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濉溪县杨柳中心学校牛阁小学
在低年级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顾及学生的学情特征,不考虑学生的情绪和接受能力,一味地组织、开展理论知识教育,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就会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认真分析学生的行为、语言表达以及思维,在日常教学活动当中积极组织学生喜欢的、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游戏活动,将寓教于乐这一教育原则贯彻到底,通过游戏让低年级学生主动了解语文,对语文知识产生兴趣。
一、组织游戏开展写字识字教学
低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较低,识字量也不大,但是一切的语文学习活动都必须建立在识字之上,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教师才可以开展教学活动。因此,低年级学生要先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游戏教学法与众不同,它把汉字和游戏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发动头脑风暴,让其在游戏中灵活运用头脑中相应的汉字,并在无形中提高了汉字知识储备。例如,在开展《日月明》这一堂课时,教师可以组织“汉字拼摆”游戏,通过语言激励低年级学生展开活动,让其了解了本课新汉字的象形结构。“汉字拼摆”设立了一定的游戏规则:班级中五人被分为一组,有一名学生需要将正确的汉字猜出来,而剩下的四名同学则应该运用丰富的表情或者生动的肢体语言来展示汉字,最终赢家为正确猜出汉字数量最多的小组。在这一过程中,小组成员务必转换角色,也就是第一名学生猜出正确的汉字之后要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汉字,而原本负责表达汉字的学生则负责猜出正确的汉字,教师要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要充当过两个角色,才能使这个游戏的意义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个有趣的游戏中,低年级学生要充分开动头脑,展开有效的团队合作,才能很好地通过肢体运动表达出汉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组织游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会接受到来自外界的儿歌、小短文、小短文、等阅读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学生会提高相应的阅读能力,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获取到更多的知识因此,阅读能力需要从小培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潜移默化地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定期组织游戏活动,让学生想主动阅读,对阅读产生好奇,使之在游戏中形成良好的阅读素养。例如,在教授《小马过河》的时候,教师可以让低年级学生随自己的喜好自由分组,在熟读课文内容之后,发散头脑思维,展开一定的、符合常规的想象,力求通过角色表演这一游戏活动,栩栩如生的再现课程内容,鼓励学生不要胆怯,通过生动的表演来串联起整个故事的线索情节。[1]这一游戏不仅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切身的表演,更深入的体会《小马过河》想要展示出来的深层意蕴,给学生深刻的人生体会。在这一游戏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还积极主动地探究了课文内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主动向老师提出问题,还开发动手能力做了道具,将故事内容很好地表现出来。在学生开展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掌握学生对生字生词的熟练程度,还了解到学生理清思路,理解文章意蕴的基本阅读能力,便于进一步开展教学活动,辅导学生深度探究课文。
三、组织游戏开展语文作业教学
课后作业是巩固课上知识的基本途径,学生必须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完成课后作业,从而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因此,教师在布置、检查作业的时候可以开展小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娱乐身心的同时很好地完成了作业,既避免了其丧失语文兴趣,害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通过“画城”来让学生完成识字、写字的作业任务。这个游戏很简单,主要是通过设计迷宫让学生展开思考。在这一游戏中,教师会给学生提供一个迷宫,在迷宫的每一个拐角写上一个字,让学生填写汉字,要与上下两个拐角都组成词语。这可以使学生充分开动头脑,思维得到开拓,鼓励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并且不会让学生憎恨作业。[2]因此,借助游戏的引入,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于作业的厌恶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后续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游戏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任务设计相应的游戏,让游戏在具有娱乐性和趣味性的同时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有效地提升教学成效,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