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实验幼儿园
在幼儿时期,孩子对新鲜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表达欲望,但是如何让孩子将事情表述清楚是幼儿教师一直研讨的问题。语言表达能力要从小培养,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学会运用精准的词汇表达现象和想法,并对待不同场景应有正确的说话语调,将情绪和思考准确体现出来。这需要幼儿教师的不断努力,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创建正确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规范语言用语,学会文明用语,对待事情有清晰的逻辑思维,从增强语言表达自信。
一、小班幼儿口语表达问题
1.小班幼儿说话咬字不清。
为了了解幼儿的说话特点,对某小班幼儿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幼儿说话时咬字不清晰。在一些词语的发音上含糊不清,例如“看书”会说成“探书”,“小狗”会说成“小抖”等。另外,幼儿在一些平舌和卷舌的发音上也易混淆,例如会把“老师”说成“老丝”,“柿子”会说成“四肢”等,还有些同学会将“六”念成“肉”等情况。学生们对词语的发音十分不准确,并且对词语以及发音没有正确的认识,从而使表达出的内容产生偏差。如果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会产生严重的后果。2.小班幼儿说话逻辑差。
在小班幼儿还发现孩子的说话没有逻辑性,没有将语序正确编排,表达出正确的意思。有些同学不会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内容,仅用一些零散的词语进行表述,使语句不连贯,例如学生想表达“老师,我要上厕所”,而说成“老师去小便”等情况,孩子们缺少将句子表述完整的能力。另外,有些学生习惯使用倒装句,将“今天天气真好”说成“真好天气今天”,将“今天放学后要写作业”说成“写作业放学后”,学生们的思维逻辑不够清晰,导致表达出的语序混乱。3.小班幼儿运用词汇低级。
在小班幼儿的口语表达中还发现孩子的词汇用法很低级,孩子没有积累足够的词汇量,仅模仿听到过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表达。例如孩子想表达“吃饭”却只说“饭饭”,想表达“牛奶”却说成“奶奶”,而想表达“厕所”时会说成“臭臭”。这些情况说明了孩子的词汇量严重缺乏,并没有重视语言的学习。另外,在班级还发现,很多孩子不愿主动表达,对于老师的提问会产生逃避情绪,孩子不能勇敢的表达自己也不愿与人主动沟通,这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是不利的。二、小班幼儿口语能力培养的措施
1.营造良好的口语表达氛围。
小班幼儿老师应加强幼儿表达环境建设,营造有利于孩子表达练习的氛围。一方面,老师应加强孩子心理建设,面对内向胆小的学生不强迫学生表达,帮助学生从内心建立说话信心。老师应对不愿主动表达的学生耐心的引导,以鼓励的方式调动孩子说话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孩子说话能力。老师应建立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对学校生活产生热爱,从而积极参加校园活动,敞开心扉,主动与人沟通和互动,从源头改善学生的表达能力。另外,老师应积极组织学校活动,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学会表达自己,并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在玩的时候锻炼说话能力,激发学生表达兴趣。让口语表达教学在游戏中进行,让孩子感到放松愉悦,从而积极的表达。2.注重语音及词汇练习。
老师还应加强学生的词汇和发音练习,让孩子正确运用词汇并以正确的发音阐述事情。第一,老师应及时纠正学生不准确的发音,注重平卷舌区分,传授正确的发音方法,帮助学生多加练习。口语表达能力不是一天练成的,老师应每天带领学生们练习,通过朗读课文纠正各种发音问题,或者设计词汇卡片,将多种易错词汇进行大声表达,增强学生的记忆。第二,老师应增加幼儿的词汇积累,从小积累词汇量,为精彩的表达提供基础。老师可以每天为学生讲述一则有趣故事,让学生总结故事中的精彩词汇,并记录下来,老师会让学生在日常交流中用到这些词汇,加深词汇记忆。老师还可以创建有趣的文字游戏,帮助孩子学会应用,经过长期积累使孩子的说话内容丰富起来。[1]3.创造表达机会,加强实践练习。
提升口语表达能力离不开实践练习,老师应制造多种表达的机会,让学生们展示自己。首先,老师可以通过创建有趣的游戏例如“词语大赛”,让学生们将学过的词语表达出来,赢得老师的奖励。或者举行“你来描述我来猜”的游戏,让学生将题目精准的描述,增强学生表达积极性,同时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其次,老师可以每天让学生轮流讲述一则小故事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学生会将课外读物中的故事与班级同学分享,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和知识量。最后,老师应加强学生的实践练习,让孩子们在日常交流中使用完整的句子和准确的词汇。[2]小班幼儿口语能力的培养对孩子今后发展有重要作用。幼儿教师应重视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从小建立说话思维,准确发音并精准表达。老师通过营造良好的口语表达环境,帮助孩子提升说话能力,并注重语音和词汇的练习,同时应为孩子多创造表达自己的机会,加强实践。让孩子多方面的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树立表达信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