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码头镇码头小学
教学改革很多教师都会关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因此改革已经深入人心,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听讲,教师黑板加粉笔的陈述方式。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创新多种教学方式,运用电子信息手段等等强化教学质量,因此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情况作出研究,希望可以更好的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进步与发展。
一、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特殊性及其重要性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教育的基础性学科,是学生进入学校最早学习的学科,也是学生学习时间最长的课程。小学时期因为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知识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比较低,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就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课程教学方法。但是也要看到,小学语文课程学习能力将直接和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息息相关,将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虽然小学语文的课程教学内容是十分简单的,因为这是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接触阶段,只有将这一阶段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掌握到位,才能为今后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的内容都是比较基础简单的,但这并不是家庭以及学生轻视这门学科的理由。二、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理念比较落后。一些家长和学生认为,语文课程知识的学习和不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对于学生的发展影响不到。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观念。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并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识字看书。即便我们每天都是用汉语进行交流的,每天见得最多的文字是汉字,语文知识也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能体现出来。但是语文知识的学习远不止这些,也不是简单地满足学生生活上的需要。语文知识作为文化素养的重要体现,学生通过对古人智慧的了解更好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将是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重要目的。在以往传统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下,老师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感受并不关注,也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很少主动地思考语文知识的真正内涵。三、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
1.改变教学形式化问题,丰富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之后一些教师对语文教学产生了新的认识,开始创新课堂教学,但是这种教学还依然停留在表面和形式上,缺少内涵和实质的教学。正常的课堂教学变成了表演。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上的“焦点”“看点”等等因此一节很好的语文课就变成了哗众取宠。尽管课堂形式多种多样,如角色互换的演绎,小组表演、辩论会等等,这些新方法层出不穷,语文课堂欢声笑语不断,但是最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一堂课下来学生看似主动的在学习其实更多精力是放在了玩乐上。这种教学严重的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并且小组讨论等等方法也是处于形式和表面上,一旦有了问题教师就让学生去分组讨论,并没有关注到问题的价值感,这样的教学课堂看似主动,实则非常被动,无法有效的达到教学目标。新课程改进下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拓展教学思路,丰富教学方法是正确的,但是教学方法的运用要适度,最终的目标还是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让学生切实可行的学习到知识,提升素养,不断的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教学方法的使用必须要充分的研究语文课堂的需要。例如在学习《春雨的色彩》过程中教师导入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图片或视频等等,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情绪渲染,之后让学生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更多的感知,更好的体验春雨的感觉,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在给学生分成小组,到户外去寻找春天,寻找春雨有哪些色彩,看看哪个小组寻找的最多,最为真实。因此说不通的部分使用的方法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教师分析好课文,然后确定哪一个部分运用哪一种方法。
2.改进语文教学实践
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改进语文教学的实践,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的提升。一方面,教师要加强课堂上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演讲比赛、朗读比赛、辩论赛等,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加强小学语文的课后实践。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去阅读,并且让学生写出读后感。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的提升。四、结束语
虽然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体制改革一直在推进,以学生为本的课程教学理念已经得到更多人的认同。但是创新性的语文课程教学思维只有得到充分地利用,才能更好地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来优化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方法,推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