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基于整本书的小学语文阅读策略探究— —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11420
杜 博

  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01 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语文学习必须注重读书,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尤其要读整本的书。2011 版《语文新课程标准(修改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相关理念。

  统编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材中,首次同时出现了阅读文本——《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快乐读书吧”整本书推荐——《安徒生童话》。笔者拿到文本后,一直思考:如何通过教材文本,让学生走进作者、提高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笔者将具体说明如何进行《安徒生童话》阅读指导能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感受童话中的丰富想象,感悟“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以及她即便身处绝境却依然不放弃、向往光明与幸福的美好。

一、关注单元编排意图,突出学习能力的培养

本单元是一个童话单元,有两个语文要素:一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二是尝试自己编童话,写童话。童话,是人类美好愿望的表达。围绕语文要素和整本书阅读策略,笔者为《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能产生阅读童话的兴趣,课下能自主阅读“快乐读书吧”中推荐的《安徒生童话》。

  (2)了解阅读童话的方法,掌握童话的特点。

  (3)感受阅读童话的喜悦,愿意分享整本书阅读体会。

  以上三个目标紧密围绕语文要素,既螺旋上升,又各有侧重,是教师将统编教材“激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这一目标在具体教学中的落实。

二、联系作者创作缘由,感悟童话源自生活

1848 年,安徒生到国外旅行,途中收到朋友的来信。信中有一位漂亮的小女孩。她的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着一双可怜的大眼睛……安徒生不禁想起了自己的身世:他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改嫁后,他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晚,他期盼着讨饭的奶奶快点回家。因为奶奶一回家,就会把他搂在怀里……

  安徒生凭借自己超凡的想象,写下了这篇凄美动人的传世童话。课堂上,通过补充安徒生的身世与创作背景,尤其介绍安徒生与奶奶的亲密关系,不仅可以缩短学生现实生活与作家创作时代环境的距离,还能让学生对《安徒生童话》更感兴趣,更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作家的创作源自生活,童话故事源于生活。

三、精准制定阅读策略,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在开展《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阅读教学时,为实现学生整本书阅读兴趣的激发,我们一定要精准制定阅读策略。不仅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还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想象画面,凝练阅读思维。

1.三重环境描写,烘托“小女孩”凄惨境遇。

开篇的一个“冷”和“黑”,就为整篇文章奠定了“悲伤”的基调,揭示了“小女孩”可怜而又悲惨的命运。

  课文中有关家庭和环境的描写也能让读者感受到家庭的悲凉。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手段,播放凄美配乐,让孩子们沉浸在悲伤中,更能展开想象。

2.三次时间强调,凸显“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作者在文中三处提到了“大年夜”,这一夜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新的一年、新的生活;但对小女孩呢?她在新旧年交替的那一刻,生命戛然而止。三处看似没有任何感情的叙述,却蕴含着作者内心无限的痛苦。这种陈述,比呼喊、痛哭更让人感到悲伤。

3.五次点燃火柴,体会童话世界的丰富想象,理解“小女孩”纯真的愿望。

小女孩每点燃一次火柴都能看到自己最想得到的东西,这虽然很夸张,但这正是童话世界独有的封富想象。

  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五次点燃火柴”的细节中,品读、交流、揣摩,定能对《安徒生童话》这本书有想法、有感悟。

四、巧用小组合作法,提高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

对整本书阅读而言,教师不仅要落实学生主导的地位,还要让其读懂阅读内容,就需要我们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但是,中段小学生的阅读专注力还不是很长,学生只有在合作阅读中才能更好地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才能让整本书阅读质量得到更有效地提升。所以,教师需要

  教师在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这节课时,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以小组就文章中的语言表达、修辞、写作顺序等方面进行总结,为阅读整本书《安徒生童话》打好基础。这样,学生在交流阅读内容的同时掌握整本书阅读的策略,发挥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育人功效。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