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7442
吴春燕

  河北省永清县三圣口乡初级中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作为初中阶段学生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新课程改革提出,初中数学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应该跟紧时代的步伐,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地发展作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工作,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好数学、应用数学,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

一、初中数学教学当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

1.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当中,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教师基本上都是利用做题的方式进行的,因为他们认为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会不断的思考,这样就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但是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是学生在大量的题目下也会增加学习的压力,甚至会扰乱其思维。但是从另一个方向来看的话,如果教师能够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来创设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再适当的渗透一些题目让初中生巩固知识点,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结合了生活元素以后也能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能够有效的解决各种问题。

2.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根据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环境来分析的话,各种单位和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再是局限于知识和技能等方面了,更重要的是要求人才必须要有创新能力,而这其中对于初中生的思维能力也是有着要求的,只有他们能够在思维上不断的提高,才能够对于事物拥有多种路径的想法,这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都有着推动性作用。

3.能够帮助他们灵活的利用知识技能。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着很广泛的利用价值,传统的教学当中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都有一套固定的模式,也就是围绕着教材向学生照本宣科的教学,而且在教学时候也很少与生活相连接,这样数学就只能作为一门学科,无法让初中生将其有效的利用到生活当中,时而久之就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是产生厌学的情绪。但是在思维能力的培养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灵活的思维去考虑事物,这样就能凸显出这门学科的真正价值。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1.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老师要及时改变深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的心理,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随着提高。老师的教学目的要明确知道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掌握的知识学会运用,数学是为了扩展学生的思维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观念。例如,在学习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中,学习前老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去明白它的具体构造。还能根据学生制作的图形去将没有制作的图形在多媒体上展示出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上多让学生发言,引导学生的主体意识,明白学习是自己掌握的。在本章线和角的学习中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展开想象总结线和角的特点以及区别,利用多媒体所展示出的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

2.给学生充分地发展空间,自主养成数学思维。

传统的数学课堂是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定理概念公式等地学习,对这些定理公式加以推导,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非常被动,这样的课堂模式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对概率的了解学习,掌握概率的使用方法,结合课程内容,让学生应用概率学知识去了解更多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学生对生活中的概率事件提出质疑,并通过自己的理解和计算去证实。充分给予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发展数学思维,勇于提出质疑,并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实验证明。

3.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根据实际生活思考数学问题,进而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随机事件”为例,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鼓励学生思考或例举生活中存在的随机事件,如:随意翻开某本书,左边页码是奇数还是偶数?抛掷一枚硬币,落地的硬币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等等,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人理解,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结束语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整个思考过程展示出来,无论对与错都会使学生收获经验和得到启示。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