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冠县北馆陶镇李元小学
在当今时代,小学语文的教授课堂中,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模式依旧是一些以往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枯燥无味,并且在授课的过程中没有任何的新意和亮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并且,当遇到复杂且困难的授课内容时,如果是一些能力稍弱的学生,可能会无法完全的理解授课内容,或者会有学习思维混乱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下,老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为学生们进行思维梳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一、思维导图教学作用分析
思维导图借助网格化图表的方式对学习内容进行表述,形成清晰的逻辑关系,能够帮助学生认真思考和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必须要确保教学内容丰富全面,思维导图应当涵盖文章的逻辑关系以及全面的思维节点,才能够使学生在复杂的关系中构建完善的思维脉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思维导图不仅要保障有重点知识,而且要对语文知识点进行延伸,全面重视逻辑关系,对于所学知识点予以迁移,在划分逻辑关系时应当重视知识点间的关联性,切记不要混乱关系,否则可能会出现逻辑错误。在语文教学中也可以将基本的知识关系借助符号的方式进行展现,既能够简化逻辑关系的表现形式,也能够便于学生理解。所以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监督引导作用,深入挖掘语文素材,体现出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小学生思维较为发散,且想象力丰富,对枯燥的文字材料不能有效提炼出有用的知识点。借助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对文章信息一目了然,同时也达到了知识网络构建与知识点的巩固作用。例如,教师在讲解《路旁的橡树》一课时,可让学生读出自选的内容部分,当读到“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教师可将关键词标出,让学生将文中建筑工人对橡树的关注、爱惜心理的词汇分别找出,教师一一填写在关键词周围,让学生通过对工人及工程师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方面面细致地分析出其心理活动,各个片面知识梳理后将其整合,构建出知识网络。最后将学生疑问、见解一一罗列。让学生在互动、议论中共同完成思维导图知识网络的构建,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阅读能力。2.化繁为简,明确课文重点。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勾勒文章概要,为学生还原课文重点、段落联系。调查研究表明,小学生对于形象事物的感知力和接受程度较高,但在理解抽象的概念、含义时尚处在一个较为浅的层次。思维导图作为搭建抽象内涵与具体形象之间的桥梁,能够通过各种简洁明了的符号将语文的逻辑思维可视化,大大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积极地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掌握。以二年级上册《开满鲜花的小路》这节课为例,教师可以以鼹鼠先生为核心绘制一个思维导图,通过动画相继展示与鼹鼠先生对话的几只动物,然后点击它们之间的超链接跳转,追踪课文原句,帮助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通过提取刺猬太太、狐狸太太几两个动物说的话,以及突出松鼠太太前后的对比,能够让学生明白长颈鹿送给鼹鼠的礼物是花籽。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整理思路,引导学生感知语言的奇妙。
3.借助思维导图,体现阅读教学拓展性。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我相信每位教师都能从教学中感悟出来。语文知识的丰富性涉及是多方面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对教材知识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在当前语文教学中,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课本上的阅读内容与课外知识做一个衔接。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例如,在教学《落花生》这节教学内容时可以将《梅花魂》《白杨》、《访兰》等作品与落花生进行对比阅读。学生阅读完之后就可以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分析其存在的共同点,落花生中所蕴含的道理是做人就要像花生一样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文章借物言志手法;梅花魂主要是在描写手法上和落花生是一样的;白杨讲述的道理是一样的,从文中“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的直,哪需要它,它就在哪生根发芽……”虽然是在说白杨,其实表达的还是作者的内心学;访兰则是通过对比家兰和野兰的不同之处说出了同样的道理。“父亲拉我坐在潭边,我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着兰,也在看着我,说:“做人也是这样的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去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了品格;低俗的人不会给社会有多大贡献的。”这样教师通过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课堂阅读内容与课外阅读内容之间形成内在联系。在长期的坚持训练中,学生不仅习得了阅读方法,也能够增加自己的阅读量,获取更为丰富的知识,将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体现了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思想。
三、结束语
在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是一种新的教学策略。正确应用它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学习和积极发展。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探索他们的思维潜能。因此,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思维导图,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协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知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