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南城街道中心小学
什么是生命教育?孩子如何才能学会懂得善待每一个脆弱的生命呢?生命的存在是人生实现价值和理想的前提条件,离开生命一切将无从谈起。然而纵观中小学教育,学生生命教育的总体状况是不容乐观的:首先是生命意识淡薄,缺乏对生命本身的关注,他们不理解生命的构成、生命的价值、生命的责任和脆弱,当学习、情感等方面出现问题时缺乏积极的处理方式;其次,学校生命教育的内容零散,偏重道德教育、安全教育及情感教育,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一、学校生命教育要依托道德与法治课程
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生命的完善,让学生学会生存的基本知识、技能,引导他们认识、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产生高尚的精神追求。但是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模式下,大部分地区没有专门的生命教育教材,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以儿童为主体,依据儿童的生活规律重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同时在学习过程中肯定自己,承受挫折,超越自我,真正地享受生命,感受生命的价值,以纠正学生不正常的心态,它与生命教育是不谋而合的。因此道德与法治课也要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进而尊重、敬畏生命,总而言之,道德与法治课已成为学生生命教育的主要载体,需责无旁贷地担当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二、道德与法治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德与法治课正慢慢陷入或已经陷入了形式化的怪圈中,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生命教育了。那么该怎样在活动中科学地渗透生命教育,构建高效轻质的品德课堂呢?我认为从以下几点进行“综合治理”。1.挖掘教材素源,揭示生命的内涵。生命教育需要师生共同探索和感悟,其中包含的许多内容与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是一致的。但是如果教师不去有意挖掘和强调,学生可能不会主动意识到,因此老师就有责任把落实生命教育的内容放在课程教学的重要位置。2.把握节日资源,领悟生命的意义。中国传统节日凝聚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情感和价值观念,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宝贵资源和有力载体。道德与法治课应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及时开展有效的生命教育。一年级上《欢天喜地过新年》通过拜年、贴对联、舞龙、吃团圆饭等春节风俗习惯,引导学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懂得爱生活、爱家人,奏响一曲生命的和谐之歌。道德法治课作为育人的主阵地,必须有效把握这些节日资源中隐含的生命教育的契机,带领学生更好地领悟生命的意义。3.参与活动体验 ,滋润生命的历程。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感悟生命的珍贵,提升生命的活力。只有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每个学生都实质性主动参与,那么这一节品德课就不是走形式、搞花架子,而是真正突出这一课程课作为活动课程的实效性。活动是生命教育高效课堂实施的基本方式,针对课型类型、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教师还可以设计资料搜集、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课前游戏、准备工具等活动来端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加强感性体验。比如阅读文献、种植花木、饲养动物、社区观察、拜访孤儿院、参加婚葬礼等,这些活动都把人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提升了学生的生命情感,建立了自我保护意识,从而更加懂得珍惜和尊重生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4.采用有效教育手段,提高对生命的认识。实施生命教育,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合理多样的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对生命教育的兴趣,从而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激发主动学习。例如在开展《爱心的传递者》教学时,教师可结合时事新闻,组织“爱心传递者”主题活动,让学生收集整理多方面资料,了解爱心人士、爱心典型事迹等。在此基础上,还可通过多媒体制作视频课件,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在爱心事迹中人们对生命的尊重。5.结合生活实际,提升对生命教育的理解。道德与法治强调生活性,注重遵循儿童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需要教师敏锐洞悉儿童生活中存在的真问题、真困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强化学生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并在教学中积极接受教师的教育和熏陶。6.多元教法: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生命教育实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犹如催化剂,能够推动生命教育的有效开展。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选择,让圣米高教育走入道德与法治课堂真正“活”过来,被学生所接受。对小学生展开生命教育,教师要对生命教育的内涵有充分的了解,要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进行联系,促使学生在理解、感悟生命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积极的态度,实现尊重生命、爱惜生命、优化生命这一教育目标。


最新评论