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让“夕阳”沐暖阳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15243
曹家宁

  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 我们这代年轻人注定要扶老携幼,与世界最大规模的老龄化同行。无论走多远,都不要忘了来时的路,有空时记得返航,让老人心生暖阳。

  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岁月催人老,又一代读着叶芝这首诗的人们正步入夕阳。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60周岁以上的老人已达2.64亿,占比达18.7%,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5.44个百分点,事实证明,我国老龄化社会已扑面而来,可以断言,在未来十年的中国,平均每五个人中就会有一个老人,以及一个即将变老的人。目前,中国每天有两万多人在步入老年,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开始了既要为谋生而到处奔波,又要为照顾双方老人、培养子女或以开启照料孙辈的典型中年生活。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们当前必须面对的社会课题和时代特征,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将近一半的时间在面对“衰老”问题,工作繁忙、身心疲惫将成为常态生活,儿女常回家看看,仿佛成为了老人的奢望。

  小时候是父母呼唤我们回家吃饭,而如今却成了夕阳里的他们为了等待子女回家在家门口翘首以盼。小时候,他们从不说爱你,却悄悄把最好的都留给了你,不论经济贫穷或富有,亦或身患疾病或痛苦,他们都会义无反顾倾其所有给与你,甚至他们自己的生命,可以说,你就是他们的全部。我们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家就是我们的避风港、后花园。当我们遇挫时,父母的眼神就是我们信心的来源;当我们忧伤时,父母的宽慰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当我们离家时,父母的鼓励就是我们最大的勇气;当我们成功时,父母的微笑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奖赏……一路上,父母为子女承担了太多的风浪,面对困难他们用并不宽厚的肩膀为我们遮风挡雨,为了希望他们用无穷的慈爱呵护我们茁壮成长,自己却在时光潮流的冲击下白了发根、生了皱纹、弯了脊梁。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孝敬父母不仅是对我们的道德要求,更是我们肩上永远不应卸下、也不能卸下的历史责任。无锡市的一位老人因子女不管不问其日常生活而将他们告上法庭,其中一个诉求便是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想要亲生子女回家探望自己没有亲情的自觉被迫依靠法律手段来实现,显得非常可笑,这不仅是社会的悲哀,更体现了老人心中的孤独心酸,也揭示了一大批如此一般子女的冷漠无情。我们要清楚地看到,老年人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在这个群体中总会涉及“老化”和“衰老”两个概念。老化是指个体在成熟期后的生命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形态学以及生理、心理功能方面的退行性变化。衰老指老化过程的最后阶段或结果,如体能失调、记忆衰退、心智钝化等。我们可以再详细分析一下:人到老年后,感知觉衰退,具体表现为视觉退化、听力下降、味觉、嗅觉、皮肤觉逐渐减退,记忆力急剧下降,思维迟缓,反应迟钝,各种内脏器官也逐步衰退,身体各项指标不是高就是低,身体功能退步。老年人在情绪上的变化,有的表现为不安全感,对自己身体功能变化敏感,担心自己得病;有的表现出孤独感,退休在家离开群体的失落感和信息缺乏感,空巢阶段的老人孤独感尤甚;有的行为拘泥、刻板,在解决问题时为了追求谨慎,而决断速度减慢;有的趋于保守,注重经验性,对子女不接受自己的经验方式不理解;有的总爱回忆起往事,遇事也易联想到往事;有的产生对死亡来临的恐惧......正值人生最忙碌阶段的我们,有时很难理解父母的种种“怪异行为”,对父母的忧虑感到不可思议,但细细想来,父母的焦虑不正是由于身边少了一直陪伴的我们吗?因此我们更应重视起父母的“小心思”,让他们少一丝牵挂,多一分安心。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于2013年7月1日起施行,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法律,时刻提醒子女们,不要在起航后忘记了曾为你们扬帆的人,常回家看看,陪他们唠唠家常,挥去老人心中的孤寂,一起吃顿家常饭,为他们送上一席温馨的话语,一句贴心的问候,一个温暖的拥抱,让老人心生暖阳。常回家看看,珍惜与老人在一起的时光,让每一个日子都染上温暖的记忆。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我们的要求更高也更繁琐,越来越多的责任积压在青年群体的身上,难免让我们有些自顾不暇,有时难免忘却了对父母的关注。但尽管人口老龄化与当下激烈的社会竞争发生了碰撞,年轻人996成为常态,然而比起老人对我们的付出,常回家看看应该也没有那么难。毕竟,我们这代年轻人注定了要扶老携幼,与世界最大规模的老龄化同行。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继承千载的传统美德。比如19岁的衡阳县女孩邹晴,从小父亲去世,母亲患病生活不能自理,从2016年读中专开始,她就带着妈妈求学,几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妈妈,“我在哪里,妈妈就在哪里”这是邹晴的承诺,也是她一直坚持的动力,她用自己的坚强孝顺、乐观向上撑起一个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善美。春秋时期,孔子就在论语中阐释了什么是“孝道”,一是“谓能养”,二是“和颜悦色”,三是“继忘述事”。比照古人的要求,常回家看看显得那么的简单了。

  怀揣孝道,铭记感恩,让社会充满温馨和谐之光。让我们为全国的老人们送上祝福,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家的方向;无论走多远,都不要忘了来时的路,有空时记得返航,让老人心生暖阳。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