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策略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6995
王 奕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存问题

1.生活方面。目前的大学生很多都是00 后,在家庭中的地位比较高,都是在家长的呵护下长大。日常在家中基本上没有承担家务,自身的自理能力并不理想。在进入大学后,由于生活上并没与完全独立,对父母还有一定的依赖,导致很多大学生的生活方面问题比较多。很多大学生在高中时代比较注重的就是日常的学习,对于其他方面的事情并没有充分的认识,导致日常生活知识的学习比较少,无法实现生活技能的全面掌握。在进入大学后,由于逐步脱离家庭的照顾,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开始凸显,这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学习方面。与高中相比,大学生学习相对轻松,但是所面临的学习压力也比较大。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无法清除的认识到每个课程学习的重要作用,对于自我学习的方向存在迷惑。这导致一些学生逐渐产生学习的迷茫感,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高中时代,虽然学习比较紧张,但是学习的目标较为明确。但是在进入大学后,很多大学生逐步认为自身的学习压力可以逐渐降低,开始沉迷于其他的方面,再加上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导致日常课程的学习较为被动,在真正面临学习压力的时候,又感到压力比较大,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过大。

  3.择业方面。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最近几年越来越明显,很多大学生所面临的就是毕业后失业的问题。一些大学生对于自身的情况没有明确的认识,再加上对岗位的期待过高,在现实与理想相互碰撞的时候,自身的心理容易产生失落感,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大学生在学生时代要有良好的心理认知,充分认识到每个大学生在毕业后的情况,明确自身的岗位位置,减少自身的失落感,提升认知水平。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自身在溺爱中成长,虽然学习了相应的知识,但是没有实现自我的独立,思想较为自私和任性。再加上每个家庭都对学生有较高的期望,导致学生自身的家庭压力比较大。一些高校对于学生的心理疏导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导致大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后,没有进行及时的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的大学生在毕业后的压力越来越大,这种压力逐渐传导到在校大学生中,导致大学生自身的压迫感比较强,感到了较大的压力。再加上各种智能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虽然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捷,但是各种信息的充斥,也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策略

1.积极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校园环境。大学生在学校中的环境,决定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大学生很多都需要在校园中渡过四年的时间,而且这四年中,基本上只有寒暑假才会回家。因此校园中的环境,对于每个大学生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大学生心理进行充分的分析,为大学生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另外还需要积极的开展多方面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日常学校生活和学习的同时,实现心灵的逐步净化,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保大学生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

  2.对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大学很多都有相应的心理健康课程,而且一直都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但是由于课程内容较为老旧,而且教育方式比较落后,整个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过程都是按照课标的要求,整个教学的过程没有什么新意,导致很多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动力。大学生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的时候,所感到的就是枯燥和乏味。为了更好的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需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所有学科中的比重,将其纳入必修课程,给予充分的重视。另外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做好积极的社会实践。另外还可以建立网络互动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沟通的渠道,积极的传播心理健康理念,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进行日常教学的同时,还需要潜移默化的引导大学生,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积极的倾听和疏导,实现教学方式的全面改革。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师资力量的投入。为了更好的发挥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重要作用,需要从学科的综合建设入手,提高师资力量的投入。对于以往所采用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发展方式,进行逐步的改革,实现心理教学内容的丰富,提升学科投入,做好相应的心理健康教学工作的逐步开展。另外需要根据实际需要,构建一支专业心理健康教学专业师资队伍,不断引进心理教学方面的高新人才,做好对原有心理教师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整体师资水平的稳步提升。从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入手,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为每个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档案。在每个大学生入校后,就需要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档案,结合学生的心理感受,做好每个阶段学生成长心理状态变化的综合记录。通过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档案,可以较为直观的看到学生的心理变化。一般来说,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是突然形成,而且通过慢慢的积累形成的。因此通过建立专业心理健康档案,可以逐渐发现心理出现小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保障大学生不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5.构建综合治理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为了全面降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更好的做出针对性的应对,必须要逐步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检查机制,实现充分的心理咨询,提高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快速了解,逐步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充分的快速调整。另外还需要逐步完善全程跟踪教育方式,结合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充分的心理辅导,实现全程跟踪管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6.合理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于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需要进行全面的调整,充分发挥出新媒体教学的重要作用,提升媒体舆论的宣传,实现大众媒体和新媒体的合理应用。对于心理教育平台的搭建,需要提升多样化模式的应用,充分发挥出网络心理教育的重要作用,通过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逐步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的重要作用,对相应的知识进行充分的学习。

  7.帮助大学生建立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大学生上大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就业,但是由于大学生自身的并不成熟,还没有完全解除社会,因此并没有完善的职业发展规划。很多大学生对于自身存在的不足并没有正确的认识。为了帮助大学生做好全面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必须要结合不同大学生的未来发展要求和自身的特点,做出综合的分析,结合学生专业和职业发展方向,实现最佳职业规划方案的确定,为学生明确发展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认知,逐步规避不良心理问题,提高自身的成长速度。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比较大,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自我才能的不断提升,更好的发挥出人生的价值。为了更好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需要从和谐良好校园环境的营造入手,实现以往校园环境的转变,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的投入,逐步培养专职教师,建立健全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从学生的角度,做好学生大学就业的职业规划。从多个方面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升,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