有选择合适的时机,导致浪费了课堂时间;有的老师设计问题超出学生的知识面,学生没有相关知识的积累,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有的老师自问自答,不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不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此,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问题教学法的作用,就要注意以下策略:
一、课前的充分准备是非常必要的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备课环节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去设置问题。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设计合适的问题,以问题为主线去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这样既能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教师要提前对设置的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认真分析,要确保问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还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教师要多从学生层面去思考问题的设置,学生是否对这些问题感兴趣,是否理解这些问题?他们会从哪方面去考虑,会利用怎样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做到使设置的问题既精彩又实用,抛给学生的有水平的问题可以激起他们思维的浪花,会使他们情绪高涨并积极参与课堂,课堂气氛活跃,进而很容易的解决问题,让他们在探索中体会学习的快乐,使课堂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教师在课堂中的“导”与学生的“思”是非常重要的
问题教学法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能代为其劳,而是起引导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去梳理,以确定正确的思维方向,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索,去求知,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且,教师还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以供他们自己思考或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纯粹的“教”,而是转变成“导”的角色;学生也由以前的被动结受变成了主动参与,主动求知,在求知中体会快乐。学生对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印象深刻,也就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师要注意课堂提问的技巧,把握有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用问题牵引着学生去积极思维,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难易结合,既要有深度,又要有广度,还应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要用问题去启发学生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教师还要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次教学时机去开发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并培养他们从多角度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争取做到有所收获。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去掌握知识,进而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难易不同的问题,引导他们善于学会从已知去分析未知,去思考,去解决问题,从而学会一步一步去掌握新知识并形成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适当评价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每位学生都是一个有思想的个体,针对相同的问题有时候会有不同的见解,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并及时对他们的观点做出及时的评价。教师也可以先让他们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学会全面、公正的去评价自己。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之间互评,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小组之间的互评都是非常有效的,主要是鼓励学生们通过互相评价去学习对方的优点,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相互提高,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教师要公正评价每一位学生,以表扬为主,不要打消学生的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多表扬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充分调动所有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帮助、多引导。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问题法进行教学时,要深入挖掘并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巧妙安排,把自己的课堂用一个个有深度、有广度、有梯度的问题串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去积极思考,学会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从中拓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从而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课堂达到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