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文学院
黄土地、西北方言、两兄弟的奋斗和情感以及触动人心的真实感,让不少《山海情》的观众总是想起《平凡的世界》来。《山海情》讲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宁夏西海固地区村民在国家扶贫政策推动下,移民金滩村,建设新家园的故事。《平凡的世界》则讲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孙少平、孙少安兄弟为代表的平凡人的奋斗历史。两部剧有异曲同工之处,也有各自精彩的呈现。
一、相同之处
1.题材。两个故事都是现实主义题材,都发生在西北黄土地上贫穷的农村,都有国家政策大事件推动的时代变革中的个人的命运变迁。《山海情》是国家扶贫和东西对口协作政策的推动下,以马得福为代表的扶贫干部带领村民们移民生产、脱贫致富。《平凡的世界》是国家土地制度改革政策下,孙少安带领大家劳动致富。2.情节。两个作品主人公都是两兄弟,老大稳重隐忍,做事井井有条;老二激情冲动,是奋斗型人物。老二孙少平、马得宝都有到煤矿打工、在矿难中受伤的经历。老大孙少安、马得福都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恋人,可惜最后都没有走到一起。少安与润叶的爱情在现实面前支离破碎,后来娶了秀莲,日久生情;得福因为没有牛和水窖失去了水花,娶了高书记的女儿高青峡,两人也和美幸福。润叶和水花都应父母之命结了婚,开始都跟丈夫没有感情。润叶的丈夫李向前因为车祸,水花的的丈夫永福因为打水窖塌方,导致腿残,自暴自弃后被妻子感化,振作起来。老二都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友。孙少平与田晓霞虽然阶层不同但在精神层面却有着高度的共鸣,得宝和麦苗在精神上和物质都是平等的地位。
二、不同之处
1.创作背景。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路遥的很多小说“都是在人的苦难意识中表现人生的不同侧面和人性的不同内涵,展示社会的进步。”“《平凡的世界》,是他这一审美立项和艺术追求的集中表现。”小说可以说是一部心灵成长的史诗,对孙少平、孙少安、田润叶、田福堂等人物的心灵蜕变进行了深度剖析。主人公孙少平尝尽生活的艰辛,饱受命运的折腾,仍顽强抗争,在与顾养民、郝红梅、田晓霞等的情感冲突中,一次次地拷问自己的人性,逐渐成长,获得内心富足的精神家园。电视剧开篇就像是一个人的内心独白,剧中也有大量旁白呈现人物内心世界,非常契合原著,娓娓道来,像是给观众诉说内心的故事。而《山海情》是一个命题作品,是“紧紧围绕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100周年等党和国家重大宣传期和重要宣传节点,采取主动出题、协调推进的方式,推动创作一批重点献礼作品”中的一个。《山海情》以扶贫为主线,人物命运为支线,双线交织冲突,一开篇就将政府推进移民政策和移民逃回来的矛盾冲突呈现在观众面前,然后是水电的冲突,蘑菇的种植和销售的冲突,教育和失学的冲突,整体搬迁与固守土地的冲突,更富有戏剧性。而以马得福为代表的扶贫干部在解决矛盾、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也同时呈现了国家扶贫工作伟大事业开展的思路和成果,传递改变生活的勇气,完成主题任务。《平凡的世界》创作更偏重内心,《山海情》的戏剧冲突更直白。2.视角。《山海情》从大时代、大事件着眼,呈现小人物的命运的变化,随着国家移民政策的开展落实以及东西对口协作的技术帮扶、劳动力流动渠道、教育援助的各个项目的推进实施,村民们的生活慢慢富裕起来,年轻人获得了事业,爱情和婚姻获得了自由,得宝和麦苗获得了爱情和事业,以及双方在物质精神上的平等。《平凡的世界》从小人物不屈抗争、努力改变命运的过程中,反映大时代的变迁。孙少平、孙少安,一个获得了物质的富足,一个获得了精神的富足,反映了在一个个国策推动下,国家变得富强,人民获得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进步。《山海情》的视角较《平凡的世界》更为宏观,更具有社会化,两个作品中不同平凡人的努力改变命运的奋斗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3.基调。《山海情》和《平凡的世界》都有西北风情的音乐,画面也都透着苍凉感、厚重感,但相比之下,《山海情》音乐和画面更喜悦热情,台词更轻松幽默。《平凡的世界》的基调更悲情沉郁,画面清冷,尤其是音乐,整部电视剧中隐约的信天游,悲凉直击人心。而《山海情》虽然也有一些悲凉的音乐,比如水花拖着丈夫和女儿奔赴几百里来到金滩村是,她唱的五朵梅,唱出背井离乡之人行路的艰难,但开篇的音乐和学生唱的春天在哪里,传递着希望。这也符合两个作品的年代差别,《山海情》主人公生活的的九十年代比《平凡的世界》中的七八十年代相比,物质上更为富足和精神更自由,《山海情》中的主要人物尤其女性的结局都比《平凡的世界》中的更好。
不管是看《山海情》中平凡人为改变生活的努力,还是看《平凡的世界》中一个个不平凡的人生,我们似乎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产生共鸣。仅管时代不一样,但我们同样处于历史的洪流中,同样平凡的我们,又何尝不是怀着信念,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