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南区幼儿园
在幼儿教育中融入我国经典的国学内容能够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引导下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感受到国学经典的魅力。故而,幼儿教师就要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幼儿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有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推动幼儿健康、正向地发展。
一、目前幼儿教育中融入国学经典的问题分析
1.过分重视背诵结果,忽视幼儿全面发展。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不仅能够让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融入到幼儿内心,从而达到浸润幼儿心灵的效果,又能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的感悟和理解,最终随着成长将其传承。故而,在幼儿教学中融入国学诵读活动,能够切实提高幼儿的文化涵养,使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但就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部分幼儿教师过分重视国学经典的背诵结果,机械性地引导幼儿反复记忆。2.没有与幼儿的生活有机融合。
将国学经典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不但能够使传统文化在各个环节对幼儿的心灵进行熏陶,又能够使幼儿真正了解到传统文化与自身成长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进而激发幼儿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但部分教师没有将幼儿生活与国学经典文化知识有机结合,只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开展相应的指导,使幼儿“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甚至让幼儿认为传统文化学习是获取奖励和表扬的另一种途径。这种流于形式的国学经典教育会让幼儿产生抵抗、排斥等情绪,进而导致幼儿未来的行为表里不一。3.家长缺乏正确认知,家园合作不充分。
幼儿的各方面发展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配合才能得以实现。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家长没有充分认知到国学经典教育的重要性。部分家长对教师布置的国学经典学习任务采取敷衍态度,甚至会提前将幼儿一周所需要完成的任务一次性记录。这样的情况不但会削弱国学经典教育的有效性,也会打击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幼儿对国学经典学习形成消极态度。二、幼儿教育中融入国学经典教育的措施探究
1.结合幼儿实际生活,积极引导家长参与。
只有教师将国学经典知识充分落实到幼儿的实际生活,才能够使国学经典知识迸发出更多的价值和光辉,才能够使幼儿和家长真正感知到国学经典知识的魅力,从而形成自主探究、共同学习的良好意识。因此,幼儿教师就要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应用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从幼儿实际生活出发,赋予国学经典更多的生活性,让幼儿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生成礼仪廉耻、谦让共处的良好美德。比如,在中秋节临近之前,教师可将传统文所涉及到的中秋故事以图片展示、文字注解的方式发布到家长群中,引导家长和幼儿共同阅读该经典故事,同时教师要将“共度中秋”的邀请函发送给家长,邀请家长和幼儿到幼儿园中共同参与月饼制作的亲子活动。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先将所需要的食物材料进行整合、归类,做好活动前的物资准备。2.融合趣味游戏活动,渗透国学经典知识。
枯燥、单一的“讲解式”教学方法很难使幼儿理解国学经典中的理念和知识,甚至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幼儿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在开展幼儿国学经典教学时,就要充分发挥游戏引导优势,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深化国学经典信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趣味游戏活动不但能够使国学经典知识更具有生命力和灵动性,同时也能够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比如,教师可为幼儿举办“风筝小能手”的游戏活动。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可将与“风筝制作的过程”和“涉及到的材料”有关的卡通动漫视频进行整理和剪辑,并将其制作成多媒体指导视频展示给幼儿观看。在幼儿观看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加入与风筝有关的国学经典知识,并以此为线索拓展背后的深层含义,让幼儿逐步将国学经典知识的学习与游戏活动建立起思维连接。此外,教师在定期引导幼儿更换展示墙中的绘画内容时,要鼓励幼儿随机讲述其他同学绘画的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国学经典知识,在某一幼儿在讲述和回忆中遇到困难时,作品的“原创者”可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国学经典的教育价值。在这样的模式上,幼儿园的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都充满了丰富的国学经典知识,能够使幼儿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真正接受国学经典文化的洗礼。这样的方式既不会让幼儿通过死记硬背了解国学经典知识,更不会让幼儿对国学经典学习产生负面情绪。同时,幼儿在园内生活和学习时,眼中所见、耳中所闻皆是活化的国学经典文化信息,教师可随时分享和讲解,进而避免幼儿出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
三、结语
教师在幼儿教育中充分融合国学经典是尤为重要的,其不仅能够引导幼儿传承我国优秀的传文化,又能够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因此,幼儿教师就要在开展幼儿教育时,应用国学经典帮助幼儿树立文化意识,培养出民族情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幼儿在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同时,逐步成长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