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广播电视大学涞水分校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能力的支持,创新的核心是对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而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作为服务教学活动的主体,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了理论基础。各高校在健全与完善教学管理体制的同时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任务,从教学、师资力量、社会实践等方面着手,努力创新教学管理体制。
一、现阶段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应该根据学生学情的变化以及时代的发展而进行创新,不少高校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执行的教学管理制度普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教学管理制度不够科学。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和过去的学生有所不同,如果运用之前的教学管理制度,不仅不会起到有利效果,还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满。其次,教学管理制度实用性不强。有的高校在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时存在着形式主义现象,在教育制度实施的过程中缺乏监督,所以对教学管理制度带来的实效并不了解。最后,教学管理制度缺乏合理性。新时期背景下,对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要有创新意识、改革意识以及广阔的知识视野范围等,但是很多教学管理部门的人员都缺乏相关方面的素养,所以制定的教学管理制度还存在一些不合理情况。2.管理者素质较低。院级教学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一线教师和广大学生,是高校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目前的从业人员存在学历偏低、业务素质不过硬的问题,这也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学界多有相关论述。如朱云飞《高校二级院系教务管理人员素质现状及其提升途径》中指出“高校二级院系教务管理人员专业、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等现象。这样的从业人员,处理日常教学管理工作还能胜任,而应对新形势、新技术的能力不足,应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不足。
3.各高校教学管理观念落后。目前的教育工作者对于教学管理的具体概念认知模糊,导致在实际教育教学中无法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进行合理规划。大部分教育工作者仍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没有与时俱进,充实自身的管理知识,忽略了教师和学生参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无法有效体现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管理工作没有切实服务于教学活动,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学校教学管理体制的健全。
二、高校教学管理创新及其应用
1.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创新教学管理方式。高校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首先要从管理机构的改革开始,目前大部分高校都设有两级管理机构:一级为校级管理部门,一级为系级管理部门,二者是从属关系。在实际操作中校级管理工作庞杂,从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到具体教学内容的制定都是由校级管理部门完成的,而系级管理部门通常只完成一些行政工作,履行监督职能,这样的管理方式使管理系统的工作效率不高,处理问题的能力降低。因此,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前提下,高校应改进学校管理部门的职责划分,保证高校各管理岗位都能发挥作用。高校教学管理体制不光需要改进管理机构,还应该创新学分制。目前高校的学分制主要体现为专业课与选修课,学生只注重专业课堂中的学分,忽略了选修课的重要意义。学校应及时调整学分制,将专业课与选修课并重,同时还应该兼顾对学生道德素质和行为的监督,这也是目前大部分学校制度存在的问题,学校对学生道德素质的约束只停留在表面上,没有作出深入规划,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专业水平高,但道德素质低下的状况。学校应及时察觉这一问题并进行有效改进。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散其想象力,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2.增加培训,提升队伍素质。无论是原有工作人员,还是新聘用人员,都要进行培训,增加其见识,扩充其知识面,提升其管理才能。从入职培训到工作期间的培训,对本院工作的了解和把握程度,提升对管理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程度,更好地应对高校教育改革及掌握高校教学管理技术等方面开展培训,使每个人都有参加培训的机会和时间,促使院级教学管理人才的持续进步,促进基层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
3.创新教学管理理念。对于高校管理者而言,应重视教学管理理念的及时创新,运用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为教学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首先,高校需要主动摆脱传统教学理念对管理思想的束缚,及时了解、掌握新时代背景下教学管理的前沿动态;其次认真分析自身在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时存在的不足,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合理运用。这样既有助于提高教学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又能确保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可以有序运转,力争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舒适、轻松、愉悦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愿意主动配合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这对高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
三、结束语
学校的教学管理体制需要多方资源共同配合,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营造成具有创造气息的教育环境,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完善学校制度等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前提条件。在增强学校竞争力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社会提供具有综合技能的创新型人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